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记叙文 >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5篇)正文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5篇)

时间:2024-05-11 22:42:33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小月月给家人们找到的5篇咬耳朵舞蹈教学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与训练 篇1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记叙文品析语言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1、 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记叙文有狭义和广义之说。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记叙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包括: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访问记等。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又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

二、记叙文考点中的常考考点:

1.把握中心。

2. 品析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

三、出示目标:品析语言。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指导与训练 篇2

(一)、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一种类型: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词语才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再举例,再让学生了解中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考题的常见类型。

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课改实验区)

记叙文阅读《水塘边的鸟窝》 15小题: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要好,并说明理由。(2分)

(1)一个关于“窝”的战栗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2)一个关于”寓”的故事包裹着我的魂魄,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岁月

湖南省长沙市20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记叙文阅读《母亲的贺卡》23小题: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记叙文阅读《词典的故事》( 阿来)17小题: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词典”。

2、教师举例引导。

3、练习《母亲的贺卡》23小题。

(二)、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二种类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1、先举例

眉山市2006年课改实验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记叙文阅读《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18小题: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A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时,每当她弯下腰接近我低低地说话时,每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慢慢离去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B 我有什么资格向老师提要求?

记叙文阅读《祖母的葵花》11小题:从上文加方框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4分)

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2、指导学生练习《祖母的葵花》11小题

3、总结此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三)、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三种类型:赏析主旨句

1、 先介绍考题类型

(1)06年 长春市 «走过阴霾»第22题: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以他独特的生活阅历,告诉读者“只要悲痛不是一个接着一个,生活便都是可以好好珍惜的”。此语曾在第1自然段和第20自然段两次被引用,请你谈谈它的作用。

(2)06年 沈阳市 «献你一束花»

第17题: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3)广东省江门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

记叙文阅读《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24小题: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2、再让学生根据《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24小题答案总结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

(四)、向学生介绍中考记叙文语言品析试题第四种类型:根据相应的语句 语段 文章 自主选择一处品味

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篇3

2016年高考记叙文训练及指导

1. 叙事线索完整有序

(1)“红线”是文学

(2)我终于有了感觉,我有些喜欢她了。

(3)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

(4)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名言,心有灵犀。

(5)如果真的有缘,请留给明天!

2.开头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兴趣

3.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4.语言细腻,细节描写精彩,可见文学功底深厚

(二)2005年江苏卷: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l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青 春 从 40 岁 开 始

妈妈是个普通的工人,年过四十,已经有些发胖了,在我看来,她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早上为我和爸爸准备早饭,中午洗衣服晒衣服,晚上吃完饭看完肥皂剧就上床睡觉。典型的除了工作、干家务、照顾我和爸,就是吃饭睡觉的家庭妇女形象。只是,一次假日呆在家里,才突然发现妈妈变了。

原以为花坛里只供杂草享受,却不料有了几株像模像样的花。“那是你妈种的。”爸爸的话又让我愣了愣。我随手丢下包便去扒饭吃。“你手洗了没?多大了还忘这件事!”“啊?”我放下筷子,眨着眼不知所措,要知道“洗手”的事只有我小学老师教过,我妈从没开口过。当然,我很顺从地洗了手。饭桌上的菜,有我喜欢的蒸鱼,而且在家里自然不用客气,所以我的筷子压根没离过它。“你只吃鱼,营养能均衡吗?蔬菜中维生素多,你得多吃!”我在心里拍案叫绝,两个专业术语被我妈用得恰到好处,为此我虽不乐意却也吃了不少菜。

一顿饭圆满收场,我打开电视机,正是黄金剧场,刚想开口喊我妈,却听到她的声音传来,“我和你爸去散步,你自己拿些水果吃吧——”天呐,散步,这不是年轻夫妇才会干的事吗?妈妈可是年过四十了。我狠捏自己一把,“哇”的一声证明我没听错。电视剧收场后,妈妈和爸爸空手回来,“散步为什么不买些东西?”我很好奇。按常理而言,他们出去总该会给我买些东西的,可这又是怎么了?“要买什么?吃的用的都还有,出去走走有助于消化。”妈妈的话说得我一句都答不上来,我只能看看老爸,现在也只能从他嘴上套出些什么了。于是,咬耳朵的话开始了。“你妈最近常和我出去,散完步回来就在公园前的场地上看他们跳舞,偶尔也学学。现在,她肥皂剧也戒掉了,老命令我看新闻,看到有用的东西就记下,说是学习……”我大声笑了出来,却被老妈听到,于是笑着问我:“父女俩的悄悄话结束了没?结束了就上楼,你得洗完澡再喝杯热牛奶,听见了没?”我笑着一一履行。

上楼的时候,我听见老妈在唱歌,而且是一首我会唱的歌,我跟着唱了起来,妈妈很惊讶,问我怎么也会唱,我笑道,”这不是应该我问你的话吗?”

枕着妈妈买的书睡觉时,我突然觉得,妈妈不再只围着我和爸爸转,而是开始在为自己打算,让自己充实。看来,本该是更年前期的妈妈,又悄悄回到了青年时代,能和我一起感受青春,再度花样年华了……

【点评】

家事琐事,平实人生,被作者写得情趣盎然,意味无穷,诚为不易。高中生写记叙文,应当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来的微妙的人情火花。不要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这位老妈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想,被女儿用传神的细节描写,浓淡相宜地点染出来,煞是好看!有关谁该唱”新”歌的描写,相当机智,真“亏她想得出来”。一个好的细节,顶得上千言万语,高中生写记叙文,务必在这方面下功夫。

教师点评

1. 选材:家庭琐事,身边的事,不是我们身边没有美,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2. 主题:从侧面反映时代变化

3. 细节描写精彩:

(1) 养花

(2) 饭前洗手

(3) 多吃蔬菜

(4) 饭后散步

(5) 唱歌

4. 有序:原来的一天到现在的一天,最大的变化

5. 语言朴实,充满生活气息

学生习作自评:

习作题目: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自定,必须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一到两个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令人难忘的细节

岁月留不住,花儿终还是悄悄落了。枯黄的季节残留着一点绿,那将是永恒的光芒。成长的百花园中,只有那瞬间的感动才是永不褪色的爱。

那是一个秋天,学校有一个三天的假期。于是我便匆匆回家了,上车前,我“莫名奇妙”地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妈妈我今天回家。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打电话,或许这只是一种惯性吧。我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车,回家的路上,没有什么风景。我呆呆地想着家的味道。不知不觉车子就稳稳地到了家门口,我迅速地跳下车,却意外地发现路口站着妈妈,我飞似的跑过去,和妈妈说说笑笑就回家了。

妈妈说地里活忙让我去帮忙摘苹果。来到地里,枯黄的树叶铺满园子,稍稍一阵轻风就有几片叶子似蝶舞般摇曳,静静地落在下面的叶子上,就分不清是哪片了。惟一有生机的是那数不清的已笑红脸的苹果,调皮地挂在枝头欢庆丰收的喜悦。

妈妈开始干活了,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每个“红金宝”,放在篓子里。只见这时,她努力地够着比她高的“红金宝”她一只手向上伸着,抓住细树枝,轻轻地向下拉,另一只手也摸索着向枝头的果子伸去,脚尖轻轻一踮,努力地抓住果子,轻轻地放在篓里。一阵轻风,伴随着窸窸窣窣的枯叶抖动声,妈妈的几根白发刺眼地抖动着。看着,我鼻子一酸,有种说不出的味儿。我明白这一个个苹果是爸爸妈妈的汗水种出来的。不用细看也能发现,妈妈的指头缠了一层布,那是妈妈怕指甲创伤苹果而专门包上去的,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枯叶在窸窸窣窣地响着,妈妈依然默默地劳动着。

中午回家吃饭,由于今天我回来来,妈妈便匆匆做起了好吃的,平时我不在时,爸爸妈妈就用方便面凑合点。今天妈妈匆匆做起了哨子面,我坐在椅子上默默地看着。妈妈把开始很粗的面在空中一闪一闪扯的细些了,又把双面头放在一个手上,另一只手抓住另一边,一闪一闪地拉,眼见面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莫名的多出一种自豪感。匆匆地吃了饭,妈妈又匆匆地上地了,她怕我太累,让我在家。如此几天后,我要上学了,妈妈给我带上这个拿上那个,车子从很远的地方驶过来,我“满载”上了车,车子开始动了,妈妈的身影远去了,只是衣服和几根白发依然在风中摇曳着。我的心头涌出说不出的味,默默地低头,任车子前进。

这个瞬间定格了永不褪色的爱。

教师点评:

1. 审题到位,紧扣“难忘”和“细节”。“摘苹果”和“扯面”的细节描写到位

2. 语言: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使用到位,部分语句有待提高

(二)令人难忘的细节

在记忆的长河里,有许多珍贵的小船,小船上满载着:开心的,后悔的,生气的,悲伤的等珍贵回忆,这都是我的宝贵财富,有一只小船光芒四射,我翻开那片回忆。

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太阳发出神圣的光芒质烤着大地,太阳太亮了,亮得让人不敢抬头看他,街上基本没什么路人,路边的树上的叶子无力地下来,躺在树下的小狗,低着头,伸出粉红看起来像带点小刺的舌头,不停地,粗粗地喘气。柏油路似乎要被烤化了,整个小镇像一个火热地烤炉,向四周散发着热量。

一个中年男子,走在路上,宽大的脸颊,毛毛的硬胡渣,油光光地头发,高挺地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双眼十分有神,他是个大高个,他的背挺地很直,给人一种雄壮,槐武的感觉。在他的身后有一名小男孩,小男孩估计年龄不太大,橘黄色的短袖,深蓝色的短裤,小男孩是个小平头,眼睛像中年男子一样有神,圆圆的脸颊,粉红的小脸,鼻子有点内陷。头上带着一个墨色的帽子,帽檐前面带着一个小风扇,小风扇转呀转呀,连看着的人都似乎感觉到一丝凉气,小男孩的凉鞋,踩在地上发出吱吱的声音,原本并不烦人的声音,在炎热的背景下,显得那么刺耳,树上的蝉还是叫个没完。

小男孩似乎并不被这炎热的天气所影响,他跟在中年男子后面,一会把路旁不知是谁乱仍的塑料袋放入垃圾桶内,一会又跑到较小一点的树下,踮起小脚,蹦着,跳着想要摘下一片树叶,在火热的天气下小男孩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时小男孩弯腰捡起一个瓶子,他蹦蹦跳跳地走向垃圾桶,小狗正在垃圾桶旁纳凉憨睡,小狗并不欢迎这个陌生的来客,小狗向男孩示威,汪汪地叫起来,似乎在责怪小男孩打扰他的休息,小男孩没有被吓住,反而蹲个马步,手中的瓶子化作一把宝剑,像极了古战场,战无不胜的将军,只是这位将军竟然也汪汪汪,与小狗叫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中年男子一直默默地走着,他似乎并不太关心小男孩,走了一会,他回过头对小男孩招了招手,小男孩便飞快地跑过去。原来他们要过马路了。在过马路时,中年男子站在路边等小男孩跟上来,小男孩来到中年男子身边,中年男子低头对小男孩点点头,小男孩便 牵起中年男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小男孩的脚下一滑,身体重心后倾,眼看就要摔倒了,这时中年男子快速蹲下,用双手抱住小男孩,然后把小男孩平稳地放在地上,等到小男孩站稳,轻声地说:“没事吧!我们继续走好吗?我一瞬间想到我的父亲,父亲总是在骑车带我时,首先单脚踩地,让车子稳住,我坐上去后,父亲总会先问一句“好了吗”我回应一声,父亲才会骑车出发,在我回忆的片刻里,中年男子已牵着小男孩远去。

中年男子看似不关心小男孩,关心却只表现在细微的问候,这个中年男子很像我父亲,父亲是一个不喜欢多说话的人,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但父亲总是把爱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骑车带我时总会先问好了没,细节的爱,就像冬天的一根点燃的火柴,虽然很普通,很平凡,但总能给人温暖,令人难忘。

【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

1. 审题不到位,没有抓住细节

2. 思路不清晰,东拉西扯,没有中心

3. 语言别扭,病句多,错别字多

三:本次习作存在问题汇总(教师总结,学生记录)

1. 审题不准。要抓住“难忘”和“细节”,好多同学写成了难忘的人和事,所谓的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片段,一个场面等都是细节,精彩的细节描写要让读者过目难忘。

2.不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是作文基础等级的标准之一。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有时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记叙文”;有时是排除写某些文体,如“诗歌、小说、戏剧除外”。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较多。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如果考生选定了写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不能写成“四不像”。而目前的状况是,非驴非马而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比比皆是。

3.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4.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有些同学一下笔就是古人如何如何,大人物如何如何,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自己亲身感受过的,写起来最真切;自己动过情感的,写起来最美好。

5.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错别字和病句较普遍。

四、【记叙文写作注意点】:(学生自己总结)

五、【本次习作讲评学习反思】:

布置作业,对上次作文作以升格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也大体有眉目了。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篇4

记叙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一、了解叙事类记叙文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探索叙事类记叙文写作规律。

尝试伴随着第一声啼哭,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自从乌润的眼珠迎来第一轮朝阳,我们便开始了尝试。我们尝试辉煌的成功,尝试惨痛的失败,我们尝试那寂寞的秋夜,尝试那明媚的春潮。我们在尝试中长大成人,直到有一我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尝试塑造一个新我!”

在一个压抑的家庭走出这样一个脆弱而又孤傲的女孩。从小便少言寡语,只知道将心事诉与天边那抹孤云。尽管灯下思如泉涌,慷慨激昂,人前却口讷嘴拙;尽管成绩可同任何一男孩争色,但机会来临时,却只能怯怯走开。那时的我怯如一只鹭鸶,一点足,便会匆匆飞去。每天用那冷漠的神情掩住一颗脆弱的心,作茧自缚,将自己埋在深深泥下。终于有一天,我不堪重压,终于有一天我不甘寂寞,默默中立了这样的誓言:“一定要走出旧我!”

那是微微的雨后,我对着镜子,恬然一笑竟发现自己原来也这般美。宿舍门打开后,女伴雀跃着拥进来,我微笑着,将水递给她们:“累了吧,喝口水好吗?”她们用惊讶的目光怔怔地看着我,接过来杯子竟不知如何是好。“你们能接受我吗?我想走进你们的行列中。”默默地点头,却发现彼此的眼角都湿润了。

下午,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上课时,丽突然呕吐了,我雪白的裙子被染了大片,我没有顾自己,却微笑扶着丽,全班人都默默地看着我,一股从未有过的轻松涌上心头。我终于走出泥沼,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甁子里的水,只要流出一滴,其余的都会大股地涌出来。我渐渐学会用微笑给别人送去一份祝福,在默默中也感受了别人的关怀。在那次联欢会上我勇敢地上台唱了一支歌,尽管紧张得衣服都湿透了,但心里溢满自豪和成长的喜悦。再不是那个戴着眼镜讷讷的女孩了,我也可以从容自若地侃大山。甚至于出语惊人,“舌战群儒”了。在默默中,我诚心待人,热心相助,给别人送去快乐,也给自己带来无数的祝福。再不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自欺欺人了,我变得开朗乐观,也为自己的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世界,竞争激烈,异彩纷呈,它呼唤的是自立自信、乐观向上、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我暗自庆幸,我走出了那片迷惘与失误。

“走过去,天外是个天!”我真心喜欢这句话。也许,生命里还将有无数次尝试,那么我将怀着从容自信,乃至感激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不断地优化劣势,完善自我,这便是尝试的意义!

二、从这篇文章来看,写叙事的记叙文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一件事或几件事,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写一件事自不必说,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3、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4、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详略得当,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叙述。“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记叙文兴波澜、生变化的基本方法

(1)悬念法,即设置疑团,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例文借鉴】

哥,是捡来的吗?

哥,黢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人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娘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是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恃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黢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水?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咯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评析】文章悬念设置得巧妙。文章开头对哥哥的描写“黢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都说哥是捡来的。”原来,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娘把“哥”变成了一个粗壮佳劳动力,看得出善于谋篇布局。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巧设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从而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2)巧合法,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例文借鉴】

富贵村无新闻

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旮旯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妻子,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萧顺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萧顺的老母亲说,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家,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养了一个小老婆!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

话音末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事情一结束就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评析】此文构思巧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巧合法萧顺端午节没回家,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层层铺垫,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是一个巧合;反复描述村中传言,婆媳心理活动,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突出了萧顺行为的可贵,形象的高大,使小说更加感人。

(3)误会法,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进而铺排情节。

【例文借鉴】

父亲的手

父亲的手,即使是在教训孩子,也会给以孩子温暖。

——题记

自我有了记忆能力起,我对父亲一直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老实说,父亲并不高大,一米七的个头,略有些发福的腰,微微挺起的肚子,以及一副金丝边眼镜,怎么看怎么像个有学问之人,理应是温文尔雅的。谁知在我的心中,他却像个山野村夫一样,有些匪气。

尤其是他那双手,虽不似练武之人布满老茧,威力却很惊人。他的手,厚且大,指头极粗,张开五指,便像一块砖一样厚重。当他的砖一样的手掌向我挥来时,我顿时觉得我成了孙猴子,即将被“五指山”压得无翻身之日。事实上,我也仅仅和父亲的手掌亲密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脸,第三次是头。

记得我八岁那年,正值顽童岁月,也是任性的时候,那时我迷上一套漫画,数次开口索要不成后,我便挺而走险——偷,大概偷了三十块钱,当然,当时的我显然不够熟练——当然后来也没偷过,当我把手伸进父亲皮夹的一刹那,我忽然感觉身后鼻息直喷颈部,反头一看,一黑脸大汉正铁着一张脸,剑眉集中,怒视着我。当天,当父亲的“砖头手”第一次用力地拍到我的手掌时,我还是不争气地哭了,因为太痛了!

从那时起,我对父亲的畏惧程度一天天加剧,心中也产生了一丝丝怨恨。在我十五岁那年逃课被抓到后,父亲第二次打了我,当他厚重的大手甩到我的脸上时,终于,我下定了决心——等什么时候我长大了,绝不会任父亲打了!十六岁,十七岁时我的身高如春笋一般拔地而起,真有“势拨五岳掩赤诚”之势,十七的我和父亲站在一起时,个子高他一头。

终于,在又一次犯了错后,父亲又扬起了他的手。我心想,若他挥下,我一定有挡住他的手的力气。他扬起的大手上有一道深深的红色指甲印,我清楚地看到,那时在听老师训斥我时,父亲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插入了他的食指之中。父亲的宽大的手掌,最终还是落下了,但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轻轻地抚摸了我的头,眼神复杂,不知那里包含了多少情感,有期待,有愤怒,也许还有失望。

我愕然了,我没有想到父亲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我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想过,当我有力气抓住他挥向我的手时,我会得意地笑,会张狂地笑,会毫不畏惧地和他相对视。但我没想到父亲只是用手抚了抚我的头,还留给我那样一个复杂的眼神。

父亲转身走了,留给我一个背影。父亲有些驼背了,身子却更胖了,不知为何,我的眼眶有些湿润,想到父亲的手,那不仅仅是惩罚我的利器,更是温暖我的太阳啊。

回想起生活中的一个一个片段,想到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准备早餐的父亲的手;想到每天晚上十一点要去学校自习室接我的开着车的父亲的手;想到帮我涂药的那双手;想到抚摸我头的那双——我父亲的手。

我忽然对着父亲的背影大声喊:“爸,我会努力的!”父亲身影猛然一顿。终于,他缓缓扬起了手!像太阳一样!

【评析】文中“亲的手掌亲密接触过三次,第一次是手,第二次是脸,第三次是头”。每一次我都怨恨,甚至有“等什么时候我长大了,绝不会任父亲打了”的想法,这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直到文末,才体会到父亲的手,像太阳一样,读者也就被吸引着读完全文。在误会中一系列记叙,就有了情理、意味,这样也就生动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4)抑扬法,就是先抑后扬。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分解动作训练 篇5

猜硬币(片段)

温州瓦市小学四(1)班 李晨瑜

爸爸慢慢地伸出右手,握好空拳,将大拇指的指尖扣在食指下面,再从左边口袋掏出一枚硬币,举起来,给我们看了看。

“这是一元硬币哦!”

随即把它放在大拇指和食指上,一指轻弹,“叮”的一声,它就直奔天花板,像杂技演员一样在空中翻了十几个跟头,就垂直降落。快要掉到茶几时,爸爸左手猛得一接,另一只手以闪电般的速度扣了上去,“啪”的一下,硬币“束手就擒”。

“猜猜朝上的是正面还是反面?”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人说正,有的人说反,正的少,反的多!

“有时,正确的答案,往往会在少数人手里!”爸爸故意提醒我们。

我此时心乱如麻,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只好点点豆豆了:点点豆豆,双双笼笼,有钱没钱……

“我要打开了!”

听到爸爸这么一喊,我才回过神来。这时,他们早已把茶几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屏气凝神地望着爸爸的手。

“正正正——”

“反反反——”

“天灵灵,地灵灵……”

爸爸的手慢慢的一点一点移开,一个角,半个圆,大半个……我们终于看清了,是——正!

“耶!”表妹猜对了,她高兴地一挥拳,差点儿打掉我的鼻子。再看看那些猜错的人,无精打采的,像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

小羊作文点评

很多同学作文写不长,冥思苦想,东拼西凑,依然还是“穿短裤”,究其原因除了情节没有展开之外,主要还是缺乏细节描写。这里的细节指的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那什么叫描写呢?实际上,描写就是把瞬间发生的事展开来或者把综合性的事情分解开来。上面习作片段就是最好的例子。猜硬币其实就是短短的一分多钟的时间,但是作者却能把它这个片段写到四百多字。原因之一:将爸爸扔硬币的动作进行一一分解。“伸出、握好、掏出、举起、放在、一弹、一扣……”一系列的动作,行云流水,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如果没有展开,只是写“爸爸将硬币一扔,扣在手中。”那就只是蜻蜒点水,完全没有深刻的印象。原因二:硬币和同学们的细节描写。作者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不但聚集爸爸的表演,也关注到硬币在空中的姿态,以及同学们猜硬币的动作和神态,这样就形成了一组立体式的动态镜头,给我们更多直观的感受。如果只是描写爸爸就过于简单。原因三:除了人物的动作之外,作者还适时的穿插了人物语言以及自己心理活动和感受的描写,这样不但让文章富有变化,灵活鲜动,而且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紧张感,让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本文作者:李晓阳(微信公众号:跟着小羊学作文】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