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观后感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9篇】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9篇】

时间:2022-12-29 10:44:44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彩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 篇1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看完一部名著,《肖申克的救赎》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有感动。看完名著后我又忍不住去看了根据它改编的电影。

这对于我来说短时一部老电影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会让我想起《速度与激情》。或许他们同样有救赎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我并没有把它一部励志电影,因为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本身,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都不仅仅只有这些。影片里那些温情的,细腻的表达直抵内心。

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害老婆及其情夫,被发送到鲨堡监狱,班德与朋友打赌第一个晚上安迪会哭,班德输了。班德在监狱里号称无所不能,安迪第一次找班德是托他弄来一把小石锤,安迪初衷是刻象棋,在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安迪都在用石锤挖隧道。白天用海报遮住。电影里有个细节描写,这是小说里没有的,安迪在监狱呆够十年时,班德送了他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十周年庆。这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十年已经过去了。安迪用多年的经验帮助典狱长诺顿洗—钱但要求诺顿成立图书馆,供他们读书。就这样,鲨堡监狱的人很大一部分还获得了文凭。自由,安迪重温了自由,如果不是汤米的到来,安迪是不会萌发越狱的念头的。汤米告诉了他真相,安迪崩溃了,安迪的心理防线变的脆弱不堪,他决定越狱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越狱成功了。班德被假释后,两个老友在海边重逢了。

大多数人给影片下的定义是励志,我却认为这很温情,细腻直达内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细节,一个是安迪情大伙喝啤酒,带大伙重温自由;另一个就是班德送给安迪十周年庆的礼物。安迪说过一句话,希望是好东西,也许是人间至善。他不放弃希望,最终希望也选择了他。其实这当中存在无数种可能,他的石锤会不会被发现?他的海报会不会被撕下来?隧道可能通不到外面的世界?谁知道呢,尽管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安迪还是去希望了。当然,他成功了。

活着,太多事情需要希望。十指敞开,岁月已经流了一地。我依然记得那个拿着冰淇淋满大街跑的女孩,尽管她现在已经十六七了。我依然记得那颗梧桐树,尽管它已经被砍掉了。我站在窗边眺望却怎么也找不回年少的摸样。世界不是原来的世界,可我也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我们改变了世界,世界终究也改变了我们。

我的面前只有一条路,我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

开篇的数目触目惊心。一个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到退休,大约有35到40年的时间,从技术层面上讲,应该都能成"师",但事实上,教师队伍似乎有些意外,全国1300余万的教师,真正称得上"师"究竟有多少?有人不无心酸地这样描述老师:只是置于玻璃罐里的青蛙,有光明,却没有前途,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肖申克"。

肖申克是一个监狱。但那里不失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人物详尽,各司其职,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在其下也有着很具影响的潜规则,导演用这样"一滴水见太阳光辉"的张力,把观众带入他的大预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监狱。

在这所大监狱里,你如何救赎你自己?

主角安迪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监狱不过是一座形同虚设的监狱,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锤子,一张大海报,便可以救赎生命,可以救赎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赎自己的过程中尽情的享受每一个小小的乐趣,并将这乐趣传播开来,将希望播种在每个人心里。

希望就是本文所要表述的核心词汇:成长意识。所谓成长意识,就是教师个体自我成长的强烈欲望和内心渴求。注意这里的关键赐予,自我、内心,表明是一种自愿、自觉、自律、自立。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次精彩的对话,当安迪说出希望这个字眼时候,瑞得如是解释:希望?听我说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这是对困于肖申克的一种提醒,因为他们已经是被制度化了。

什么是制度化?又是瑞得来解释: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那个在肖申克当了50年的图书管理员,当得知自己被假释时,却是要将与他告别的人杀死以继续留在这里,最终上吊,这就是制度化的悲哀。

老师从刚毕业踏上讲台,可以说就是被制度化的,换一个词说就是被格式化了。慢慢被消掉自己的棱角,慢慢适应着制度,慢慢习惯,一眼望去,有多少张麻木而绝望的脸在校园里耕耘,那么刺眼而又无动于衷,你是否已然处于"沉睡"状态。

唤醒你内心的,那个叫做希望的东西呢?

于是,就有了另外一个本文核心词汇:成长行动。希望总是要付诸于行动中的,否则是空谈。

安迪管理图书馆,要改变现状,每周一封写信,终于有回应,然后每周两封,终于有州政府支持,得到稳妥支金;他用一把小锤子,一张海报,用了20年的时光,给自己叩开走出肖申克,通往自由的路,他赢得了自由。

成长行动在安迪的手中就是小锤子和一张大海报,以及一个缜密的头脑。老师的手上是什么?

书上给老师的成长行动点出五个方面。行动计划、行动目标、行动策略、行动恒心和行动境界。

核心词汇:行动计划,就是成长行动的具体安排。安迪用20年的时间和耐心,用一柄比铅笔大不了多少的手锤,挖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这条路他的狱友瑞德认为600年才能挖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很好理解。

核心词汇,行动目标,就是成长行动该达到的目标。这很好理解,不必多说。

核心词汇:行动策略,就是教师在成长行动中需要考虑的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凡事都不可蛮干,这是真理。安迪的行动无不充满着策略性,随身带500美元去申肖克,为自己购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海报和铁锤,冷静地用专业分析逃税帮工友讨啤酒,渐渐成为狱警的会计师,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成为诺顿的洗钱的助手后,虚构人物转账,继而在越狱后扳倒了他。

所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作为一个老师的策略,就不能紧紧盯住你的专业上,眼光更多的要考虑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修养该是如何的。就像安迪那样,喝啤酒就是像帮自家盖房子那样,多么惬意,这是作为一个自由人的向往。

核心词汇:行动恒心,指的是行动的持久性,坚持性。有志者,事竞成,这是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但事实上正如书中所言,我们教师缺乏的不是"志",而是"常志",所有光有"志"是不一定"事竟成"的。安迪坚持了20年,你又能为自己的目标坚持几年?

核心词汇:行动境界,是行动的"真"的情感体验和"美"的心灵呼唤,它能保证行动的持久和有效。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场景,安迪通过扬声器将《费加罗的葬礼》音乐播放出来,导演处理的非常好,愤怒的狱警,碌碌无为的服刑人员,麻木不仁的服刑人员、绝望悲观的服刑人员,纷纷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将目光投向那个扬声器,此时,目光越过的是高墙,是那一道道桅杆,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对生的向往,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这种美好的场景令我不得自拔。

作为老师,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上,永远都不能带有功力性质的。你要做的是教好孩子,努力让她们快乐学习,快乐地拿到好成绩,这才是你的目标。

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意识尚存,成长就犹存,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请你救赎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不要让自己格式化在自己的囚笼里。套用电影里的台词来结束我的笔记:希望是好事,甚至是最好的事,美好的东西永不会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时我还很小,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三姐妹”,还不理解什么叫“体制化”,更不明白老布在离开监狱后为什么要自杀。那时候的安迪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英雄,我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为他所遭受的苦难而难过,为他能够在他蒙受十九年不白之冤后,终于越狱了,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欢呼。

而时隔好几年再读这部巨作,我开始渐渐明白它其中的深意。我看懂了体制化对人性的改变,体会到老布最后自杀的迫不得已和无奈。

早些时候我觉得,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安迪完成了对其他人以及监狱的救赎。但现在一想,这样的救赎也太过表面,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但人的内心深处呢?对于安迪他自身而言,救赎又在哪里呢?

还记得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汤米被杀,安迪被关禁闭两个月后,在石墙边跟瑞德的对话中,提及了自己对妻子的爱和悔恨。

瑞德安慰说“你不是杀人犯,你或许不是个好丈夫而已”,安迪接着说,“没错,是别人干的,却由我受罚,大概是我命薄。谁都可能遇到霉运,刚好轮到我,我被卷入龙卷风,只是没想到刮了这么久。我告诉你我要去哪里,芝华塔尼欧,在墨西哥,太平洋边的小地方,那是没有回忆的海洋,我要在那里度过余生。在海边,开一个小旅馆,买条破船,整修一新,载客出海。人反正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忙着死,要么忙着活”。

这个段落,我看了很多遍,一直觉得这是安迪决定越狱前的预告,他交代了很多事情,跟老友告别,他觉得19年的赎罪足够了,决定要亲自改变命运。

但现在,我不这么看了,我觉得那一番对话,代表着安迪对自己的救赎。他的救赎不是生命形式的改变,也不是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是灵魂层面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重新认识。

汤米被杀,安迪在瑞德面前的那一长段的自白,是他对自己过往生活的重新理解,他推翻了自己过去的形象,直面自己和妻子之间的问题,接受在这件凶杀案里,他所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在自身遭受了巨大磨难的前提下,他看到的是自己的责任,没有推卸给任何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反思。我是感觉,从这一刻开始,安迪救赎了自己灵魂,找到了他自己。

这个时候,我想安迪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励志英雄,不应该仅仅是众多狱友的救赎者。他是肖申克监狱中,一个真正自己救赎了自己灵魂的人,这是他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也是“救赎”真正体现的地方。

人不是一定要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是一定要反抗命运的安排,而是在命运发生的当下,看清楚自己的本色,明白自己为什么处在命运这个关口下。

唯有把自己看明白了,才会在“命运”的面前,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合适的选择。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用别人对于美好的定义,来设定自己的人生。

希望大家可以去阅读这本书,在书中体味救赎的感觉,寻找出自己的人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00字 篇4

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入狱,从银行副总裁沦落到阶下囚,安迪没有任何的抱怨!安静的忍受和适应着监狱的生活,得到了一个一把小铁锤,朋友开玩笑说假如你想用这东西凿出一个洞越狱,最起码需要600年,最终安迪用了20年逃了出去!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例子!这件事让我想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安迪不但利用了地质的知识,还有压力,还有自身的毅力,当他千辛万苦的爬出那个隧道时,他脱掉上衣,把双手举起,仿佛在说,我终于自由了!我想假如是我,我一定会大声啊啊的喊喊的

瑞德在他是那么想要获释的时候一次次的失望,最后当瑞德不再想要出狱了,这时候反而却被获释了!就像人生一样,很多时候越是执着的东西反而总是得不到,当你放下的时候反而得到了!

电影中那个监狱的图书馆老管理员,在监狱待了大半辈子,被获释却舍不得离开,甚至持刀威胁希望自己可以被留下来!没办法还是出狱了,老人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竟然选择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是怕改变的动物,就像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痛苦的,他却害怕改变,不敢去承担改变后的很多责任!他宁愿就这样继续痛苦的生活着……

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设置许多的围墙,阻止了自己的快乐!我们的人生课题就是学着去释放自己,整合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找到自己原本就拥有的内在力量,学会幸福的能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5

周末明媚的下午,悠闲着,把放在电脑里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重看了一遍,这是我看这部电影的第3遍了,反复的将电影重温,在以前,我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年轻的银行家因被判决谋杀自己的妻子罪名成立,被送往美国的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外表看似懦弱、但内心坚定他,从进监狱的那天开始就决定一定要离开这里。他在监狱里遇见了因失手杀人被判终身监禁的摩根费里曼饲演的瑞德,两人很快成为好友。肖申克监狱是当时最黑暗的监狱,监狱长利用罪犯做苦役,为自己捞了不少好处。狱警对囚犯乱施刑罚,甚至将囚犯活活打死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没有自甘堕落,他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还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大家打点自己的财务。典狱长很快的发现了他的特长,让他帮助自己清洗黑钱做假帐。在监狱的黑暗生活里,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最后,终于如愿脱逃出这个黑暗的地方。

初次接触这电影,是在网上看到介绍,很多的论坛,都在力荐这部电影,于是,便试着下下来看看,而将这部电影下下来后,却又放了有个把月,才在一个周末的下午为打发时间而开起来看。初看电影,第一感觉就是这十足是部低成本小制作的电影,不知道是否由于这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产物的印象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认为比起十多年后的今天,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能另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品,所以,刚开始出现的在法庭上的那些枯燥的陈述我都把它拉过去,从主人公从车子下来迈进监狱看起,而“肖申克”的意思,是在从狱警开头向犯人说的“欢迎来到肖申克监狱”才明白的意思,随后,便以平凡的心态,观看这部电影了,感觉这就是一部平常的电影,没什么感触,述说着主人公安迪在监狱里面的生活描述极其经历。直到,安迪越狱后的第二天,狱警例行查房,不见安迪出来报道,随后前去他的囚房,发现人已不见,看到那时,自己心里也感觉他是怎么不见的,就连自己也为他的不见而不可思议。而后,监狱长等人也前去囚房,也为人的无故消失而大发脾气之时无意间用石子仍破墙上粘贴的海报,发现石子不见落地,随即听到滚动的声音,才在撕去海报发现里面的通道,从监狱长惊讶的眼神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通道的长度。看到那时,自己突然间有种强烈的佩服,像是火红的太阳从海平面升起,告诉着大地早晨的来到,瞬间打破黑暗的沉寂一般,有种伟大的力量。接下来,便描述安迪是怎么出逃的,以及在雷雨夹杂的晚上用石头击破下水道管,在狭小而恶心难闻的下水道管中一步一步地爬过四个足球场长度的距离。

本片看完后,让人顿时好象有种成熟的升华。使自己认识到,怀抱希望,原来是这等的美好。安迪的越狱成功,虽说是各方面因数都具备了,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安迪在狱中,由于凭借自己的会计能力,为狱长洗黑钱从而获得特殊的照顾,使狱警对他更放松警惕,而后,自己对地理土质的认识,又使它能够偶尔发现墙壁土质的松弛,致使监狱的土质结构性质,更为安迪的出逃铺平的道路,这些个因数,使安迪能够为以后的越狱成功备足了条件,但最重要,还是安迪怀着希望,不离不弃地在深夜大家都在熟睡时、一小把一小把的挖掘通道,一直持之以恒的进行近二十年的辛苦挖掘,可见其对希望这个信念的保持。而幸运女神,往往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安迪爬过自己所挖的通道那天,天空是暴雨雷鸣的,打雷的声音,把安迪凿破下水道管道的响声掩盖掉,使安迪顺利地爬过下水道出去,暴雨,又把安迪逃跑路过时流下的气味冲散掉,让警犬发觉不了安迪逃跑的方向,最后安迪顺利的出逃。

而看过影片后给人的回想,更深层次的感觉是自己对希望的理解和对待。告诉人们,心中保持着希望,努力地做自己想去完成的事,认真的去对待,不用去担心最后的结局,不用去计较最后的得失,幸运的天平,最后也会向你的方向而倾斜。也许,正如影片即将结尾时安迪写给瑞德的信上说的那样——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也许是件最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便不会消逝!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6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有两个感叹:这是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2、这是部没有女主角,还能排名第一的电影。

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起初我以为肖申克是主角的名字,后来才被这是监狱的名字而震撼。一座监狱的救赎?我们似乎从名字中看不出监狱和救赎有什么关系,若肖申克是人名的话,观众倒是能理解更多,但正是因为以监狱为名,电影才能有更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肖申克关押了成百上千的犯人,若谈救赎,也应该是犯人得到救赎,而这个9.5分的榜首电影则是让犯人给监狱以救赎。

“救赎之道”是狱长对犯人们灌输的,他信仰基督,信仰主,作为监狱中权利第一的人物,又拥有治理的资格,所以,狱长在影片中说道:我只相信两件事,一是纪律,二是圣经。好像上帝赋予他这个特殊的权利一样。这些是狱长认为的救赎,但对于一个黑钱无数,滥杀无辜的狱长,他本应有另外的救赎,而他的救赎则由主角安迪来给:你得到救赎的方法不是洗礼罪恶,而是认识自己的罪恶。

肖申克对于狱长及狱警们而言是这么个为所欲为的地方,同他们在黑暗肮脏里得到更多罪恶,而对于原本“罪恶”的犯人,肖申克却是个正面和光明的地方,犯人在肖申克里体制化,善化,其中体制化更为具有影响力。肖申克的“体制化”,有两个成因:一是对于监狱,犯人普遍的心态,二就是归属感,Brooks更是突出了这一点:墙壁里,我工作着,即便是犯人,但跟犯人在一起,我便不是犯人,犯人能够接受犯人,同情犯人,在这里,我们都不是犯人;墙壁外,我工作着,我不是犯人,周围的人也不是犯人,但我曾经是犯人,在那些人中,我便永远是犯人。

Brooks虽然被释放,虽然得到了千万罪犯呼喊的自由,但他没有了归属感,他没有原因再继续工作,继续与人接触,Brooks,理所当然会选择离开。

这也是救赎,是Brooks的救赎。

反观救赎之外,再看“女性角色”这点,搜索整部电影,确实没有,安迪的妻子虽然出现过,不过也只是语言上提及而已,但稍微留心,我们便看到影片中有一段安迪广播音乐的片段,而电影里唯一对于“美”的形容也仅仅在于对这段音乐的描述上了,若我们把音乐看成是女主角,这位空缺的角色就有了作用,她可以很精神层面,她可以永远追求不到,她高高在上,就像圣母玛利亚,你望着她,深深感叹她女性的美丽。

“救赎”+“罪恶”+“精神感动”使我们在十几年后仍然感叹着《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7

1、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2、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3、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毛太漂亮了。

4、我们坐在太阳下,感觉就像自由人。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顶。我们是造物主。而安迪——他在这间歇中蹲在阴影下,一丝奇特的微笑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他的啤酒。

5、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6、我回首过往,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多想和他谈谈,想给他讲讲人生的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是错。可我办不到,那孩子消失了,只剩下我一个垂老之躯。

7、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明白它的含意,但那是未来的事了……而监狱里的囚犯早就学会不要去多想未来。

8、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苍。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还有谁会救你?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9、忙着生,或赶着死。

10、恐惧束缚着你的心灵,希望释放着你的心灵。

11、有些鸟儿注定是无法被困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耀眼了!

12、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让人发疯!

13、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死的。

14、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15、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16、他们饶你一命,但是却夺走你生命中所以最重要的东西。

17、一瞬间,过去的一切都离你而去,剩下的只有回忆。

18、故事本身才是主角,而不是说故事的人。

19、我想唯有自由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兴奋,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

20、重要的事往往最难以启齿,因为言语会缩小其重要性;要让素昧平生的人在意你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原本就不容易。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8

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两位金奖演员摩根·弗里曼、蒂姆·罗宾斯主演,改编自畅销作家斯蒂芬·金著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上映时,票房惨遭滑铁卢,却能够在上映后迄今长达25年的多数时间称霸IMDb和豆瓣电影Top250的榜首。

初看《肖申克的救赎》时,虽觉得电影各方面确实精彩,但总会挑剔它结局过于梦幻不切实际,比如说在关键的夜晚之际风雨交加,宛如为了烹煮鸡汤而采用的机械神迹。如今再看时,却有些改观了,无法否认那依旧机械神迹的情节编排,却让我信服了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确实是有能力创造神迹的人物,也让我看到他如何救赎全片的叙述者——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瑞德的这一层面。

也难怪电影安排瑞德作为旁白叙述者,他让我们与他一起在一旁观看安迪这个角色,一同见证安迪超乎常理的作为与他带来的影响,也能从这位监狱老鸟得知诸多有关鲨堡监狱的残酷事实,像是新人最难熬的第一个夜晚,老鸟们用香烟赌谁先崩溃,在夜晚里以别人之苦取乐;监狱中会霸凌他人、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的恶霸「三姐妹」;监狱如何让囚犯「体制化」;以及在他向安迪表述说「希望是危险的」时,我们早已看到他仍抱有假释出狱的念头,期望重获新生。

而《肖申克的救赎》也是今年刚凭借《1917》获得第二次奥斯卡最佳摄影的罗杰·狄金斯,第一次提名该奖项的作品。如果注意这部电影的摄影,这部摄影在叙事上也默默扮演重要推手的角色。

比如说一开始的监狱空拍,我们看到镜头随着载犯人的囚车划过绿地,带到石墙里面冷峻的监狱情景,这是电影少有的宽阔远景,却若有似无地告诉我们,这些犯人的未来将会远离色彩;囚犯第一次见典狱长的时候,透过铁窗外的光线,他们背对着光,阴影拉得长长的落在地上,然后镜头缓缓移到典狱长的身后,我们知道,铁窗外的光线就是打在他的身上,然后他走向前,此时镜头才反拍到他的正面,他的西装上有个闪闪发亮的十字架,他说监狱里的首要铁则——不能亵渎上帝——而镜头告诉我们他就是这座监狱的上帝。

这些看似一般叙事的镜头,也许初看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重看的时候感官就放大了,或许这是身为观众的诠释,但也要归功于摄影带来的视觉意境,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像是许多人都津津乐道的安迪在屋顶上为众人争取啤酒的场景便是绝佳例证:偏冷的色调建立了整部电影的调性,而安迪一行人来到屋顶干活,让我们暂时离开那冷冰冰的建筑,并从角色们的身后可以望见开头建立的绿色风景。这是狱中老手瑞德用贿赂替这群人带来的福利,然而在听到狱警队长海德利在抱怨美国的税收制度时,安迪放下手边事务,手无寸铁的走到警卫身边。饰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带来的精湛演出固然是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而镜头辅助的叙事也是绝大功臣。

从这个场景所见,一开始虽然来到屋顶,电影偏蓝的色调依旧,而安迪与海德利警卫对谈的场景,是以仰角来拍摄安迪,而海德利则是用些微的俯角所拍。一般不会以仰角拍摄地位较低的人物,但这个场景,镜头角度首先告诉观众,安迪是占上风的。随后海德利将安迪推至屋顶边缘时,切换为鸟瞰的正上方视角,强调屋顶之高,安迪处境之危险,随着安迪逐渐说服海德利,镜头向下直摇,直到平视两人,从安迪身后我们再次望见远处的绿地,我们便知道海德利将会被说服。接着下个镜头切换至众人喝酒的场景,色调明显转为暖色,像是夕阳光线洒在他们身上,而瑞德的旁白却表示这发生在白天早上,我们才知道罗杰·狄金斯的摄影已超越了现实,将这鲨堡监狱史无前例的一刻添加了魔幻氛围。

而电影托马斯·纽曼的配乐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上述的镜头中,当安迪说服了海德利,配乐立刻点亮了某种精神胜利的情境,更添安迪的神圣性。除此之外,在这部叙事长达20年的电影中,主要以旁白串起事件,事件间不见得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音乐也成为提供转换氛围的媒介。更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主题曲同时流淌出沉重与清亮两种感触的相互克制,像是狱中瑞德与安迪的价值观对立,又像是角色幽暗情感里的希望带来挣扎,挣扎中渐渐明亮起来,久久缭绕于心。

在电影中有一片刻安迪也让囚犯们见证音乐带来的感动,恍如久降甘霖,让时空凝滞,进而引导出这部电影的主题——希望。

希望,安迪之所以非凡,正是心中抱持的希望所带来的坚毅,所以他能每每不畏狱中的恶霸、所以他能忍受20年之久的冤狱、所以他胆敢挑战警卫,甚至典狱长,也因为这样,只有当我们跟着瑞德看着他度过种种难关,随着安迪穿越那黑暗又污秽的排粪管,就像忍受很久冷色色调看见暖光的感动,那海水的湛蓝、阳光的和煦,才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希望的完满。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9

谈起美国十大经典影片,除了阿甘正传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一部影片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了。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那必定就有它的过人之处。有人说它平淡无奇,有人说它愧对经典,但如果说要我用三个词来概括这部影片,那么我想用希望,自由和友谊。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剧情片,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政策》。该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和其情人,身陷困境,一名小偷因盗窃罪入狱,安迪在小偷那里得知妻子和其情人的死亡真相,但狱长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愿意帮助他翻案。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最后成功逃出监狱。

首先,为什么说是希望?安迪狱中的好友瑞德曾这样说过: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经过了无数次的假释失败,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呆了几十年之久监狱的他确实可以这样说。在监狱中的瑞德无所不能,他能搞到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为安迪弄来了巨幅的画和刻石头的石锤,但当他真正走出监狱之后,他发现自己连去卫生间都要像店长报告才行,突然间好像没了希望。但安迪告诉过他: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远不会消失。安迪用自己二十年的行动诠释了希望,让瑞德看到他所谓的几百年的不可能其实是可能。当安迪在狂风暴雨中终于爬出了那充满恶臭的污水管道,我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如同黑夜中的一道亮光,很多时候不是不可能,只不过我们没有心存太多的希望罢了。

自由,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自由就是一个美妙的梦境,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修屋顶的时候为大家争取来啤酒,而事实上他是在为大家争来那种修自家屋顶的惬意,他没有喝酒却也面带微笑和其他人一样享受着此时此刻的惬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难得的自由时光。当安迪获得了难得的碟片,抛开监狱制度拼命地要在广播里放出这美妙的声音,一个个禁锢的灵魂被这绝妙的歌声唤醒。人们在自由阳光的沐浴中抛开了愤懑,抛开了抱怨,抛开了一切不开心的事。他们尽力的享受着这一刻的自由。

友谊,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少有的没有爱情却经典的影片,他是纯粹的监狱中男人之间的友谊。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瑞德和安迪的友情似乎更显纯粹,他们都是内敛的人,不多言多语,却又能让彼此的心灵相契合。一起陪伴孤独的对方走过了那么多年,他们唤醒了彼此,安迪给瑞德留下了希望的信,他们是彼此生命中难得的挚友。所以最终他们终于相会在了太平洋小岛的的阳光沙滩之上。有一人忍不住的笑了。.。.。.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