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血透室院感防控工作汇报【优秀6篇】正文

血透室院感防控工作汇报【优秀6篇】

时间:2023-12-20 17:54:57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血透室院感防控工作汇报【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血透室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篇1

2017年血透室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血透室院感管理工作总结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来,随着患者数的逐年增多,各个医院的血透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而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性质直接影响到透析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感染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为使透析室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医院制定了相关制度,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组织管理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必须具备以下6项制度:

1、医院感染控制机消毒隔离制度;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3、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4、设备实施及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5、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6、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以上各项规章制度我科室已全部建立并通过科室学习使医护人员均熟练掌握。我科室成立了2人的感染管理小组,由组长及护理骨干担任。负责检查、指导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科室重点环节监管。每天由感染控制护士进行日常工作检查,工作人员自查。每周由组长进行大检查,并记录

论分析,提各项检查情况。每个月召开1次全科感染会议,就当月检查情况进行讨出整改措施,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

二、严格执行监测制度 每个月对透析区、水处理间、治疗室、配液室、库房空气,医护人员手、透析室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剂、反渗水、透析液进行细菌监测,透析液的溶质浓度监测为每个月1次,反渗水、透析液(所有透析机)每3个月检测内毒素1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每年检测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每周检测1次,每天检测反渗水电导度。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要求才能正常工作。监测如不符合要求,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符合要求,所有监测资料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医护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区,从事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HCV、HBV、HIV 等经血传播的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检查。

患者进入透析区前更衣、换鞋,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有其他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空气及物体表面:

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立即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拭消毒。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并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透析器的复用的管理:

复用的透析器和滤器必须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并明确标明为可复用的血液透析器和滤器。主管医师要告知患者复用可能产生的风险,患者管理透析器(滤器)复用知情同意书。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标志物阳性的患者以及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禁止复用。对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对复用过程中使用的消毒剂过敏的患者不能复用。所复用透析器只能同患者使用,不得他人复用次数应根据透析器TCV膜完整性外观检查来确定,3项任何1项不符合要求即应丢弃。目前我血透室已执行透析器一次性使用。

透析液的管理:

血透室A液及B粉均为成品,无需配制。

透析设备的消毒管理:

上半年血透室工作汇报 篇2

2018年上半年血透室工作汇报

这半年来,在院领导、护理部的领导下,科主任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理念。完成了上半年一定的工作目标。我现将这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2017年12月28日和黔西南州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医联体以来,在这半年里科室发展较快,新增透析机尼普洛NCU-18透析机(双泵)1台、尼普洛NCU-18透析机(单泵)1台,病人从人增加到49人,并接收外地旅游透析5人,共开展治疗4179次,其中血液透析3343次,血液滤过446次,血液灌流390次,死亡1人(死亡原因考虑为:合并结核性胸膜炎,严重营养不良,全身衰竭死亡),死亡率2.04%。全年未发生院感爆发事件,全年未发生导管感染事件,全年未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

血透室工作汇报 篇3

血透室工作汇报

目前我院需要血透病人逐渐增多,血透室在原有人员基础上有所变

动,经院领导决定按排自12月3号派专职人员(夏护士长)负责血透室工

作,有利于我院血透工快速到位,配合临床开展透析工作。经前期准备

加后期筹建步伐加快,目前血透室筹建工作基本结束,自查结果:1,从布局上看比较合理,2,在透风换气等方面基本能达到院感要求。今

天槐荫区卫生监督所查看后没提任何意见。经做环境微生物检测(空气

培养,手培养,物体表面,,纯水内毒素,纯水细菌培养)全部合格。等

待验收,开展工作。

护理部

2012.12.6

血液透析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4

血液透析室院感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双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区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 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湿纸巾)擦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区域,则应用低浓度消毒剂擦拭干净。明显被血液或液体污染的表面应用含有至少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班严格执行透析机的内部和外部消毒操作流程。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 用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本科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质量控制标准,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浓度有效时间,全科人员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学检测工作。

4、加强发热病人和专科质量的监测。

5、加强血液透析新入患者管理,值班医生对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科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检查;对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HCV抗体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急诊透析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未出结果的,应使用急诊专用透析机(或者CRRT)进行血透,透析过程按传染病隔离处理,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每月由主任或护士长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全科人员对感控知识全面知晓,并能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提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每月对反渗水、透析液,空气进行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2、积极参加全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对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使院 感知识在科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3、加强对护工和保洁工人培训和管理。

三、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 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 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 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血液透析室

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存在问题 篇5

2014年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存在问题

相关标准和规定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2010.3.12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3.23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05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YY0598-2006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基本情况 检查内容: 

1、人员配备 

2、建筑布局

3、水处理设备及配液间管理 

4、复用管理 

5、病人管理

6、环境空气、物表、血液透析机内部管路和表面消毒

7、相关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软水硬度、游离氯、化学污染物、空气、物表、手)

8、医疗废物处臵 

9、组织制度建设

(一)人员配备

1、医生:血透室只配1名执业医师。

2、护理人员:未达到配备要求;护士未经培训上岗。

3、技师:设备管理相关知识、监测知识欠缺。

(二)建筑布局、分区

1、医务人员通道与病人通道未区分或有交叉; 

2、污物通道与医务人员通道共用; 

3、清洁区存放污物;

(三)水处理设备管理

1、未半年对系统参数核对一次;

2、每天维护保养记录不完善或不切实际:如未每天记

录;无更换精密过滤器滤芯记录;记录每天消毒水处理系统和更换滤芯;反渗水产水量、各工作点压力范围未记录。

3、软水硬度和游离氯采样点错误(如在反渗水出水口),监测试剂过期。

4、水处理设备及输水管路消毒记录不完善。只打钩,无消毒剂名称、剂量、浓度、作用时间、冲洗时间、消毒剂残余量检测记录。

5、采用Renalin消毒后残余量检测标准与批件不符。批件要求在1ppm以下时方可应用于治疗。水处理间的管理要求:

1、水处理设备资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建立档案,资质、说明书复印件)

2、半年对系统技术参数校对 ;

3、每台有独立工作档案,记录运行状态;包括反渗水产水量、水质电导度、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4、滤砂、活性炭、树脂、反渗膜按厂家要求或水质检测结果更换;(更换记录)

5、每天维护保养有记录,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用水;

6、水处理系统、管路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冲洗消毒;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

7、定期进行水质检测(PH值、化学污染物、微生物、游离氯、软水硬度等);分析试剂在有效期内。

根据设备制定系统消毒冲洗流程,包括反渗透膜和管路消毒。

流程至少包括消毒方式、使用的消毒剂名称、剂量、作用浓度、循环时间、浸泡时间、冲洗时间/过程、消毒剂残余量检测方法、采样部位、残余量限度及消毒频次等。

执行消毒冲洗程序后必须进行消毒剂残余量的监测并记录。操作者签名。

按批件说明使用消毒剂(四)配液间管理

1、未每周对配制桶和浓缩液容器消毒并标记;配制桶脏未每日冲洗,容器盖污染;

2、配液记录不及时,无核对人签名。

3、滤芯未定期更换。

4、配液间有杂物、鞋、消毒剂等。

5、B液未在24小时内使用。

6、成品浓缩物保存和使用不当:未避光保存;未一次用完,次日再用。浓缩液配制及成品浓缩液管理

1、周围无污染源;环境清洁,每班紫外线消毒一次;

2、配制桶清洁,每日用透析用水冲洗,每周至少消毒1次,并用测试纸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消毒时桶外悬挂¡°消毒中¡±警示牌; 

3、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4、容器每周更换或消毒一次,并有标注;

5、浓缩液或干粉;产品生产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6、有配制记录,有专人核查登记; 

7、B液24h内使用; 

8、成品浓缩液:开封后一次用完,不得储存再用。储存避免阳光直晒,通风良好,不与有毒、有污染、有不良气味的物品混放。

配液间管理

上机期间桶未加盖。

桶的使用管理: 

1、注意减少浓缩液的暴露。

2、下机后倒掉剩余,冲洗、干燥备用。

3、分区使用,标识清楚。

(五)病人管理

1、传染病人未分区治疗,梅毒病人在普通区;护理人员不固定,交叉护理。

2、床单位物品未一人一更换;

3、传染病相关筛查:初次透析未筛查;新入病人6个月内未每1-3个月检测一次;维持性透析未半年筛查一次;无登记结果;

(六)复用管理(共6家):

1、复用记录不完善:少破膜实验、容积测试、时间,无复用记录。

2、复用标签不完善:无具体时间,无年龄和门诊号和操作人员信息。

3、一次性使用透析器复用无相关记录。

4、复用登记次数不规范。

5、病历中透析治疗单与复用标签内容不一致。

6、未现用现配消毒剂。(1%瑞德林)

1、仅有复用日期,无时间。

2、复用次数记录错误。

血液透析器复用:对使用过的血液透析器经过冲洗、清洁、消毒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并达到规范要求后再次应用于同一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过程。

按说明书使用说明应现用现配

(七)消毒管理

1、透析机消毒记录不规范或消毒不到位:提前记录,未记录;非消毒操作人员在透析记录上签字。

2、环境物表消毒:保洁不到位,其中有明显血迹。

3、消毒方法不规范:遇到经血传播疾病的污染时消毒方法不正确(含氯消毒剂)。

4、空气消毒:设施与环境体积不匹配。

5、消毒剂无卫生相关证明。(柠檬酸、次氯酸钠)

6、透析机内部管路消毒流程欠缺。消毒管理要求:

(八)监测

1、内毒素超标:反渗水超标;透析液超标; 

细菌数超标:反渗水、透析液、臵换液超标。

2、检验单填写不完善:无透析机编号;透析液、反渗水概念混淆;内毒素监测报告结果不规范,如≤1EU/ml或pg/ml。

3、透析液监测频次不够。

4、无反渗水PH值监测;

5、卫生手、空气和物表监测报告未按新标报告。

建议:制定采样计划,按计划采样,确保监测全覆盖。

微生物试验

1、应在按比例配制透析液装臵的入口处或在混合罐的入口处,收集处理水的试样。

2、试样应在收集后√★√30 min内进行化验,或立即放在1℃~5℃下储存,并按常规程序在收集后24 h内化验。应采用常规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倾注平板法)获得细菌总数计数(标准培养皿计数)。培养基应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或等价物,计算菌落数目应在35℃~37℃下培养48 h后进行。48 h后若呈阴性,可于72 h后再检查。这是标准的操作方法。

3、也可用另一种方法测定水生微生物,即采用膜过滤技术滤除500mL~1000mL水,并在像R2A这样的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在28℃~32℃下培养5d或更长时间。

4、应用鲎试剂法检查内毒素,测定是否有致热原。

1、标准陈旧:出口液≤2000CFU/ml及入口液≤200CFU/ml,出自《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版》,已废止。致病菌监测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开展频次; 

2、¡°反渗水2¡±细菌总数超标。

(处理水所含细菌总数,应不得超过100CFU/mL。)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应符合YY 0572 要求;--《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

(九)其他

1、手卫生不到位共:无干手用品;手消毒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期限内使用;--关注手套污染环境。

2、医疗废物盛装容器不正确:感染区用单层医疗废物袋。几点要求:

一、完善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

1、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 

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

3、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

4、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

5、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

6、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 

7、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8、人员培训制度(复用人员、技师、透析操作人员)

9、水处理间制度 几点要求: 

10、库房制度

11、透析液配臵室制度 

12、复用室制度

13、各种应急预案制度 

14、医疗制度 

15、护理制度

16、制定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及相关工作流程:如水处理系统消毒、透析器复用操作、透析机内部管路消毒、配制桶和容器消毒流程、消毒剂残留量监测、反渗水、透析液和臵换液监测采样流程等。

几点要求:

二、加强人员配备及硬件建设。护理人员配备到位;布局、通道、手卫生设施、检验试剂、保洁工具等落实到位。

三、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完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四、组织开展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更新知识,实施规范化管理。

五、感染办深入科室检查、指导,制定落实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促进持续改进。

血液透析室院感工作计划 篇6

一、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双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区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 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湿纸巾)擦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区域,则应用低浓度消毒剂擦拭干净。明显被血液或液体污染的表面应用含有至少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班严格执行透析机的内部和外部消毒操作流程。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使 用制度》的执行。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本科消毒灭菌效果,环境卫生学质量控制标准,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浓度有效时间,全科人员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学检测工作。

4、加强发热病人和专科质量的监测。

5、加强血液透析新入患者管理,值班医生对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科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检查;对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HCV抗体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保留记录;对急诊透析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检测未出结果的,应使用急诊专用透析机(或者CRRT)进行血透,透析过程按传染病隔离处理,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二、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每月由主任或护士长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一次院感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全科人员对感控知识全面知晓,并能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提高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每月对反渗水、透析液,空气进行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2、积极参加全院的院感知识培训,加强对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使院 感知识在科内得到进一步的巩固。3、加强对护工和保洁工人培训和管理。三、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 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 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 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血液透析室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