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一作文 >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13篇正文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13篇

时间:2024-04-23 23:45:02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本页是可爱的小编醉清风帮大伙儿整理的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1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家乡的味道作文 篇1

记忆里的徽州像一幅山水画,在灰与白的交替中氤氲着徽墨的芳香,不需浓色装点,那典雅的韵味便自然而然地从江南的人物、风景中流淌而出。

但对我来说,即使那闻名天下的徽墨香,仍比不上那双布满皱纹与厚茧的手捧上的一碗热腾腾的疙瘩汤。

清淡的汤水上飘着几根白菜,看着葱圈在滚水里欢快地打着转儿,从一旁熬了许久的又细心撇去油花的老母鸡汤中舀出黄澄澄的一大勺,放进面疙瘩汤里。煮得冒泡后,再把揉好的面团一手团一个扔进锅里。眼见着浮浮沉沉地面团渐渐变硬,甚至粘到一块儿,那香味也渐渐溢出,让当时生着病极没味口的我竟也口水直流。

外婆迷着眼,极小心地将那碗面疙瘩汤端到桌上,用勺子搅搅让它凉得更快些。那香味浓郁得让我胃中的馋虫早已苏醒,眼巴巴地盯着外婆的手。她这才将碗推到我面前来,一边轻声嘱咐道着:“乖娃,小心烫。”喝口汤,唇齿间弥漫的温暖让我陶醉。继而狼吞虎咽地模样让外婆满脸的皱纹溢满浓浓的笑意。无意间抬头的我,此生再难忘怀如此的笑颜。

……

“想吃什么?”周末母亲围着围裙拿着锅铲,“噌噌噌”地跑来问我。此时我正在作业的天地里埋头苦干,“面疙瘩汤”,我随口说道。但我没想到与疙瘩汤再次见面,它竟然变化如此之大。大块大块的疙瘩覆盖了汤面,味道中也失去了鸡汤的那抹亮色,青菜也切得碎碎的,没法在沸水中翩翩起舞。只有那葱圈独自寂寞地打着转儿。失望在心头漾起,但面对母亲那期待的双眼,我挤出一个微笑:“很好吃。”

过新年,因要上各种补习班,又没回成老家,电话里当我对外婆说想吃面疙瘩汤时,老人的声音带些喜意,又有些哽咽,“好,外婆给你做……”

历经沧桑的徽州对我来说不是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而是家乡的代名词。在那,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弯着腰驼着背,戴着老花眼镜为她的外孙女做着一碗热腾腾的充满爱意的面疙瘩汤。

我那弥漫着温暖气息的家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怀中再尝一尝外婆做的面疙瘩汤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2

家乡是一壶酒;家乡是一杯茶;家乡是一股清泉。我的家乡在吉林通化,那里有肃慎,东胡,秽貊族等先民的足迹;有风景宜人的松花江;有人民英雄——杨靖宇的烈士陵园。在我的家乡有早在四五万年到七万年前的远古人类。据文献记载,吉林省在历史上,除汉族外,主要有三大族系:肃慎,东胡,秽貊族。这些远古人类在吉林大地上繁衍,生息,书写了吉林的辉煌历史。

美丽的松花江位于吉林,它风景秀丽,是个值得观赏的好去处。松花江是黑龙江水系在我国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流域面积五十四点五六万平方公里,有南北两源,北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长达一千零八十九公里,南源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长八百余公里,南北两源于三叉河汇合后称松花江,干流长约八百六十七公里,由右岸注入黑龙江。东晋至南北朝时,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代,全河上下游均称混同江、鸭子河。金代,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

元代,上、下游统称为宋瓦江,自明朝宣德年间始名松花江。它的存在为早期生活在吉林的先民提供了有利条件。1939年2月18日我们的民族杨靖宇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牺牲,年仅35岁,杨靖宇死后,日军剖开了他的遗体,想知道,在冰天雪地的林子中,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直战斗。后来,发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和树皮。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民英雄杨靖宇永垂不朽。因为杨靖宇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有爱国的崇高精神,我们应向他致敬。家乡是你永远也品不完的。我爱我的家乡——通化。因为它给予了我无限的爱,是它滋养我,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我成为一个有才华,有知识的人。家乡是一壶酒,它会让你去细细品味。

家乡是一壶茶,它是你闲暇时休闲品。家乡是一股清泉,它会在你心头上源上一丝清甜。家乡使你受益无穷!家乡使你有了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它给予了我关怀的力量!我爱家乡吉林通化!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3

深秋,门外的桂花又开了。小小的,白白的。轻柔的秋风,“呼一一”一声吹过,空气里漫布着的,就是桂花淡淡的香。

记得小时候奶奶家。每当秋天来临时,心心念念的,就是桂花。终于,盼来了桂花开,奶奶就带着我到门口的小院里抖桂花。

桂花树很矮,深绿的叶片里,躲着、藏着的就是那小小的桂花。桂花大多是淡黄色的,也有白,映衬着深绿的叶,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美丽。秋风轻轻地一吹,几朵桂花便摇曳着自己的身子,在空中起舞,摆弄自己淡黄的裙摆散发出阵阵清香。奶奶要抖桂花了,她先把一张白色的布铺在地上,铺平,铺开,接着她轻轻摇着桂花树干。只是轻轻一摇那桂花便自投罗网--全部都扑进了白布上。每当这时,我就要凑进脑袋,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恨不得把空气中的香味都恨恨地为自己所有。

抖完了桂花,奶奶便小心地抓起白布四角,把抖落的桂花拿回家。拿出个大碗,把里面搓留的叶片,树枝扔去。再用清水把桂花仔细地冲洗一遍。桂花在水里打转,就似几个小精灵穿着白色的小裙子,欢乐地跳着舞。桃花洗净后沥干,用餐巾纸铺在上面,小心地把水吸干。

奶奶拿了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再准备一袋白砂糖。她先把一小勺桂花放进瓶里,再撒上一层砂糖,再放一勺桂花,再放一小勺糖。我喜欢吃糖,便在旁边叫着:“多放点糖,多放点。”奶奶便又加点糖。

“多放点!”

“够了,够了!”

就这样一勺桂花一勺糖,把玻璃瓶填满,再最后压实,再撒上点砂糖。盖紧盖子前,在瓶口隔了个塑料袋,更密封。然后就是漫长又煎熬的等待了……

过了两三天,拿出来,就可以吃了。奶奶经常在煮酒酿圆子里,用筷挖出一点点,放在锅里。经过腌制的桂花变得更小了,颜色变得深褐色,在锅里翻滚着,旋转着,猛得打开锅盖,阵阵白汽升上空,香香甜甜的气味扑鼻而来。带着桂花香的酒酿圆子又别有一番风味。小小的桂花吃在嘴里,细细咀嚼。

带着香味的甜,带着甜味的香。

吃碗酒酿圆子都能叫人心旷神怡,沉浸在甜蜜之中。

刚打好的小年糕,趁着热,趁着软,沾着桂花吃,香甜的桂花和软糯的年糕相衬,在齿尖留香。

总之,桂花的吃法,千奇百怪,口齿中一次又次地涌出那魂牵梦絮的清香,那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4

家乡的味道,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是爷爷包的莲菜大肉饺子。每每感到幸福时,眼前便流动着奶奶系着围裙,爷爷坐在沙发上,妈妈笨手笨脚,爸爸小心翼翼包饺子场面。

从我记忆时就爱吃饺子,平时爱吃,过年时更爱吃,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气氛,在欢声笑语之中一个个似乎还印着爷爷指纹的饺子诞生了,它们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晶莹洁白的饺子出锅了,白白的,胖胖的,可爱极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饺子的馅紧凑实在的抱在一起,吃起来有沙沙的颗粒感觉,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着小曲漫长的游行。莲菜的脆香拌着鲜嫩猪肉的浓香加上金黄姜末的点缀,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乡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里。“太奶奶又给你寄来棉袄棉裤啦!”妈妈喊着。我蹦蹦跳跳地奔跑过去打开包裹,里面是一身崭新的海军蓝棉袄棉裤。我抱在怀里感觉软软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朴、甜甜、太阳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泪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记得每年暑假,妈妈都带我去宝鸡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温暖的怀抱,亲切的话语如阳光明媚,温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张开双臂,等着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给我量尺寸。“一扎、两扎……”太奶奶自言自语的边量边说。在寒风萧瑟、冷风刺骨的冬天,伙伴们都流着鼻子,缩着脖子,而我正因为有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不仅早已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

家乡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筑。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过去年代的老县衙、城隍庙风格。那里有青砖碧瓦的古典式重阁楼房,古朴的大厅,撑着赤红的柱子,一砖一瓦,蕴含着家乡人的智慧和结晶。这些建筑弥漫着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味道醇香而温馨,平凡而温暖,古朴而雅致,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融入着深深地情与思,令我沉醉,触动我心。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我眷恋这种味道!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5

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

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

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6

我的家乡罗田,地处吴头楚尾的大别山腹地,秋冬季节,气候清寒,自古以来就有围坐火塘吃吊锅的习俗。说起家乡的味道,除了脆脆的板栗、甜甜的柿子、鲜嫩的野菜,最让我念念难忘的就是罗田吊锅了。

山乡土菜招远客,吊锅美名天下传。隆冬腊月,正值农闲,是乡亲们一年中最享受的时候,因为可以开始吃吊锅了。近几年“罗田吊锅”作为特色美食亮相于黄州的街头。城里的吊锅从土吊锅推陈出新,吊锅下面是由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中间的火盆里燃烧的是无烟,无污染的人造碳。架子上面的铁锅挂在升降自如的铁钩上,锅里煮的食物五花八门,蒸腾的美味香气扑鼻。

每每在黄州吃着家乡的吊锅,就想起老家三叔公家的土吊锅了。三叔公家的吊锅我觉得是最最正宗的“罗田吊锅”。三叔公家在楼房旁另砌了一间厨房,厨房靠墙的一角,用土砖做了一个火塘,火塘上方的桁条上安一根能升能降得滑钩,火锅就吊在滑钩上。土屋的另一角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树蔸子,这些硬柴可是烧火锅专备的。每逢回老家,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塘的四周,一碗自制的老米酒下肚,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接着,话匣子一打开,家长里短,乡间趣闻,无所不及。三叔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往火塘里添树蔸子,火塘里的火越烧越旺,吊锅里肥嫩的野干笋、美味的熏腊肉、腊鱼,地道的肉糕,金黄的炸豆腐,滑嫩的鱼丸子,再添上一碗香浓的土鸡汤,一起被锅下的柴火烧的咕嘟咕嘟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屋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屋内炉火正旺,美酒飘香。我一边心满意足地享用着美味的火锅,一边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这句家乡人尽皆知的歌谣,用在此时是多么贴切!

家乡的春夏秋冬都有各种各样的野味美食,春天的地菜、香椿芽、春笋、荆芥茶叶;夏天的蕨苗、苦菜、马齿苋、枞树菇;秋天的板栗、甜柿等;冬天的吊锅、糍粑、各种干菜和野味等,它们具有家乡特别的味道,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

除了美食,我常常会想念家乡的青山绿水:神奇险秀笔架山、醉人秋色九资河、避暑胜地天堂寨,无不令人魂牵梦萦。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欢迎朋友们来罗田赏美景,品美食,点赞我们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7

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那一杯自家酿制的深厚的浊酒,是那一抹饱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红的红枫。这些味道或浑厚,或清冷,或炽烈,但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着我们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是国人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无论居于何片,每逢月圆之夜总会引起的喟然长叹。

家乡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大约是农村出身的缘故,奶奶的身上永远带着农民的朴实、勤劳与智慧。白白的一勺面粉在她的手下经过与水的拌,总能显现出各色情态。小时候看着奶奶将一个小小的面团灵活地在手中扭动几下,再放到案板上时,就已然成为了一个花卷。那时的我不免惊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着奶奶为一个个的小面团整形,我便问奶奶:“奶奶,你怎么弄的?怎么这么快呢?”奶奶笑眯眯地蹲下来,揪了揪我的脸,然后笑着用陕西方言对我说:“时间长了就会了,咋,你想学?”

我点了点头。奶奶便交给我一小块面,告诉我说:“你把这块面先盘一下,再扭一下,两半个一粘就对了。”可是不知是我理解有误还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没学会如何盘花卷,不过奶奶的心灵手巧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每次奶奶进厨房我总要跟着。看着好摆弄那些丝长的面条时,我总是神色中带着崇拜。因为每当我看到奶奶在厨房里做饭时,那擀面时擀面杖发出的声响,那下面条时面条入水的一瞬时的响声,都有一种韵律美和节奏感,让我越来越对厨房中奶奶忙碌的声音着迷。所以只要奶奶一进厨房,一个小小的身影也就会跟在她的后面,像个跟屁虫似的寸步不离。

后来,我因为上学的原因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西安,车辆穿行,尽显繁华。可是刚入这座城市的我却睡不着觉,我早已习惯小县城的安然与闲适,对于夜晚车辆穿行而过,还有些惶恐与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着觉,便更加想起身在故乡的奶奶。那种感觉是一种孤独、恐慌与无奈,加之在这种机械化、现代化的时代,城市里的食品虽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却总少了一种感觉,现在想来应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稳与成熟吧,总没有奶奶的面食好吃。

或许这便是家乡的味道,是奶奶饭菜的味道,也是我回忆的味道,它就是这样的淳朴简单,热忱而美好……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8

午后,阳光,沙滩,海风。很多人喜欢这种意境,肆意慵懒,享受。

此刻,便是这样的一个午后。我,慵懒地躺在沙滩椅上,感受阳光与我的肌肤亲密接触,呼吸清新的海风,回味着刚才那顿美味的海鲜大餐。

湛江,是我的家乡,它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因美味的海鲜和独特的风景而得名。我不得不承认,从小就生活在湛江的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每天都可以品味美味而又新鲜的海鲜,但这在内陆地区的人们看来,却是梦寐以求的。

扇贝,是我最喜欢的海鲜之一。它味道极其鲜美,营养也很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它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食谱中,都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食物。在西方的食谱中,扇贝通常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黄油煎制,或者裹上面包粉一起炸。在东方的食谱中,日本人喜欢将扇贝配上他们的寿司和生鱼片一起食用,而中国主要有蒜蓉粉丝蒸扇贝、清蒸扇贝、清烤扇贝和扇贝煲汤的食用方法。

我最想推荐的是清烤扇贝,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吃法。不仅是因为它的制作简单,还因为它的美味。制作清烤扇贝只要三个步骤便可完成:一用刷子清理扇贝的壳;二用蒜蓉制作酱料;三把酱料淋在扇贝肉上,放在炉子上烤。其实有时候,简单的制作也同样是那么美味,没有过多的调味料,反而保持了更多的原味。

干贝因预热后收缩,所释放出来的汤汁更能让人感到海鲜的“鲜”味,如果再在上面加入大蒜末,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会抑制住扇贝本身过分的腥味。做到了鲜而不腥,肉质不仅香嫩还吸附着汤汁,咬起来是既甘甜又富有嚼劲,让人吃了有种飘在云端,仙境般的感觉,几乎人人吃了都赞不绝口。

而我每年也只有那么一次机会能吃到清烤扇贝,就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那时候,家里会聚集许多亲朋好友,我们会一起到楼下烧烤,食物是应有尽有,但我却惟独钟爱扇贝,所以,每次扇贝的配料和烧烤工作都是由我负责,更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每当我端上一盘香喷喷的扇贝时,盘子都会一扫而空,连汁都不留。

虽然每年只能吃到一次清烤扇贝,但在我看来,那已经足够了,因为每次吃到扇贝时,并不单单是只有扇贝的美味,它还蕴含着另一种独特的味道,那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赏月,是一种亲切,一种家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9

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春天遗爱湖公园里的花团锦簇,是夏天赤壁公园里池塘边的蛙鸣,是秋天望月堤旁桂花的甜香,是冬天龙王山上的银装素裹……哦!对于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来说,家乡的味道有罗田的糖炒板栗、红安的烤红薯、黄州的东坡肉……当然绝对不能少了外婆做的包子!

说起外婆做的包子,我忍不住要流口水了,那是我心目中最美的味道,它面皮筋道,肉质鲜美,一口咬下去是满嘴汤汁但决不油腻。这么好吃的包子是怎么做成的呢?为了满足我的口福之欲和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外婆让我参与了她做包子的过程。

外婆把做包子材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便忙活了起来。只见外婆先把肉放在菜板上用两把刀一上一下交替地剁,那声音极有节奏,眨眼间就剁好了一大盆肉泥了。然后加工包菜丁、红萝卜丁、生姜末等等配菜,将配料和肉沫调和成肉馅备用。

接下来就是和面了。外婆在面粉里加上适量的水和碱使劲地揉。面团和好后,外婆将面团搓成粗粗的条状,然后切成大小一致的小面团,在案板上上下移动面条,边移边切,以免切出来的面团粘连。接着用擀面杖将面团压成一张张面皮。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我在一旁不由得惊叹外婆娴熟的手艺和速度。外婆也不无得意地说:“别看外婆年纪大,这速度可决不会比小年轻慢哦。”

开始包馅了。外婆把肉馅挑起放在面皮中间,再将面皮轻轻合拢,一边合一边捏,很快一个包子就成型了,边上出现了一圈大小一致的褶子,像展开的花瓣一样,真好看!

总算开始蒸包子了,等待的过程漫长难捱。我在旁边不停地转悠,从蒸笼里发出包子香味,早已让我按捺不住。外婆见我猴急的样子,慈爱的刮着我的鼻子笑眯眯地说:“瞧把我家的小馋猫给急成啥样了。”火候差不多了,外婆用筷子夹了一个给我先尝尝。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外婆心疼地说:“慢点慢点,别烫着,别急!”

品尝着那回味无穷、齿颊留香的包子,我简直陶醉了。留在舌尖上的不仅仅是包子的味道,还有满满的爱的味道!,叫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10

来到我的家乡古田,怎么能不来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呢?拌面、蒸饺、米粉……想想都令人垂涎三尺。不过,我最喜欢的依然要数那柔软滑嫩的扁肉啦!

来到小吃店,点上一碗扁肉,老板便拿出个小盆子一一里面装着用猪肉剁成的肉泥,又拿出一小袋扁肉皮,然后用娴熟的手法抄起一张扁肉皮,另一边手用筷子挑一些肉泥,最后再将扁内皮在筷子上一抹,再那么一捏,一个扁肉便做出来了。再如浩炮制,做出一大把扁肉,这些生扁肉皮是白花花的,透出陷中的红色,这些扁肉似乎涨着红脸嘀咕着:哎呀!真想好好泡个热水澡呀!

扁肉店的老板把扁肉轻轻的扔进锅里,滚上几分钟,这些白白胖胖的小娃娃舒展开洁白的连衣裙,在水中泡澡,在这几分钟里,老校也没有闲着,他拿超一个碗,往碗里加入一小勺盐,一小勺味精、一两滴酱油,再加一点点葱花,等扁肉快煮好时,舀一大勺清汤倒入碗中,再捞出扁肉,放入碗内,最后又撒上一些葱花,一碗热气腾腾的扁内便新鲜出炉啦!喜欢吃酸的朋友还可以滴上几滴蒜头醋。

我禁不住这香气的诱惑,望着这小家伙们,它们似一只小天鹅。我狼呑虎咽着,当吃到剩下四五个时,我便会倒上几滴蒜头醋,然后用汤匙舀上一个扁内。看着这白白的小扁肉,我都有些舍不得下口。我先泯了口汤,再给扁内的‘’连衣裙”装点上一滴小红点——辣椒酱,接着把扁肉皮送入嘴中,我的嘴就像含了一棉花糖,像云朵般柔软,柔中却带着酸辣。等我享受完扁肉皮的美味后,又在馅上抹了少许辣椒酱,最后我便一口塞进了嘴巴。扁肉的香与酸、辣味混合到一起,在口中弥漫,那感觉真是妙极了!吃完剩下的扁肉后,我又在汤中加了几滴醋。我滋溜了一口,先是感到浑身酸地发抖,酸劲过后,一种奇怪的味道便游走在舌尖,是汤的鲜美混着一股儿的酸味。我感到身体上的每个细胞都蠢蠢欲动!我迫不及待的”咕噜咕噜”喝个精光,抹了抹嘴巴,还有些意犹未尽。若不是我嘴巴打了个嗝,我还要再吃三大碗呢!

古田的扁肉一一充满了家乡的味道,我去过许乡地方,尝过各种各样的小吃,有些小吃甚至比家乡的更美味,但是,我最爱的依然是家乡的扁肉。因为它充满了家乡的气息,有着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 篇11

家乡,往往有一种神奇的味道。

我的家乡充满着特别之处,它四季分明,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静美的渤海与豪放的黄海之中,百花芬芳的春,海之气息的夏,瓜果飘香的秋,酸菜鲜美的冬,无论我在何地,家乡春夏秋冬的味道始终无法忘怀,我的家乡在大连。

春天的大连,绿意盎然,她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若一打开门,未见花影,扑面而来的却尽是淡淡的芳香,香又不刺鼻,若有若无,甚是迷人。走至路边,见到满眼粉红色的樱花,那幽幽的淡香夹杂着早晨露珠的清新气味一直萦绕着我,自己仿佛看到了花神降临,洒在大地的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万物。再走前一步,樱花的香又变得甜鲜,气入鼻中,呼唤着我,呐喊着,像极了一个天真的孩童,笑声活泼,嬉戏玩耍,陪伴着我。

深春走后,降临在世的便是夏季。夏乃酷暑之季,可大连的夏却截然不同。来到星海公园,我便已沉浸于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深吸一口气,每个毛孔都是与大海拥抱的气息,是石滩与贝类戏耍的气息,是山林与海浪混杂的气息。夜晚各户人家的蚬子面,路边的撸串吧,海鲜的浓香,鲜汁鲜美的气味散出了整个大连!

盛时金秋,乃大连佳季。走在小路上,我惊讶的发现,枫叶似火,梧桐如金,它们铺好了一条华丽的路。它们也散出坚持奋斗的气味,不停的钻入我的鼻孔中,让我振奋起来。金秋的水果自然也多了,苹果,蜜桃,葡萄的果香随着光辉散出,那果香是那样香,比鸭梨的清香更浓,比南国梨的浓香更清一点,让人闻了有腾云驾雾之感,又似有世外桃源,叫人心旷神怡。

雪色之冬,甚是寒冷。飞天作雪,广场处处雪堆,寒风刺骨,万物早眠。姥姥做的酸菜,是一种心中永远的记忆。姥姥家楼道里弥漫着酸菜坛子的鲜酸滋味。这个酸,不是山西陈醋的醇厚之酸,不是青梅果子的垂涎之酸,这个鲜酸夹杂着户外的大雪,闻之,让人觉得家就在眼前,仿佛一推门,一跨步,就进入到温暖的家了。冬北的酸菜永远是雪海中最亮的那颗星。

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远行的牵挂,更是心灵的归属,那家乡春夏秋冬的气味就像烙在心头,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篇12

谢馨玥

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曾有过四五年在南方生活的经历。可你若非问我:“你是哪里的人呀?”那我的答案只有一个,便是陕西。

陕西人爱吃面,是刻在骨子里的。这也与西北地区的气候息息相关,相较南方不那么湿润的气候阻碍了水稻的生长,却铸就了另一种粮食作物——小麦的辉煌。陕西人对面的爱,就像广东人对肠粉——曾有一位广东朋友对我说,每天的早茶若没有肠粉,那么这一天是不完整的——陕西人与面食又何尝不是呢?

小时候我并不喜欢吃面,更多的是吃米饭。初来陕西,也常常因为不吃面,在布满面馆的大街小巷四处碰壁。

五六岁的一个年初一,母亲心血来潮:“好久没做面条吃了,看我来给大家露一手。”于是一家四口忙活起来,起初我还有些不太乐意,那么多美食,为什么偏偏要吃面啊,又不好吃。渐渐的我被做面的过程吸引——和面,扯面,烧水下料,那白面团也有趣极了,又软又黏,不就是我玩的橡皮泥么?我于是拉了一包橡皮泥,作势往嘴里扔,险些招来父亲一顿打。

等面呈上来,我也玩够了,心满意足的吃着面。也从此,我渐渐爱上了面食,逢年过节,我也常与家人一同做面,吃面,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与朋友一起最快乐的大概是一起坐在屋外的阳光下吃面。洁白光滑的面条,浇上辣子、肉菜、汤汁,再配上一碗微黄的面汤,谈笑风生间,一面一汤下肚,绝对是顶好的享受。“陕西八大怪”中就有“面条像裤带”,这点不错,宽宽的拎着油烫的面条谁不爱呢?男孩子一连吃下两大碗,引得周围连连惊叹,女孩子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油溅到衣服上也不在意。人们卸下了平时的伪装,仅凭一碗面,将众人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前段时间回了一次广东,几日不吃面,各种特色小吃也无比寡淡无味,专门拉着家人找了家面馆一碗面没有油水四溅的“惊险”,也没有饭后热的滚烫的面汤,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才发现,虽然平时也会戏称自己只是“半个陕西人”,但北方的文化已经随着生活刻近了我的骨血。陕西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家,我爱的地方。面食不仅是面食,它是一种文化,一种风俗,一种人情,一种泼辣而火热的性格,更是一种热爱。

有时候,所谓乡情与乡愁,不过是一碗面。

家乡的味道初三作文 篇13

家乡,一个温暖而又幸福的名称:在家乡,我经历过许多,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种种故事编绘成一首快乐的歌,在我耳边一直荡漾着。

如西瓜,清凉而又香甜。

夏天的下午,太阳总是散发着余光,大树影照在地面上。按照我调皮的性子,怎么可能老是呆在家里呢?我和两个朋友,一起找到了两棵大树,不大不小,刚刚好。将吊床的两边绳子分别围在大树上,再打个结,我坐在上面,两个朋友在一旁摇。大树的影子遮住了阳光,天空湛蓝,白云成群结队的挂在其中,知了在树上不知休息的唱着歌,那感觉一个字,爽!我们之后一起坐在吊床上,微微摇晃。那感觉真的很甜,晃着晃着,一直晃到夕阳……

如榴莲,臭却令人留恋。

在夏天作业的人,无疑是最倒霉的,如此之热,真叫人受不了。上午,我见爷爷出去,我正无聊,就跟着爷爷一起出去了。去了才后悔,原来爷爷是出去看树苗,既然来了就帮点忙吧。我在一旁有许多人正在挖树苗,我走过去主动提出帮忙,他们让我拔树,我二话不说,马上开始了。首先对准一棵树苗,抓住它,心中默数一二三,一用力整棵拔了出来,自己却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我的任务还剩一课,却怎么也拔不出来。自己一个人正在一旁纳闷着。其他人干完了活都走了过来,笑着说:“最后一棵了,来,我们一起拔。”众人都抓住树的枝头,三二一,树被拔了出来,我们坐在地上都笑了,即使这戏干活很酷,却令人流连往返,去品尝它的滋味。

如樱桃,酸甜而美味。

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又回到了奶奶家。理所当然地去看樱花。樱花粉粉嫩嫩的,真是好看。时不时,还飘下几片花瓣,感觉唯美,温馨。我和姐姐在里面跑着,时不时还发出几声清脆的笑声。在那时,我们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什么都不用顾虑,心中只有快乐和开心,什么也不管,只需要沉浸在这樱花世界里便足够了。哪一篇可得美好,定格在我心中永恒的回忆。

三种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带给我的却是永恒的回忆。在故乡,这三味为我会绘制了一个不一样的家乡,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一个脚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