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开题报告 >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优秀5篇】正文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12-04 23:39:14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篇1

一、题目来源

由指导教师预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择题目并结合自己所学的桥梁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设计。之所以选择与桥梁有关的毕业题目,是因为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来没有接触过桥梁方面的知识。从小就听长辈说起没桥时候人们都是靠船来摆渡!虽然从小就对桥梁有很强的好奇心,但却不明白为什么要“遇水搭桥”?后来才明白这也是人类面临困境的一种态度和抉择!没有路也要造一条路,而且是不仅仅为自己的路!加上大学期间学习的桥梁知识仅仅在课程设计中应用,完全没有考虑具体的工程实际情况等条件!基于这样的感情和理论知识背景,所以我选择了太岳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课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由于荆州城区呈带状东西分布,市民同一时间来回奔波于城市东西之间,钟摆式交通使承接东西向车流的道路不堪重负。目前,荆州城区交通拥堵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城区道路有关,原因是城区道路布局内不成网、外不成环,城区西外环与北外环至今没有连通,导致江津路、北京路交通压力大。荆沙大道建成通车后,交管部门曾提出连通太岳路与荆沙大道的建议。荆襄外河桥建成通车后,太岳路将成为城区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此现实情况下,太岳路桥梁建设迫在眉睫。

现实意义:襄外河桥与荆沙大道连荆接处正好位于汉宜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太岳路桥梁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城区道路由南向北的一条重要通道,从荆州区方向来的车辆上下高速路口或经太岳路前往荆沙大道的车辆,不必绕行塔桥北路、洪垸转盘,右转驶入荆沙大道慢车道,这将大大地减轻城区江津路、塔桥路、北京路的交通压力。此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完善当地的交通网络,加快新开发区的繁荣,促进城市的繁荣。

教学意义:通过毕业设计系统地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自主创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步骤,提高计算、绘图、查阅参考文献、使用桥梁规范手册和编写技术文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的能力,从而深入了解桥梁在桥式方案比选、结构计算以及施工架设等方面的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及设计思想等内容和要求,为毕业以后从事桥梁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桥梁工程》(第2版),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8.5;

(2) 《桥梁工程》,王丽荣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9;

(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6)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7)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_T B02-01-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8)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9) 《城市桥梁设计通用规范》(TB10212-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0) 《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04),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

(11)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2)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3)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5) 《桥梁计算规范—学习与应用讲评》,张树仁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8;

(16)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条文应用算例,袁伦一、鲍卫刚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3;

(17)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应用算例》,袁伦一、鲍卫刚、李扬海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8;

(18) 《桥梁计算示例集—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1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范立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20) 《结构设计原理》,叶光曙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5;(注:道路桥梁工程适用)

(2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赵顺波、许成祥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8;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国外:欧洲工业革命后,钢桥、混凝土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桥兴起并蓬勃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终以自重轻、刚度大、抗震、抗裂性能好等优点独占鳌头,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被称为混凝土技术革命。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桥梁形式和新的桥梁设计理论,施工工艺也日趋完善,从而提高了质量、降低了造价,甚至在大跨径桥梁方面可与钢桥媲美。

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法国与德国首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修建了桥梁,1937年建成跨径33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跨径69m的外露配筋悬臂梁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要修建被战争破坏的桥梁,但苦于缺少木材和钢材,于是跨径在30m以下的。大部分中、小桥梁也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首先采用的是结构简单的简支梁桥,如法国里昂简支梁桥跨径为66m,1953年原联邦德国采用悬臂法进行桥梁施工获得成功,建成悬臂浇筑式T型钢沃尔姆斯桥。

国内: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用钢多、自重大、易开裂等缺点,因此,为满足大跨径桥梁发展的需要,使用预应力混凝土是必由之路。1973年建成的北京复兴门立交桥,为8.25m+25m+8.25m三跨连续梁桥,桥宽51.64m,分三段预制先形成双悬臂静定体系,然后连续,横向由变截面实腹宽翼缘梁组成。1974年设计了65m×4包头三联连续梁桥,悬臂法施工完成跨径37m+70m×3+37m的兰州黄河连续梁桥。1976年兴建了30m+45×2+30m的河北洺河四跨箱型连续梁试验桥。此后,于1978~1981年相继建成了采用悬臂法施工的兰州黄河桥,顶推法施工的广东东莞、湖南沩江等桥。

此后,随着高速公路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开始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很大一部分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中尤其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发展和应用最引人注目。

研究主攻方向: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在我国桥梁建筑上占我重要的地位,在目前,对于中小跨径的永久性桥梁,无论是公路桥梁或者城市桥梁,都在尽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因为这种桥梁具有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以及美观等多种优点。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

(一)上部结构设计构造及布置

1、桥梁上部结构纵断面设计;

2、桥梁上部结构横断面设计;

3、构造布置与截面形式选定

4、细部尺寸的拟定

(1)主梁布置;

(2)主梁粱肋尺寸拟定

(3)主梁翼板尺寸拟定

(二)主梁内力计算

1、恒载作用内力计算;

2、活载作用内力计算;

(三)主梁配筋设计

(四)验算

(五)行车道板内力计算

(六)附属设施设计

1、桥面铺装;

2、防水和排水设备;

3、伸缩缝;

4、防撞墙。

(七)其他

主要解决的问题:

1、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合理选用适当的桥型。并能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以达到缩短工期的桥梁设计,以提早通车在运输上带来大的经济效益。

2、主梁和横隔梁的尺寸选定,要满足设计要求。桥的行车道宽度应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整个桥梁结构及其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4、结构应便于制造和架设,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5、结合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设计达到与周围景观协调、美观的效果。

解决方法:查询相关的桥梁专业书籍及规范,提高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实在不明白的地方问同学,必要时候主动联系指导老师。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篇2

一、文献综述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国家或建设单位对拟建的要求、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编制的用以指导该拟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和组织实施施工的基本的经济文件,它的任务是要对具体的拟建工程(建筑群或单个建筑物)的施工准备工作和整个的施工过程,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上,做出一个全面而合理,符合好、快、省、安全要求的计划安排。

施工组织设计是前苏联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我国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就曾对向前苏联学习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和经验,对科学的组织施工的规律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施工中,曾着手编制由文字和图表组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但受当时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重视不够,只是将其作为一本技术性文件,职能单一,与整个项目管理、项目组织无关。在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施工组织设计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角色,其职能也在不断地全面化。而随着项目法施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和我国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也不再单纯是一个技术组织文件了。它不仅指导项目的技术实施,而且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季节性措施、施工组织、施工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文章。

现代社会建筑的'规模更加庞大,结构更加复杂,功能要求、材料工艺更加繁多,由此现代建筑施工过程已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生产活动。一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建筑施工活动,不仅包括组织成千上万的各种建筑工人和数量众多的建筑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有条不紊的投入到工程施工中,还要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生活设施来满足施工现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还要达到质量、工期、经济、安全各方面的要求,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传统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例如在2006年底9期科技资讯一篇题为《浅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中,作者徐波指出的一些问题,如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不足,或不够结合实际,并已有一些依据文件已经过期,不符合现时期的情况和要求;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针对一些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没有进行严格的设计计算;施工组织设计中规范用语较多,语言含混、概念模糊,容易使人产生歧义,进而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工程问题等。而在7007年12月的建材与装饰中旬刊的《浅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问题与建议》中作者蔡勇如也指出了现在的一些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一些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分析不够,措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目前我国已加入了WTO,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适应建筑市场和新型施工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具备建造现代化建筑物的技术力量和手段,以更好的达到建筑产品质量、经济、工期和安全目标,就必须对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进行改进。在本次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将着重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技术分析与方案比较,已达到工程的质量、经济、安全目标。

二、设计主要内容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工程特点;建设地点特征;施工条件。

3.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及职能分工:选择该项目的组织形式;确定项目部的机构设置;项目经理的职责;项目部成员的主要职责;施工项目部的管理制度等。

4.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及施工准备:主要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主要工种施工力量需要量计划;现场准备工作等。

5.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流向及施工程序、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等。

6.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划分施工过程;计算施工过程的工程量和施工持续时间;利用网络计划技术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

7.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计:计算确定各种材料和构件堆场、各种临时性设施所需面积;计算施工现场的临时供水供电等;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

8.制定各种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9.技术经济指标:主要进行施工场地占地面积、施工工期、劳动量、劳动力均衡系数、采用合理施工方案和先进技术的成本节约指标等的计算。

三、设计(研究)方案

熟悉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搜集原始资料

熟悉图纸,划分施工过程和施工段

计算各分项工程量

确定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案

确定劳动量,施工主要机械类型及台班数量

确定各施工过程的工作天数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初始方案

N

满足要求工期

Y

绘制正式施工进度计划

计划调整,优化

四、工作进度安排

1、熟悉和审核施工图纸 第6周

2、确定施工项目组织机构;计算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第7周

3、初步确定施工方案 第8周

4、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第9周

5、进行主要工种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 第10周

6、编制各个分部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形成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11周

7、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形成最终的施工进度计划表 第12周

8、确定临时性生活、生产设施;确定临时供水、供电管线 第13周

9、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及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 第14周

10、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15周

11、外文文献翻译,编写毕业设计文件,打印、装订及提交毕业设计成果 第16周

12、毕业答辩 第17周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编。土木工程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赵志缙等主编。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第四版)

[4]江正荣。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阎西康。土木工程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选系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篇3

摘要:施工预埋管的施工工艺已大量应用于工程施工建设,其在装修、电路安装甚至是建筑物后期爆破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预埋管在铺设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山西御景华府项目为例,详细论述了预埋管件施工具体工艺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预埋管;施工工艺;PVC

1.工程概况

山西御景华府项目位于太原市和平北路与西宫南二巷交叉口,项目占地8.19hm2,总建筑面积为30万m2,总容积率3.5,绿化率35%以上,两条规划路将整个项目分成一心两轴三区的建筑格局,整个小区规划建有12栋高层住宅,集高层住宅,风情商业,幼儿园等多元产品及配套于一体。御景华府住宅区在为现浇框架结构,作为住宅楼,开发商在设计时就采用了预埋管管件的相关理念,施工期间在主体施工期间将电路预埋管与相关预埋件铺设相关位置,以方便业主的后期装修。

2.预埋管的施工工艺

2.1PVC预埋管施工工艺

混凝土墙内PVC管路施工主要工艺流程材料要求:

①PVC管材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其中氧指数的检测尤为重要,其指数必须大于等于27%。进场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②检查PVC管材内外壁是否做到光滑;

③对进场材料进行抽检,确定其各种物理特性。混凝土墙内PVC管路施工主要工艺流程:

①敷设。将预埋换按设计要求敷设到指定位置;

②管路连接。大体积工程施工时,预埋管的标准长度达不到实际需要长度,需要管路之间的连接。管路连接时优先采用套管,粘接剂必须采用相对应的,套管连接时必须保证管路平直;

③切断。管路的切断质量影响后期安装的进度与效率;

④弯曲。在墙体发生角度转变时,需要对预埋管进行弯曲处理。当预埋管直径小于25mm时,生产厂家可以直接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弯管弹簧;当直径大于32mm时,则单纯利用弯管弹簧将管路连接在一起存在一定的困难,热煨法可对弯管起到很好的。作用。

2.2钢管预埋管施工工艺

施工条件:按照设计图纸将预留管件铺设在正确位置,之后将墙体、梁、柱钢筋绑扎牢固,最后再进行立放模板。材料要求:

①设备商在向承包人交付预埋钢管时,承包人必须对其相关证书以及对其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通过外观检查,确定钢管壁厚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存在劈裂、毛刺砂眼、棱刺和凹扁等质量缺陷;

③确定锁紧螺母的完整性、丝扣是否清晰,确保不影响预埋管施工质量。工艺流程:

①敷设管路。与PVC预埋管的敷设方法一致,但钢管管口的封堵只能使用管堵;

②管路连接。预埋钢管连接时一般采用套管焊接的方法,套管的内径应比预埋钢管的外径大2mm,长度为其外径的2.2倍,焊接人员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焊接,要求做到牢固、严密,焊缝内不得存在夹渣、咬肉等现象;

③切断。当钢管长度大于预埋钢管设计长度时,需要采用砂轮锯或钢锯对其进行切断,锯出的管口必须保证平齐,不得存在斜口。对于存在毛刺的管口,必须利用机械对其拉磨,做到光滑;

④管路套丝。预埋钢管套丝方法主要包括手动套丝扳或和套丝机。在使用套丝机之前,应加油润滑;当采用使用手动套丝扳套丝时,必须做到均匀用力,当预埋钢管管径大于32mm时,必须分成三次套,以保证丝扣的清晰性与完整性;

⑤弯曲。对于管道直径在25mm及以下的预埋管,可利用手动弯管器现场弯制;对直径在32~80mm的钢管一般使用液压弯管器;对管径在80mm以上的钢管,弯曲时需在专业厂家完成;

⑥跨接地线。对箱盒两端的钢管必须焊接跨接地线,跨按地线的焊接长度不小于圆钢筋直径的6倍,使用扁铁时应三面围焊,焊接长度不得小于扁铁宽度的2倍;

⑦变形缝的处理。当预埋管周边由于受力产生变形缝时,处理方法就是在变形缝的两侧各预埋一个接线箱,通过将两侧的钢管及接线箱焊接在一起来解决变形缝;

⑧预埋钢管防腐。当预埋管为钢管时,施工人员应向钢管内灌防锈漆,与此同时必须注意保持通风干燥,以保证防锈漆干透,最终达到防腐作用,预埋管外壁不需要防腐处理。

2.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主要内容:

①当PVC管在接头处内插不到位,胶粘剂涂抹不均匀,会造成管接头松动时,影响此单元工程的评定质量,因此在涂抹胶粘剂工序后将管路及时插入并用力转动;

②当采用煨弯法对PVC管弯曲时,必须保证煨弯部位受热均匀,以防止出现凹扁现象;

③在采用手动弯管器弯曲钢管时,受力点要适当移动,以防出现钢管煨弯凹扁过大;当使用液压弯管器弯曲钢管时,模具必须按相关规范执行,同时钢管焊结缝不应放在侧面;但当预埋钢管直径大于80mm时,最好到专业厂家进行定做;

④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绝不允许焊缝存在漏焊,管路出现凹扁,焊缝内夹渣、咬肉等质量问题。在焊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自检、班组互检,同时要对焊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4成品保护要求

管路敷设完成后,及时做好管堵工作,在接下来工序施工时,加强管理,不得允许其他工种随意拆除、敲打甚至弯折预埋管路。变形缝两侧的接线箱必须做到及时封堵,以防灰尘、混凝土渣落入其中造成预埋管出现污染和堵管的现象。

3.结论

预埋管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其后期是否能满足业主所要求的使用要求,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预埋管必须与钢筋绑扎牢固,管口做好封堵工作;

②预埋管的铺设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执行,对于不达标的管路,必须拆出重新铺设,防止后期的返工;

③当预埋管横穿伸缩缝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对伸缩缝的结构产生影响,在现浇混凝土时,必须对预埋管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机械损伤;

④加强质量控制,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预埋管的施工不仅为工程建设减少了建筑垃圾,同时为施工方节省工程建设成本,也为业主在装修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萍。下喷式焦炉基础顶板预埋管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4,43(14):200-201.

[2]陈桂鑫。建筑机电安装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2):80+100.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篇4

一、选题的意义、研究目的

(一)为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给21世纪现代化住宅小区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是城市的主体和形象,也是区域地段的标志性建筑,身负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功效,所以也给当代大学生提出更高更具考验性的问题,使得通过建筑形象,结合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将建筑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表达出新的建筑美学理念。

(二)近年来框架结构在世界各地又有很大发展,许多城市普遍兴建包括商场、住宅、旅馆、办公楼和多功能建筑等各种类型的框架建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或从事框架结构设计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之一。

(三)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在熟悉任务书的基础上参观比较同类建筑、查阅、搜集有关设计资料使我们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应用,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培养独立的解决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现状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持续不断的涌向城市,致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限的资源不断减少,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节能省材的眼光去规划设计当下建筑,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二)为满足和完善总体规划要求而建造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即是城市主体和形象,也是区域地段标志性建筑,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满足周边区域环境和城市设计概念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建筑风格设计手法,结合现代材料和技术,将建筑融合进整个规划之中

(三)社会发展至今,物质享受已不再是主流,然而精神享受已逐显头角,所以这也为当下现代化建筑在设计功能,辅助设施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确保做到设施上齐全,使用上方便,功能上合理顺畅,另外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也应用的淋淋尽致所以也要求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非常全面。

三、课题设计内容与要求

(一)基本任务及要求

本设计基本的任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设计要求:绘制总平面图、底层平面、楼层平面、主要剖面(图中应注明屋顶、楼盖、地面等基本做法)、主要立面、图纸目录、设计说明、门窗表,需要综合考虑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0)》绘制建筑施工图,具体要求可见任务书详细说明。

2、结构设计要求:合理确定结构方案的结构布置;在结构布置的基础上,对指定的框架、梁、板、楼梯、基础作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如在墙体承重部分,尚应对墙体的承载力、稳

定性进行验算,须有详细的设计计算步骤,结构施工图按照手算设计计算结果进行绘制。

(二)鹰王·康桥铭居1#住宅

1、设计资料:

(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m2,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

(2)结构设计参数: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重要性类别丙类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地基基础安全等级甲级

(3)设计规模:1#建筑面积为2522.9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934.96平方米,商业面积/储藏间面积分别为360.72/57.03平方米,车库/物业管理面积170.22平方米

(4)拟建位置:本项目的建设地点就位于鹰潭市南站物流组团,体育中心北侧,项目地块东靠近城市道路——51号路与嘉鹰水岸华府相望;南临46号路与体育中心相望;西有城市规划道路;北接万福住宅小区

2、功能要求

设计方案中,将小区中的。商业部分、住宅部分、绿化部分及配套设置部分从上至下进行功能组合整合,按照小区的功能要求进行组织安排,最大程度的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其中沿51号路和46号路设置商业住宅楼,除满足小区内部商业需求,同时融入整个城市商业圈,在本栋中主要有两种户型A3a,A6,采用平面布局,设计中增加屋顶露台的辅助空间,为住户提供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三)结构形式

1、上部结构最高高度18.890米,地面以上6层,结构体系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所有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泥土梁板式楼盖。

2、基础形式待场地地址勘探后确定

3、填充墙及隔墙用多孔砖墙或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基础用C20砼,框架用C30.钢筋用Ⅰ、Ⅱ级热扎钢筋。荷载按国家规范取值。

四、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一)施工图设计阶段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不但要推敲房间左邻右舍的功能关系而且要对房间的形状、比例、甚至门窗位置考虑周全 (二)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需要其他专业的设计与之相配合,才能使施工图设计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因为在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师往往只关注建筑设计,对于结构专业的也只能从造型上提出方案,因此如何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设计矛盾就成为施工图设计的难点

(二)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要求断严格和提高,施工图设计往往增加建筑保温

隔热层位置示意图(在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中用特定图线和文字说明表示)。施工图的细致性是从微观层面来说的,即施工图设计应准确无误,应与其他专业做法统一,图文表达应清晰明,图幅大小选择要合适,这样不仅能与其他专业设计很好的配合开展设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施工图纸可以让现场施工人员容易读懂,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同时减少工程建设成本,也算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建筑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重点注意排水坡度,屋面防水这一系列的做法,另外注意女儿墙的设置。

五、设计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工作 20xx年5月10日~20xx年8月31日选题,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写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二)20xx年11月30日前完成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计算

(三)20xx年12月31日~20xx年3月9日总结及准备毕业答辩,整理毕业设计成果,并写出毕业设计总结

(四)毕业答辩时间20xx年3月1日~20xx年3月10日

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 篇5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40年代后,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的项目管理办法开始出现。然而,在50年代后项目管理才开始真正被人们所认可,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维修停工时间从12小时减少至7小时;1958年美国人的北极星导弹设计将设计阶段的竣工时间提前了两年。在此之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便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伴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大力、持续进步,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建设部、国家计委与经贸委已经联合发表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及《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制定了项目管理的施行细则与标准项目工程的根本做法,期望能够加快项目工程实施的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从而进一步指导我国项目管理工作的进行,使我国的项目管理进步程度能够达到国际惯例水平。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对项目工程进行科学施工管理(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它是每个项目工程在设计招标以及施工实施阶段前都必须提交的一项技术综合性文件,涉及施工全阶段各项活动实施的技术、经济和组织计划,能够确保项目工程施工的协调性、均衡性、经济性和连续性等等。于是,项目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组织能够按时、优质并且高效、低耗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桥梁是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项目工程,它是社会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被人们称为交通道路上的“咽喉”这样看来,桥梁的建设在社会交通网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看成是危及生命的重中之重,因此,较公路工程而言,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引起每个施工单位更加地谨慎和重视。

二、研究意义

基于施工组织设计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前坪大桥为例对桥梁工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根据其工程数量表、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总概以及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等,编制了前坪大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人员安排、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工期安排以及施工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本文中,针对前坪大桥项目工程编写了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目的就是将项目施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工艺与方法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置,以确保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场地内有计划、有组织、均衡地对项目工程进行施工与管理,使得整个项目工程在施工时间上耗时短;资源使用上消耗少;工程质量上精度高;项目功能上足够好。在论文的最后,又给出了该项目工程的雨季和夜间施工措施,以及工期、质量、安全与环境保障措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该桥梁工程能够在更加严谨的态度中被完成,保证了该项目工程低损耗、高质量的完成。

施工组织设计被人们称为项目工程之灵魂,它涉及到一个工程的方方面面。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将来信息化与现代化更加进步的社会,施工组织设计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和人性化,发挥其更大的指导作用。本文针对前坪大桥项目工程做了一个有益的量化分析探索,并编写了与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期望能够为今后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项目工程管理中,也特别注重施工组织的设计。于1928年世界上第一套健全的水电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出现,在此之后,苏联工程师通过对其进行探索研究,就预示着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逐步形成。施工组织设计方法逐步形成、发展并趋于完善。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探索。

Fox和Stephen(2014)针对于美国的施工环境,就如何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进一步强调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与制定的重要性。Pulaski和Michael(2005)为了能够对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成本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他们成功克服了传统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并按照施工材料的供应编写与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Bellmen通过研究探索出了一种关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优化方法,成功完成了施工组织设计从静态预控向全过程优化的转变。很多国外学者也已经将虚拟现实技术成功运用到了项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为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期望能够为现实生活中的各项项目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与理论支撑。Peter和Love(2007)等人通过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设计出了一个项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并进一步验证出这个新系统能够有效帮助项目管理者避免和弥补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失误。Husin(2003)等人通过对基于互联网的CAD-i CAD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对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

Caneparo和Luca(2010)将网络技术与虚拟技术相结合,探索出了网络共享下的虚拟组织系统,并成功将这个系统运用于德国一座大桥的组织设计。Craig(2002)等人通过探索出异步合作系统,使得不同地点的不同设计人员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项目进行组织设计成为了可能。Cheng和Ko(2004)等人针对于施工组织管理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借助计算机仿真模拟系统构建了多元化的智能决策系统,成功对神经遗传算法、模糊逻辑决策法和网络法进行了整合。

一些国外学者一直都没有停止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优选方法的探索研究,其中以运筹学优选法、模糊数学法和遗传算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Bromilow(2008)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通过利用非线性规划法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深入法人研究和优化,Atkinson(2004)针对于项目工程的目标要求,通过借助目标规划法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了对比优化,Malekly和 MousaviM(2010)等人针对目前施工组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偏低和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运用动态规划法对施工方案就行了弥补和修正。

四、研究内容

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模拟了前坪大桥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个过程,同时,为了保障前坪大桥的顺利完工,又给出了在不可避免的遇到雨季和夜间施工的情况下的相对应对措施,以及给出了前坪大桥项目工程的四种保障体系(包括:质量保障体系、工期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以及环境保障体系),期望能够保证这个项目工程的圆满竣工。本设计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章节。

第1章:绪论。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桥梁项目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本设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相关理论。这一章节是本文的基础章节,对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含义、特点、编制原则及内容进行了简单概述,它是下文对实际工程进行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3章:前坪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文的重点章节,针对前坪大桥项目工程,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

第4章:前坪大桥工程施工组织过程管理。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涉及前坪大桥的整个施工过程,主要阐述了前坪大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工艺与方法,为前坪大桥的顺利施工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外,针对前坪大桥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雨季施工与夜间施工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这也是前坪大桥施工程序的重要步骤,保障前坪大桥施工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第5章:前坪大桥工程施工管理的保障措施。这一章节是本文的结尾,但是相对于本文三四章节同样重要,因为它保证了前坪大桥的顺利实施,使其能有一个完美的落幕,真实确保实现了该项项目工程的高质、高效和安全性。

五、研究方法

(1)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单位的行业信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论文以规范、定量研究为主要方向,对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

(2)文献综述法。查阅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查阅国内外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资料与参考文献。对有用资料进一步归纳总结,分析了前坪大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Fox Stephen. Construct Ability Rules: Guidelines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to the CustomConstruction[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2002,20(8): 689-696.

[2]Pulask I, Michael H. Knowledge of the Construction Design[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Management, 2005: 911 -919.

[3]Song J.Y.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Juancheng Yellow RiverHighway Bridge[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0(42):266-269

[4]Alexandros A. Optimal Probabilistic Design of Seismic Damper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solatedBridges Against Near-Fault Seismic[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xx, 12(33), 3496-3508.

[5]Peter Y, Love Y, and Zahir I. Using Ant Colony Al-gorithm to Solve Construction time-costTrade-off Problem[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7(41):176-180.

[6]Husin, Rizal, Rafi, Ahmad. The Impact of Internet-enabled Computer-Aided Design in theConstruction Industry[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3, 9(9): 509-513.

[7]Caneparo B, Luea T. Shared Virtual Reality for Design and Management: the Porta SusaProject.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0(1): 217-22.

[8]Craig Y, David L, and Zimring C. Support for Collaborative Design Reasoning in SharedVirtual Space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02, 2(12): 249-259.

[9]Cheng M Y; Ko C. Object Oriented Evolutionary Fuzzy Neural Inference System forConstruction Management[J].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Magazine, 2004,129(3): 41-46.

[10]Bromilow T. Cost Accounting: A Managerial Emphasis[J]. The Ninth Edition. 2008(6):28-29.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