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论文4篇正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论文4篇

时间:2023-11-01 13:47:5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重要的知道思想,我们要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论文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个代表论文 篇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务必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他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些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反映了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党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八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告诉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动摇这个根本。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是总结我们党全部经验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贡献,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三块基石。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三个代表”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发展要求,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到党的性质、指针、宗旨和任务的高度加以强调,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深刻而全面地体现先进政党的本质要求,而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层面突出加以强调,使我们党把握新形势下党建目标的视野更加开阔,任务更加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规定了文化建设的性质。把“三个代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统领”,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即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吸纳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既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又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现代特质;既包含了当代科学和文化的最新成就,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简言之,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科学品格、大众导向和人文精神。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尺和工作思路。一方面,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实践主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来衡量文化的先进性,可以克服唯经济发展的片面性,使文化的功能不发生扭曲。在文化建设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有形态和有效途径为人民群众服务,即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等方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精神激励和舆论引导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经济社会沿着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通过不断地创造精神文化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资源,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

二、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政党,都毫不例外地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以先进文化的辉煌成就彪炳世界文化史册。先进文化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具有导向价值的主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具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导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能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的文化价值标准,最主要的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家知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轴心和最高价值定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发展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在改造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先进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比任何一个政党都更加自觉、更加深广建设,先进文化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二是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面对变幻莫测、充满挑战的国际形势,我们更要主动地坚守和巩固自己的文化舆论阵地,强调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决不能用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代替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如果我们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难免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它既以人类先进文化为基础,又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中,不会失去航标、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保证我国的先进文化健康发展。

再次,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从来就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着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断发扬光大,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魄力和实践勇气,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要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由于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活动,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以,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思想道德创新,在全社会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风尚,使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使全体人民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

第五,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先进文化建设的优良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此循环往复,经济和文化才能协调发展。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必须对教育加大投入。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依托和后劲。要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并适度超前发展,尽快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国家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更大发展。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宣传思想战线要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形成“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那样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发展局面。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关系是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才能形成先进文化良性发展的机制。博采众长,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既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大胆探索和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验,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向前发展。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企业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坚持把着眼于企业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把握主旋律和正确的价值标准,坚持以德治企,努力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指导,但也不能简单而生硬地照搬,应当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导入先进的文化,也就是说要从解决中国企业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表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一个企业保持长久的兴旺发达,要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一个新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但独特的企业文化很难被其它企业所克隆。产品优势是短暂的,建设良好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塑造新时代人的行为观念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经营理念和行为理念,把“大事业的目标、大市场的胸怀、大家庭的感受和卓越的经济效益、卓越的社会效益、卓越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的共同追求;“在‘新时代’大舞台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新时代’大家庭中享受世间友谊和真情”作为广大职工的追求。他们确定了“竞争创新、科学诚信、服务温馨”的总体经营理念,注意不断完善和打造企业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修订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企业行为,努力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引导、约束员工的重要措施,是将企业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之中的根本保证。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有什么样的企业理念必然要求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果企业理念是鼓励员工去创新、去竞争,就应该建立严格的业绩考评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度等。美国戴尔公司为了建立一种“每个人都是老板”的企业理念,在公司中打压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建立各层次员工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创造了“投资资本回报法”,确定员工配股奖金、赠送股票的数量,落实企业经营理念。坚持体现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思想领先,以观念创新带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党委提出,要在新世纪继续成为振兴中华的排头兵,就必须做到“三个自觉”,体现“三个代表”,即:自觉地落实同志为宝钢的题词“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要求,以建成钢铁精品基地,早日跻身世界强的优异成绩来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自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宝钢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来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坚持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为人民创造财富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抓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人的职责所在。企业领导人的重视与否和自觉程度是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党组织不仅仅有搞好生产经营的保证监督职能,而且对于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溶入生产经营之中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组认为,对于中远集团这样一个资产构成多样化、生产经营全球化、员工队伍国际化的企业,企业要得到发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惟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全体员工,不断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正是如此,短短数年,中远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第一,很好地继承了中远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员工队伍;第二,以“求是创新、图强报国”的企业精神,“服务客户最优、回报股东最大”的价值观,“全球承运、诚信全球”的经营理念,“发展在航运及物流业中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雇员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回报股东、环境和社会”的企业使命等等,构筑起中远集团企业文化体系,为实现中远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经过实践,基本上形成了以“控制论”(由拥有向控制转变)、“整体价值最大化论”、“三个消亡论”(距离消亡、传统连接性消亡和传统结构消亡)、“四链合一论”(服务链、市场链、价值链和利润链有机结合)、“质量管理论”、“两个规律论”(规律和结果滞后性规律)、“生命线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夹板效应论”、“学创论”(“三学一创”活动)、“文化制胜论”等个重要理论为代表的企业经营之道。实践证明,具有中远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先进性,必将成为中远集团新世纪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型的文化,创新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根本要求出发,积极创新实践,提出了内化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新的思路,即: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将企业文化内化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中去;体现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形象之上。一是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广东移动在基本完成年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迎接挑战,争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三年目标的基础上,××年根据新的竞争形势要求,又提出“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新优势,争创世界一流移动信息运营公司”的新目标,对企业重新进行了定位,由“移动通信运营公司”到“移动信息运营公司”,使企业的经营视野更宽,范围更广,召唤力更强。以战略目标为牵引,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要素指标和具体运营指标,进行了由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转变等十大战略性调整,争创“提高用户忠诚度,保持新增用户市场份额”等五个竞争优势,全面整合资源,不断提升资源价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品牌的新优势,从而取得了新一轮的超常发展。二是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出发,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源于企业,源于员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员工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提出了“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企业为原提供发展机会和舞台,同时也要求员工努力工作,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机智和目标,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的。“以德治企”就是以企业文化来治理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以德、才为标准,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又叫强能力和良好业绩的人,这是公司必须留住的人才;第二类是认同企业文化,但缺乏能力的人,给他提供第二或第三个机会,换个岗位或送去培训,安排适合他做的工作;第三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能力的人,加强对他的教育,使他认同企业文化,转变为第一类人,否则,就叫他离开企业;第四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又没有能力和业绩的人,通过有效的淘汰机制,尽快让其离开企业。三是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开展企业“创新服务”。企业是赢利组织,但同时担负着社会责任,广东移动提出了“服务第一、赢利第二”的服务观念,把服务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转变服务观念,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从规范服务向个转变,从标准服务向超值服务转变,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利益,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真心真意待人,专心用心做事,以世界以流企业为目标,建立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致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缝隙覆盖,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以零距离、个性化、全方位、满意的“沟通”服务理念,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他们通过“移动梦网”合作模式,直接同多个服务供应商签定了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了种新业务。这些新业务、新服务项目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符合广大客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体现了公司“客户是企业生命所在”的价值观,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逐步提高。

证券论文 篇2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专业化证券融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特点,并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市场效应;最后,文章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了相关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证券公司;专业融资模式;借鉴

1专业化融资模式特点

专业化证券融资模式,是日本、台湾等地区早期社会信用薄弱、分业经营等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模式主要特点在于证券金融公司存在,证券金融公司是一种为有价证券发行、流通和信用交易结算提供资金和证券借贷的专业机构,主要目的是疏通分业经营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流动,同时通过垄断融资融券业务控制信用交易规模,防止金融风险。

1.1专业化融资机构特点

证券金融公司一般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东大多是商业银行、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还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和企业;除自有注册资本外,债务资金来源主要从货币市场融取,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吸收特定存款,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向银行贷款等。公司主要业务是开展信用交易转融资融券。在机制设计上,日本实行单轨制,即投资者通过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然后证券公司向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融券,投资者不能直接从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证券商可以部分参与货币市场融资,但不能直接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融券;这些金融机构如需借出证券,需要先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单轨制特点是融资融券活动传递链单一化,机制上比较容易理顺,但垄断性较高。台湾采用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的“双轨制”,在“双轨制”结构中,部分获得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直接对客户提供融资融券服务,然后通过证券抵押的方式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资,也可以将不动产作抵押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融资。而没有许可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这样证券金融公司实际上既为证券公司办理资券转融通,又直接为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服务。这种模式有利于业务朝多元化发展,但机制较烦琐。除信用交易业务外,证券金融公司还为证券公司证券承销、新股发行等业务提供短期周转资金,及为证券公司并购、项目融资等业务提供过桥贷款等。

1.2风险管理模式

在风险管理上,专业化模式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进行管理。日本大藏省负责批准和审核证券金融公司成立条件和资格,并制定初始保证金等具体规则;证券交易所主要制定相关规章,对融资融券保证金比率进行动态监控。此外,监管机构对市场参与主体进行严格规定,如证券商不得在保证金规定比率之下对客户融资,不得将投资人保证金挪为己用;证券金融公司根据市场和公司财务信用状况对各证券公司分配不同信用业务额度等。相比之下,台湾证券公司更注重市场运作与风险控制,如日本证券金融公司资本金充足率为2.5%左右;而台湾要求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达到8%,并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对投资者融资融券总额与其资本净值最高倍率为250%,规定公司从银行的融资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6倍,对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其净值的l5%等。

2专业融资模式市场效应和借鉴

专业化融资模式产生,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资金借贷上分隔开,贯彻了银行与证券分业管理原则;同时证券金融公司可从货币市场吸取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使资金得到更高层次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动性和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交易价格合理形成;同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协调和控制信用交易乘数效应,如在市场偏软时,可以增加资券供给,以活跃市场;当市场泡沫过多时,可以减少资券供给,以稳定市场。

公司大量临时资金需求,支持证券公司新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当然垄断交易也会损害效率,随着市场逐步成熟,证券融资模式职能也逐渐转变。目前日本证券金融公司主要在转融券业务中占主导地位;台湾证券金融公司更多转向直接为个人投资者提供资券融通,逐步变成了市场化融资公司。

三个代表论文 篇3

关键词:目的针对性统一性实践

一、理论与理论的逻辑,哪一个更重要?

关于理论与此理论存在逻辑的重要性比较,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判定。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人生论》序言中说到:“对每一个理论来说,在什么场合采纳这个理论比理论的本身更重要。”

理论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探索,对于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与此理论的重要性相比,理论的逻辑在两种情况下显得更为重要,第一种情况是在理论在被发现的时候,没有理论的存在逻辑,理论就没有存在的前提,理论本身就不成之为理论。第二种情况是当理论还不被人们所了解的时候,如果没有理论的逻辑,就不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些理论的正确性,也就不可能使人们放弃旧有的理论,接受新的理论。所以,对于理论的发现者和传播者而言,理论的逻辑远比理论本身要重要的多。

就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言,说不清楚它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说不清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联系、说不清楚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国内变化的理论联系,是无法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的。

但是我们在这里却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磨房的主人是否必须明白机械学的相关原理?在这里,真理的相对性就突出地表现为人们对于真理需求的相对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当磨房的主人整日沉迷在关于磨盘、水轮、水流和河水的理论逻辑联系上时,只能使他的磨房变得一团糟。”[1]对于机械学的认识空白并不能影响磨房主人对于磨房的正确使用,同样是,一个士兵不必要认识“三个代表”对我国党建理论的理论创新,也可以成为雷锋精神的实践者;一个医生不必要明白“三个代表”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继承性,也可以知道提高医疗技术和改进医疗设备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干部不必要知道“三个代表”之间的逻辑联系,也会清楚腐败对于中国社会及制度的破坏性作用。

在这里强调理论与理论的逻辑的区别,不是说不应该宣传党的理论,不应该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理性价值,而是在提醒人们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应该是没有针对性的,针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了针对性,一切理论都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组织者们在更多的时候并没有正视这一区别,当统一的学习内容与统一的学习方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时,学习并没有达到理论的目的。

二、理论的目的与人的目的是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理论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解释世界,一个是改造世界。任何理论都是为这两个任务服务的,因此,理论的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它解释世界或者改造世界的有效性。脱离了这两个目的,理论就必将失去其存在的生命力,因此,理论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确定性。

但是人们活动的目的则不可能是确定的。人的多向度的追求以及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决定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是多样性的或者说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多样性的。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实践活动而言,行为的目的性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五种:一是让学习者了解社会理论发展的进程,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明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二是让学习者把握正确的理论,使它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是高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是为了落实上级下达的政治学习任务,完成一定时间量的政治理论学习;五是别的一些什么目的。(打着学习的幌子,开展着其他的各种活动,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否认的。)

五种不同的目的,并不总是与理论的两个目的相统一,当然我们可以说不同的目的可以导致相同的行为,正如一些人所说的“歪打正着”,但是这并不能说相同的行为不一定必须要有相同的目的。我们不能不正视由于不同的目的所导致的“同一行为”的差异性。抱着五种不同的目的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必然会产生五种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种活动中,常常使人感受到,不是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妨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例如在一些医疗单位,正常的工作日被用来学习政治理论,而使病人无处看病;一些工厂用正常的工作日来学习三个代表,而使机器闲置,这都是有违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的。)

如何才能把“三个代表“落到实处,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保持人的目的与理论的目的统一性。当理论的目的不能与人的目的达成一定的统一性的时候,理论的学习变得越频繁,理论的目的则被推得越远,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变成了学习的目的,更甚者理论的目的将被学习的过程所否定。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的目的的多样性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要使人的目的与理论的目的达成统一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当理想的方法不能达到时,我们只能选择现实的解决途径,多样性的目的本身必须存在着一个秩序性,也就是说作为理性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多样性的目的根据需要的大小按其重要性排出次序,哪个是第一位,哪个是第二位,这是任何一个行为产生并确定的前提。当人的目的与理论的目的不能达到统一的时候,要保证理论目的的实现,我们只能要求人的理性服从理论的需要,而不是相反,理论的需要服从人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与理论的目的相一致的人的目的提升到第一位,唯其如此,理论的目的才能够得到保证,否则理论则成为“个人”的纯粹的工具。

三、实践是理论的目的与终结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本质上讲正是一种实践的哲学,而不是解释的哲学,它的存在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对待实践的哲学,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来把握实践,也就是说人们总是认为理论和实践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统一性,正确地认知就一定能够逻辑地导出正确的实践。“人只有知道对象的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跟对象发生实践的关系”[2]。正因为如此,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实践“三个代表”首先并且关键地是学好“三个代表”。

学习就等于实践吗?笔者认为,学习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实践什么?然而这只是实践的开始,也只是让人们掌握了一个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判断。从认识到实践,还需要一次巨大的飞跃,完成了这次飞跃,才真正达到理论的本来目的。

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知与实践取舍中,我们选择了实践,首先因为理论是由少数人总结并由多数人验证的,总结是通过推理的方式,而验证则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三个代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的哲学,他的最终目的是要作用于现实的世界。

认知必须是服从于实践的,学习也必须是服从于实践的。真正地学习“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就是要让不同的人群把“三个代表”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让“三个代表”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用“三个代表”来作为行为或活动的理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

四.大学生应如何饯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一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主动地、有组织地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并参加了一些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并通过专门的培训,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我们可以借鉴他人优点,建立“三个代表”学习研究社团,例如北京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三个代表”实践团、重庆大学学生“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三个代表”学习社等,这标志着我们大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二是广泛宣传“三个代表”。我们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深入厂矿车间、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通过举办讲座或培训班、发放张贴宣传品、制作广播节目、办黑板报、开展社会调查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诗歌、情景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活泼,将吸引众多群众,也许将产生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积极实践“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应到伟大的实践中去,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通过走访老党员、寻访党的革命足迹、召开座谈会和对“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进行调研,目睹和考察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实践中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我们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自己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参考文献

三个代表论文 篇4

党建论文--从井冈山精神到“三个代表”

[摘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来看,井冈山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执政为民,开创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正确的道路。

从井冈山精神到“三个代表”,蕴涵着我党几十年来的风雨发展历程,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足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精神诞生到现在,中国以及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井冈山精神穿越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焕发出经久不衰的活力。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世界的脉搏一起跳动,用“世界眼光”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一、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首创精神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一致、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而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闯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井冈山道路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与井冈山道路连在一起的井冈山精神,同志精辟地、科学地把它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既是指其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首创性,也是指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原创性。

井冈山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井冈山精神并不游离于民族精神之外,而是在民族精神传承中的伟大创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救亡图存,演出了一幕幕爱国主义的壮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但自觉肩负起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重任,而且努力探索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确道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开始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坚定信念、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可以说,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首创意义。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后来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它的丰富和展开。此后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时期的“5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还有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面前,同志倡导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等,都是井冈山精神的延伸和具有时代内涵的发展。这些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人格典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革命的民族精神的源头及伟大象征。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井冈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井冈山精神是紧紧围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这一中心政治任务迸发出来的革命精神,它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推翻封建土地制度人手,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旧中国农民由于几千年来在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下,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文化上受愚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制约。因此,打碎封建主义的枷锁,消灭土豪劣绅阶级,把农民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土地革命就是中心政治任务。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便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深得农民的拥护。由于土地革命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要求,农民情绪空前高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之后,在革命实践中,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制订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权力,“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得”,实现了广大群众千百年来的梦想和愿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振奋。同时边界工农兵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发展贸易,农民交换产品,搞活流通。开辟遂川草林“红色圩场”,“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未有”,红军在茨坪设立公卖处,平抑物价,促进物资交流,繁荣了边界经济,解决了军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本供应,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得到了有力支持,推动了革命形势迅猛向前发展。

——从创建革命的红色文化人手,发展和巩固红色政权。井冈山时期正处在艰苦创业初始,一切从困难中起步,敌人在军事上频繁“围剿”,经济上严重封锁,斗争十分残酷。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干扰,红色政权多次遭到严重摧残。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胸怀,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航向,坚定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信念,鼓舞了军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井冈山根据地军民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旺盛的斗志,红军和根据地的文化工作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如《三湾来了毛委员》《送郎当红军》《红米饭,南瓜汤》等,为群众喜闻乐见,广泛传唱,大大激发了军队和老百姓的革命热情,形成了浓厚的革命红色文化氛围。

——以建立新型的民主制度为依托,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制度,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首先在红军队伍内部建立民主制度:(1)开展政治教育。提高红军士兵的阶级觉悟,使其懂得革命的道理,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通过教育红军官兵意志坚定,英勇善战,树立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连、营、团都有了士兵会,代表士兵利益,做好政治工作和民众工作。(2)实行政治民主。红军官兵在政治上一律平等,长官不准耍军阀作风,不准随意体罚士兵;士兵有说话的自由,可以对长官提出批评意见,长官不许打击报复。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实行军事民主就是操练演习时提倡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作战前充分听取士兵对完成军事任务的意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最佳战斗方案;战斗结束总结时,听取士兵对军事指挥的评议,以利再战。(3)实行经济民主。红军队伍里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从军长到伙夫,吃一样的伙食,穿同样的衣服,发零用钱两角一律两角、四角一律四角,官兵待遇平等。军队民主制度的建立又推动了地方政权的建设。以“建立工农兵政府(又叫苏维埃政府)”来解决根据地人民的民权问题,使群众得到真正的民主权利。工农兵政府由各界群众选举产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从而最后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执政为民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发扬井冈山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执政为民,也是我党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执掌政权都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地说,就是我们要把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行为准则。

首先,要摆正领导干部与老百姓的位置,做到权为民所用。官与民,谁是主,谁是仆?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我们向他学习什么呢?就是要学习他永做人民公仆的情怀。他不管职位有多高,始终信奉的是“老百姓比天还大”,他的行为准则是“万事民为先”,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权为民所用。所以,我们必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

其次,要善待百姓,做到情为民所系。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归根结底是感情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凡抛弃人民者,必将为人民所抛弃。人们不会忘记,当“非典”袭来、国难当头的时候,新一代中央领导人分赴疫区,亲临一线慰问和看望广大医护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情景。2003年4月14日,总书记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鞠躬,发自内心的“为一线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而感到揪心”的感人话语,带给人们无限温暖和力量。

2006年4月26日,温总理看望北大学生时,动情地说:“昨天我在欢迎法国总理拉法兰的仪式上,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当时就想,中华民族几千年多灾多难,但始终是压不垮的,愈挫愈坚,愈挫愈奋。”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情为民所系,全力为民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也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