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张五常经济学家论文(4篇)正文

张五常经济学家论文(4篇)

时间:2023-09-19 11:30:05

我们怎么反思经济学家 篇1

张五常:我学英文的方法

十八年前我写了一篇题为《学英文的方法》的文章,被某英文老师见到

,指我所言不依常规,不应捞过界,我不便发表。后来一些学子听到有

该文的存在,多次要求发表,但文稿失去了,没有再写。

今天国内的学子再三要求,我想,不要管英文老师吧。为免被骂,题目

加上一个「我」字。不是说无师自通,而是说我学英文的方法是自己发

明的。说是自己发明,其实因为是中国人而发明。文字上,中文与英文

是完全两回事。欧西的文字起于拉丁,是同宗,不能说是完全两回事。

因此,炎黄子孙学英文的方法应该与欧西老外学英文的方法不同。当年

我想出的学英文的方法,是集中于中文与英文的重要的'不同之处入手。

这里提出的是学写英文的方法,不是学讲英文的方法。自己的耳朵有问

题,「讲」不足以教也。这里要谈的也不是考英文的方法。后者同学们

要拜国内的新东方为师。我认识新东方的老板,欣赏他对学子的贡献。

然而,写、讲、考是三回不同的事,各有各的学习佳法。这里要说的是

中国人学写英文的方法,千万不要搞错。

学写,中文与英文有三处重要不同:字汇(vocabulary)、动词(verb

)、造句(sentence structure)。让我在这三项上说说吧。记住,我

的建议是从中、英的不同之处入手。

读书学字汇

英文难学主要是因为字汇难学。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英文的字汇

多。以一个知识分子常用的字而言,英文比中文多一至两倍,而翻译出

来一个英文字大约译为两个中文字。中文是以单音字砌成的,以单字砌

出变化,但很多英文字的单字是以字根砌成的。中文用字根(金字旁、

水字旁之类)不多。字汇多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比较容易达意,但学起

来就远为困难了。

一九六七年我认识了夏理?庄逊,那位以文笔流畅而发表文章最多的经

济学者。我问他:「夏理,怎样学好写英文呀?」他想也不想就响应:

「学字汇,学字汇!」其它什么也不说。这是英语文章高手的经验之谈

了。

中国人学英文字汇的第二个困难,是除了名词外,英文字一般没有毫无

差别的中文对译。例如,名词apple译作苹果是绝对的,但handsome、

beautiful、pretty、gorgeous、neat等怎样译呢?这些都代表「好看

」,英文的含意差别很大。我们往往要看上文下理才能肯定作者之意是

什么。字汇多,无论形容词还是动词,英文看似是同义的字有微妙的差

别,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英文有Use the ri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这句格言。是的,翻英、中字典而英译中,译出来的

文章一般不知所谓。除了名词,英文字大都要靠意会的。

试举一个英文字汇的微妙差别的例子吧。二十多年前,我的一个读生物

的外甥(今天是大名家了),写博士论文,其中两个实验的结果相近,

但不肯定。他试用approximately、roughly等字来形容,都不称意。跑

来问我这个舅父,我细读上文下理,建议用in the neighborhood,恰

当。

第三个学英文字汇的困难,一般来说,是懂得一个字的解法与懂得怎样

用一个字,是两回事。这与中文截然不同。中文字一般是懂得解就懂得

用。英文是除了名词,懂一通常不懂二,而不懂得怎样用不算是懂。是

的,你去考什么TOEFL、SAT、GRE等试,英文字汇那部分考一百分,可

能一句象样的英文也写不出来。

我学英文字汇的方法很简单,但要先假设你有香港英文中五毕业的水平

,或TOEFL试可以考得五百八十分左右。方法如下:

(一)准备一本英文字典,一本英中字典。要平装,小的,轻的,但字

要大,要有清楚的拼音注释。如果是精装的,翻阅太重,要把硬封面剪

掉。这是因为你要翻查很多很多,翻得不够快或不舒畅你就不愿意多翻

张五常的四大读书技巧 篇2

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1918~),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托宾19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香槟。他的求学历程异常顺利,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之后,托宾于1935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四年后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年又获得哈佛硕士学位。在哈佛的六年时间里,托宾受益良多:一方面他受到了爱德华˙张伯伦、爱德华˙梅森、阿尔文˙汉森、瓦西里˙列昂惕夫、约瑟夫˙熊彼特等着名经济学家的指导和影响;一方面他还交往了一群非凡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包括保罗?萨缪尔森、保罗?斯威齐、J.K.加尔布雷斯、劳埃德?雷诺兹等人。

1941年,托宾加入美国海军后备队,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90天的军训后成为了驱逐舰凯尼尔号上的一名战斗指挥官,后来是炮兵指挥官、领航员、第二指挥,随舰到过大西洋和地中海,参加过攻占北非、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战役。四年后退役获海军预备役上尉军衔。

退役后,于1946年返回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以一篇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和统计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研究协会副研究员。1949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系当访问学者。1950年之后,托宾则一直在耶鲁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1955—1961年和1964—1965年间两度担任柯立芝基金会主席,帮助过很多年轻的经济学家。

他热爱教学并身体力行,而且善于从学生身上学习,善于从一群各个年龄层的朋友身上得到收获。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写了一些关于当代经济问题的文章给普通读者,并汇集成册,名为《国民经济政策》。托宾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再加上他为人宽厚谦和的风度和乐于助人的行为,赢得了经济学界广泛的尊重和称赞。正是由于此,1657—1958被选为美国经济计量学会副会长、会长。1961—1962年任美国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三成员之一。1964年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1968-1969年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1970——1971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4—1978再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1977年任美国东部经济学会会长。1979——1982年任经济科学部主任。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真挚美好的评价“……今天,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赢得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或者对当代经济研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托宾一生论着颇丰。主要论文有:《资产的持有和支出决定》(1952);《动态总量模型》(1955);《作为对风险行为的流动偏好》(1958);《有限因变数关系的估计》(1958);《货币、资本和其他价值的储备》(1961);《货币与经济增长等》(1965);《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1969)等。着作则主要汇集在他的三本论文集中:《经济学论文集:宏观经济学》卷一(1971);《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计量经济学》(卷二1975);《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政策》卷三(1982)。专着有《国民经济政策》(1966)、《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

托宾的贡献涉及广泛的经济研究领域,在诸如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论,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就有“托宾Q值”、“托宾税”和“芒德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称得上是经济学界的奇迹。

托宾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应当属创立不确定条件下有价证券选择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该理论考察家庭和企业怎样确定以各种不同的实物和金融资产形式来持有财富。由于各种形式的财富尤其是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产选择理论可以看作是投资者在权衡比较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与风险程度是怎样选择其资产稽核的投资决策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精髓是分散投资风险:“就像是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托宾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此理论运用到货币需求的决定中,把凯恩斯宏观模型中货币与债券的简单替代,变为多种资产间的替代,从而修补、拓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把资产选择理论的一些观点发展成一个包括金融资产和物质资产的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经济体系中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考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将怎样通过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决策来影响生产、就业和物价。他的研究成为核心经济理论中实物和金融状况的结合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正是这些突出贡献为托宾赢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宾作为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是一个积极行动主义者,他深信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奏效,政府采取积极行动调节经济运行是必要的、有效的。他主张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管理,并主张辅以工资指导线、收入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来抑制通货膨胀和结构性失业。

张五常经济学家论文 篇3

张五常如是说

中国的前途 我在1981年就看好中国的前途,弗里德曼说当时全世界对中国最乐观的。人是我。很多人说张五常是个怪人,对中国不了解。我会背诵孙中山的遗嘱,在国内饿过肚皮,会背东方红的歌词,我怎么对中国不了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搞了3,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才。我对目前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批评。因为我年纪大了,如果发展速度不再快一点,我就看不到了。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观察与思考 英文刊名:GUANCHA YU SIKAO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经济学家演讲 篇4

论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论文

宋圭武先生在其《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一文中探讨了“真正的”经济学家的标准,即真正的经济学家应是“道德与知识的有机统一”,他们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不同于传统的观点来看待。

宋圭武先生的观点不外乎中国传统的人才标准:德才兼备。这是一种道德学派的观点,即真正的人才除了有才之外,还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水平,应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观念等等。我们且不论这种观念的对错——实施上,观念也无对错之分,只有差异之分——我们可以从另一种角度出发来看待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是什么东西呢?中国历史上没有所谓的经济学家,这个词汇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英文叫做“economist”,意思是学习、研究、应用经济学知识和工具的人;用中文可以翻译成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经济学研究人员等等。中文里面的“家”的称号,则具有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意思是“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而所谓“大家”就是“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从这里面看,我国对于某某家的称呼并不含有那么多道德色彩。

既然所谓经济学家不过是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活动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经济学家同样是一种职业,或许也仅仅是一种职业。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家的真正含义。

首先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人在从事经济学理论和活动,或者哪些人能够称为经济学家。北京日报有文章将经济学家分为十种:决策圈经济学家、“议会”经济学家、方案经济学家、讲坛经济学家、课题经济学家、绿卡经济学家、公司经济学家、民间经济学家、诸侯经济学家、报章经济学家。尽管这种分类口径并不一致,标准并不统一,但是仍然可以让我们对经济学家这个职业群体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看看经济学家们的。职业精神。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具备职业精神。经济学家既然也是一种职业,那么经济学家就必须具备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喜欢用“职业道德”这个词汇:职业精神与道德的主要区别是道德具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当然可做可不做,而职业是用来谋生的东西,是必须做的事情。

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是什么呢?这个似乎很难明确界定。但是作为职业,从事该项职业的人一定要做到自己所承诺或者合同中约定好的事情。由于现代经济学研究分为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经济学家可以在实证经济学方面可以进行硬性评定外,不同的经济学家群体在规范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了,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经济学家对同一事件和现象可能有多种解读的原因。这里不可否认存在着利益驱动的问题。比如拿一个公司经济学家来说,首先他是一个经济学家,具备经济学家通用的语言和工具;其次他还需要用经济学知识和工具为公司创造价值——这也是其职业要求所在。而此时,对于可以有不同解读方式的经济现象和行为,他当然要根据经济合约为公司利益鼓与呼。与此作为对比,政府经济学家的言论当然要从有利于政府的方面进行解读。所谓利益代言人的说法,其含义正是如此。

说到这里,我们就应该容忍有经济学家为企业代言、为政府代言等行为,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比如国内外大型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但是不能容忍的是,身为政府经济学家,本应该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出发发表言论和观点的,但却站在个人利益立场上为某个或某些企业团体代言,这就违反了经济学家的职业精神,这是不可容忍的。

经济学本身并非像物理学一样的硬科学,而是对其大若象的“经济”做出研究和解释的社会科学;而“摸象”的角度不同,结论必然不同。我们没有不能根据经济学家们对于某经济现象的观点差异来评判谁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谁是冒牌的经济学家,判断他们之间区别的标准只在于他们是否足够职业。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