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人文档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跆拳道论文范文(优秀6篇)正文

跆拳道论文范文(优秀6篇)

时间:2024-05-06 06:19:59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本文是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跆拳道论文范文(优秀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跆拳道论文 篇1

一、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主张学校要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全能人才,在发展学生文化修养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人文教育理论能够让学生全面认知体育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塑造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创新校园体育文化。教师可以将人文主义融合到体育教学因素中,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提高社交能力,从而构建和谐、文明、团结的校园。其次,运用人文教育理论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够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完善教学大纲,让学生积极练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引导学生自由发展体育天赋。

二、大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实践方案

1.开展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应协同全体学生开展多种快乐的体育训练活动,组织有趣的体育项目比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训练活动中提高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开发自身的体育潜能,发展体育天赋。其次,教师要坚持“构建中国特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人文主义色彩,将体育特长目标、适应层目标、基础目标、知识目标、智能目标、价值目标、行为目标与情感目标统一纳入到培养目标的多维结构中,让学生在参与快乐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体育基础,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在组织武术训练活动时,教师理应借助文化指导教育方法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跆拳道的内涵,告知他们:跆拳道是一种手脚并用、以攻为主的格斗项目,有对抗、威力和特技三中比赛。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强化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师可以将人文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激励因素,设置多样化体育游戏,指导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体育技能,用体育运动员的励志故事发展学生的人文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在开展篮球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些篮球动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你比划我来猜”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自我推荐,先进行第一轮,然后,后面的学生为猜出词语的人进行笔画,然后依次进行,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默契程度。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猜出词语最多的几个学生,并奖励一些小礼品,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享受参加篮球训练活动的乐趣,增进师生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外,篮球比赛是一种集体性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征,为学生组织集体性游戏和竞技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集体精神。而且,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为学生讲解篮球运动员的故事(例如姚明、易建联等),让学生欣赏篮球比赛视频,用多媒体课件告知学生:姚明这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出生于上海,身高2.26米,是中国最高的篮球选手,有“小巨人”之称,他9岁进入上海徐汇区少年体育学校,13岁以后参加了上海青年队,18岁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2000年3月荣获全国男篮甲A联赛1999—2000赛季的篮板、扣篮、盖帽3个奖项,同时入选中国男篮全明星阵容和亚洲全明星队。2002年,他在美国NBA选秀中成为新秀状元,之后加盟休斯顿火箭队,美国媒体认为姚明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男篮的看法,他的球技、为人、集体奉献精神以及随和的幽默个性超过了他的年龄,因而拓展了西方人的视野,称其为“中国的奇迹”。为学生讲姚明的故事有助于从侧面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塑造学生的集体精神。另一方面,提高篮球技能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对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学生坚持每天参与篮球训练活动,鼓励学生“向姚明学习”。

2.提升体育活动的文化娱乐功能。提升体育俱乐部的文化娱乐功能,必须注重在传统教学项目的基础添加网球、棒球、垒球、高尔夫球、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等充满文化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享受练习体育技能和认知体育文化的乐趣。例如在组织网球运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关于网球的教学视频、电视剧《网球王子》以及奥运会上的网球比赛视频,初步调动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网球起源于法国,原来是宫廷中王室贵族的一种游戏。18世纪以后,网球运动冲出宫阙,在市民中开展起来。到了19世纪,网球盛行于欧美。1885年,网球传入中国。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场地练习打网球,为学生组织各种有趣的比赛。此外,教师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美学主义,例如让学生综合练习艺术体操,这样可以全面挖掘体育的美学因素,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文化娱乐功能。

3.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因素,借助多媒体工具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推动体育教学活动走向多元化和开放性,组织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增加教学娱乐方式,使大学体育教学更为快乐和阳光。另一方面,教师理应持续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指导学生自觉坚持训练自身的运动技能,赋予体育训练活动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快乐的气氛,使体育训练活动步入快乐化、生态化和健康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快乐体育运动队”,不断优化运动队管理模式,让具备体育天赋的学生担任队长和组长,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快乐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育和游戏的有机结合,辅助全体学生提高体育技能,指导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规则,例如在组建校园足球队时,为学生播放队歌,耐心指导学生练习传接地滚球和空中来球,告诉学生在推传地滚球时,需要正面对准目标,将平衡脚放在足球的侧边并指向目标;将踢球的脚放到侧边,将双臂放在侧边以保持平衡;使头部保持稳定,视线落在足球上;摆正身体姿势,对准目标;将击球脚的向前挥动;锁住脚踝并且让踢球的脚保持稳固;用脚的内侧接触足球的中心;将重心前移,在球的运行方向上产生动能,以短而平稳的动作击球。在教导学生练习传接空中来球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练习用胸部接空中来球,在准备阶段,需要进入位置接正在飞来的球;从腰部将上身向后弯形成弧形;双膝稍微弯曲,将重心落在脚趾上,将视线落在球上。进入继续阶段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调整身体姿势,将足球保护好,使其远离对手;保持头部抬起,更好地观察球场;将足球推向空地,并加速跟上。足球游戏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足球传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学生的体能。游戏的主要形式为:在足球场地内画一个直径为二十米的圆圈,然后所有的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按1、2、3、4••••••的顺序依次报数,然后将学生按照奇偶数分成两队,而且每人一球,当教师下达开始命令后,由奇数学生先开始运球,偶数学生两人一组作为“桩”,奇数学生依次按逆时针S型线路运球,然后奇数和偶数学生互换角色,并依次进行运球。运用这种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足球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充分提高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合人文教育理论能够让学生全面认知体育文化内涵及其精神,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理应将人文教育理论作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开展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提升体育活动的文化娱乐功能,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不断体育人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娜。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苏州大学,2010(8:1)

[2]蒋鉴,肖波,任曦。浅谈体育舞蹈教育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发展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4(7:2)

[3]邓淑梅。论体育俱乐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发展途径[J].商丘师范大学学报,2012(12:3)

跆拳道论文 篇2

关键词:“三生教育”;跆拳道德;跆拳道教学与三生教育关联

1、“三生教育”理念概述

1.1、“三生教育”概念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人本理性哲学有很多原理,其中作为根基的原理,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在伦理学中的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关怀。这样,“三生教育”就有了对马克思哲学在竞技运动中的运用有了的新理解。“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2、“三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三生教育”理论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有分别进行阐述的内容,国外还没有对“三生教育”相关理论的系统论述,但三生理论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和哲学背景的。早在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就已经提到过:人有生存、生活、生命三种境界。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层次追求。“三生教育”在国内的研究仍处在起步初期。对“三生教育”研究理论的资料大多出现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博论文的文章中,其中,带有先锋性的就有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先生所写的《生命生存生活》一书,为“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推广铺设了理论先河。而罗先生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论文,更是“三生教育”的开篇大作。在中国,三生教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编的《生活教育》杂志,在里面陶先生就主张“教育就是生活”,并且提出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教,这些就是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前身。“三生教育”的理念提出,其目的是以此为实践指导思想,让更多育人、育德、育才的活动切实有效的开展起来,落实到教育的各个门类,其中也就有在高校跆拳道课程中注入“三生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新课题,要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融会贯通到跆拳道的课堂组织和教学中去。为了更好操作,高校跆拳道课堂教学可参考成功活动的范例和模型,建立并创造跆拳道“三生”教学课堂模式。可参照的范例主要有:目前已在个省市有关地区和学校实施,由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已三个省在使用;在全国成立了多个三生教育工作站,并将全国所学校建成“三生教育实践示范学校”,在回归“三生教育”的理念下,学校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也为包括跆拳道课堂在内的各大高校的专业课堂提供了实践材料。

2、“三生教育”与跆拳道的关联

2.1、路拳道与生活教育的关联

跆拳道教学如何与“三生教育”结合,可以首先从生活教育入手,让跆拳道课堂从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以课堂生活教育为起点,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以此,注入跆拳道的尚武精神;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跆拳道精神也是这种复合体里的一部分;跆拳道教练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帝,处理好学武与学文、学习与休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2.2、路拳道与生存教育的关联

其次,跆拳道与“三生教育”结合的第二道路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这一点与跆拳道教育中的强健体魄、发达精神是一直想通的。跆拳道教学本身需要和谐精神,这一点在可以运用生存教育理念,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运动技能作为生存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们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这是跆拳道学习和修炼的目的所在。跆拳道在充分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又大胆借鉴了拳击、柔道等同类项目的长处,这有助于跆拳道的运动技能的提升。在跆拳道的教学中,应该根据跆拳道的特性,充分发掘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生存教育方面的能力。跆拳道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如今跆拳道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比赛风格、成熟的比赛系统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如今跆拳道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竞技性强,具有对抗性,简化技术动作等最适合推广普及,适合学生练习。长期练习跆拳道,可以大大提升自我的运动技能,从而间接的学会“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的部分内容。

2.3、路拳道与生命教育的关联

还有,跆拳道与“三生教育”结合的第三道路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本身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跆拳道跟所有的运动项目一样,都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任务。结合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跆拳道的教学内容

3.1、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运动技能提高和延展

跆拳道运动能力的提高,要靠运动离理念层次的提升。跆拳道具体包括跆拳道基本腿法、特技击破、跆拳道舞、双人对抗、跆拳道品势、竞技比赛等跆拳道的单个腿法确实没有多大的创新空间,但是在多个腿法的组合上,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不同腿法的组合会运动和视觉效果。在结合“三生”理念的过程中,面对练习跆拳道时间不足一年的学生,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在创新培养方面,多鼓励学生对己学跆拳道动作的组合编排,在己有的跆拳道腿法基础上大胆的组合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对于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跆拳道的各种腿法动作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跆拳道的品势、特技动作、跆拳道舞等教学。在创新理念这方面,品势要稍逊于特技动作和跆拳道舞。跆拳道舞属于跆拳道与舞蹈的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跆拳道老师可以将跆拳道品势的动作与舞蹈的动作和节奏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分成小组,自由编排跆拳道舞的一个节拍,然后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展示,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三生教育”以人为本,可以升华为“爱美体育教育”,运用在跆拳动特技作创新上,与跆拳道的腿法动作基本一致,但是在表现力上,特技动作能给人很强的视觉效果。

3.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与理解

“三生教育”的教材和跆拳道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发现在生命教育这方面跆拳道主要是提升体质健康这方面涉及到生命教育,跆拳道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生命这方面非常薄弱,正好通过“三生教育”加强跆拳道教学对学生生命观的学习。

4、将“三生教育”理念融入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建议

4.1、发挥跆拳道的项目优势,优化教学

高校跆拳道教学相较与其他的运动项目,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结合的优势。跆拳道在防身技能培训、礼义精神的普及、坚强意志品质、自信心的塑造等方面就是“三生教育”的“生命”、“生存”观念的现实体现。在与“三生教育”观渗透结合的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教与学的探讨,而跆拳道在防身技能培训、礼义精神的普及、坚强意志品质、自信心的塑造等方面的教学也与“三生”理念有着互通互惠的联系。所以,跆拳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为“三生教育”的教学提供参考模板,同时发掘跆拳道在“三生教育”中的其他优势,扩大跆拳道的优势教学,扩大“三生教育”理念融入跆拳道教学的面枳。尽快完善跆拳道的跆拳道舞、击破与特技、双节棍的教学要求,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丰富跆拳道教学的内容,为跆拳道教学创造出更多的特色项目教学。

4.2、融合“三生教育”教材,拓展跆拳道教学内容

“三生”理念能够拓展跆拳道在生活教育方面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三生”教材中的《创造新天地》、《与幸福同行》的内容,结合跆拳道技术教学特点,融入学生创新内容。借鉴“三生教育”教材中的《身边的规则》,跆拳道可在生存教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法律、环境危机意识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融入到跆拳道比赛规则的讲解与练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跆拳道规则的同时可以学会运用法规,规范行为。“三生教育”融入到生活安全常识课的教学中,补充跆拳道在生命教育方面认识的缺乏。“三生教育”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跆拳道的教材内容,制定适应各年级的跆拳道“三生”版教学目标和内容,使跆拳道在教学上更富层次感,建立起跆拳道运动“三生教育”的体系和模式,为其他运动类教育与“三生教育”结合做出示范。

参考文献:

[1]王玉七。学校体育在“三生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功能[J].教育理论,2010.

[2]王玉琴。”三生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J].文理导航,2010,(8).

[3]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

[4]辛静。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跆拳道论文 篇3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翻转课堂;跆拳道笔者

根据我国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试图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进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身体素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吉首大学2015、2016级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的班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5个班为对照组(200人),即采用传统常规教学模式;5个班为实验组(200人),即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组前,对10个班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所有学生在选跆拳道课以前均未参加过跆拳道学习、培训或辅导,相关基础为零,体能测试表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实施

跆拳道选项课的授课内容为跆拳道基本功、步法、腿法、品势太极一章。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18个教学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过程同步进行,两组的教学场地、内容、授课教师、课程进度等均一样。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知网检索和学校图书馆查阅,收集国内有关跆拳道教学研究的论文、专著、教材等文献50余篇/本,了解国内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教学情况,并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教学进行归纳和研究。

1.3.2实验法

对400名选跆拳道课的学生分为对照组(200人)和实验组(200人)进行实证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授课程序为:(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2)教师课前完成备课、课堂中进行动作的演示、讲解、纠错并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练习。(3)学生课前自行预习,课堂上跟随老师练习并在课后完成练习作业。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程序为:(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并通过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教师课前进行知识点梳理,设计录制课程视频并上传教学平台,课堂上结合视频内容进行演示及练习纠错,课后收集分析相关数据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学期末结合课堂表现及课程视频学习情况对学生基本功、基本步法、基本腿法(腿法分为空踢和踢靶)、品势等进行测试。(3)学生课前在教学平台观看课程视频,并进行自我学习、问题收集、互动讨论等,课堂上观摩老师演示,结合自身问题加强练习,并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互动,课后针对问题内容反复观看视频主动复习并思考。

1.3.3参与观察法

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后,根据吉首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跆拳道基本功、基本步法、基本腿法、品势一章等。

2结果分析

2.1跆拳道选项课学生成绩比较

2.1.1基本功成绩比较

跆拳道基本功由礼仪、发声、提膝、竖叉组成。“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跆拳道礼仪与我国传统武德相似,除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有内外兼修的作用。通过对跆拳道礼仪的学习,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能促进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跆拳道礼仪中的儒家尚礼与仁爱、百折不挠、忍耐克制的精神,对扭转现代人的功利主义、理想主义、信仰缺失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发声”是跆拳道的显著特征,在练习或比赛时,配合动作把气与神集中起来,从内心深处发出“哦嚓”“啊差”“哈”“呀”等声音,这在跆拳道中又称为“气合”。气合就是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技合,从运动生理学角度不仅可以增加击打力量,充分发挥肌肉的潜力,还能有助于增强肌体的抗击打能力,同时,还能帮助自己消除疲劳;从技战术上可以震慑对方,有助于扬威和增强自己的士气,此外还可以根据对方不同的发声揣摩其心理及战术,可以扰乱对手的判断。“提膝”是所有跆拳道腿法的第一个动作,跆拳道每个腿法都是从提膝开始,所以提膝的速度和质量就决定了腿法的速度和质量。“竖叉”是学生柔韧素质的缩影,而柔韧素质是非常锻炼学生意志力和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在跆拳道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跆拳道在实战比赛中要求踝关节以下部位踢击对手髋关节以上被护具包裹的部位才算得分,可见,腿部需要很好的柔韧性才能更有效、更准确地踢击对手得分部位,也只有好的柔韧性才能够充分展示跆拳道的魅力和体现跆拳道的欣赏价值。

以上跆拳道基本功是跆拳道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亦是跆拳道初学者的必学内容,既能反映跆拳道的外在身体素质要求,亦能体现跆拳道内在的人文素质要求。跆拳道课程期末基本功考核各项均为满分100分,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要求的质量、效果进行打分,通过期末测试,实验组学生基本功平均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实验组4项基本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礼仪88.32分,发声87.72分,20s快速提膝89.24分,竖叉86.67分;对照组4项基本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礼仪83.85分,发声82.31分,20s快速提膝83.26分,竖叉82.88分。

2.1.2步法、腿法、品势测试成绩比较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跆拳道7种步法(前进步、后退步、前滑步、后滑步、上步、跳换步、垫步)、5种腿法(前踢、横踢、推踢、下劈、侧踢)和品势太极一章,跆拳道选项课期末测试,学生应从所授7种步法中自选5种步法、5种腿法中自选3种腿法和品势太极一章进行测试,其中,5种步法总计100分,3种腿法总计100分,品势满分100分,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效果进行评分。考核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的腿法都能准确有效地踢到目标,能独立规范地完成步法动作和品势太极一章整套动作,三项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实验组步法的平均成绩为89.87分,腿法为86.44分,品势为84.63分;对照组步法的平均成绩为83.43分,腿法为81.03分,品势为71.87分。

2.2分析与讨论

2.2.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是导演,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课前预习,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有学习任务布置;课堂中要有练习环境的设计、个性化的指导;课后在教学平台上与学生的互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意见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完善。同时教师也要兼职主演,既要设计好课堂教学模式,也要参与课堂的教、指导、互动,因此,翻转课堂模式更能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2.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解决了一些学生由于病假、事假等原因不能接受课堂教育的问题,基本可以同步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可以掌控学习的地点和时间,还可以约同学一起参与课后练习,在相对自由的时空下课外学习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不用像在传统课堂上那样严格遵循课堂纪律,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选项课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跆拳道知识传授的信息化、个性化、时代化,开发了新的教育资源,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增强了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趣味性,实现“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优化了教育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加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了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学平台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沟通渠道,使得课堂互动更加方便,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变得更为主动,创新性思维得到培养,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基础。调查中,学生对跆拳道选项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非常高,说明学生认可、接受、喜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从其他同类研究也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运动技能的熟练度和成绩

一般来说,由于受上课时间限制,课堂上所讲授的动作要领学生无法全部熟练掌握,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这使得学生对于课上掌握不熟练的动作能在课后多次观摩演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跆拳道动作要领,再结合课堂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身的课后练习,形成正确规范的动作。从本次研究中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成绩。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的50m跑、女生的仰卧起坐和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成绩。可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还能提高其他身体素质测试的成绩。

3结论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前的学习任务布置,课中练习环境的设计、个性化的指导,课后的互动,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随时可以与教师、与同学互动,在课中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果,突显学生自身优势和个性,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跆拳道教师示范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大学公共体育跆拳道教学中,跆拳道教师完成要示范各种跆拳道技术动作,但是跆拳道教师不可能将每个动作都做到尽善尽美,特别是年龄偏长的跆拳道教师,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示范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弥补跆拳道教师示范能力的不足。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提高学生的跆拳道各项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通过视频等多重手段促使学生勤于思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运动技能成绩。

(4)翻转课堂在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还尚在初级阶段,由于选项课的种类比较多,需要授课教师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对其不断研究与试验,进而得到更适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利用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新观点与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原军义。论足台拳道礼仪[J].体育文化导刊,2015(12):99-102.

[2]周晓卉。论跆拳道运动中的发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92-94.

[3]黄凯,王琪。翻转课堂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6):64-67.

[4]赵红,张童。慕课MOOC时代下的高校健美操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8):125-126,128.

跆拳道论文 篇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南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有偿社会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以南昌大学体育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中国知网利用关键词:“社会实践”、“有偿社会实践”、“体育专业”查阅到相关论文37篇。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问卷网上问卷使用QQ、微信、二维码等方式共发放126份回收126份,有效126份,有效率100%。

1.2.3访谈法

按照预先设计访谈提纲对问卷调查后部分调查者进行访谈以便了解具体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所获得数据通过excel软件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

2.1.1体育专业学生各年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形式统计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专业学生以教练员的形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的有85人占67.4%,裁判员的有23人占18.3%,代课教师的有16人占12.7%。其中,以教练员的形式参与有尝试社会实践的人数占的最多,且绝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都是在各个专业里从事教练员工作,原因在于从事教练员的工作时长和收入合理,在教学时得心应手也比较有自信。以裁判员形式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直接参与到体育赛事中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效果最佳,而以代课教师形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表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并且觉得与不同的人接触时上班很轻松他们也很乐意从事教师这项工作。

2.1.2体育专业男、女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有偿社会实践活动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赚取经济收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查可知,体育专业男、女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情况上有所不同。男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71人占56.4%,女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55人占43.6%。

2.1.3体育专业各年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有偿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等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并且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各年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得知,2015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44人占34.9%、2016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28人占22.2%,2017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级的学生有28人占22.2%,2018级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学生有26人占20.7%。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2015级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最多且占的比例最大。

2.1.4体育专业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情况分析

社会体育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学校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地方也随之增多。通过调查发现,跆拳道专项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有37人占29.4%,篮球有26人占20.6%,羽毛球有24人占19.0%,足球有18人占14.3%,网球有11人占8.7%,排球有8人占6.4%,田径有2人占1.6%。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比例有所不同,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人数最多的是跆拳道专项的学生,同时,跆拳道是室内活动可以避免恶劣的天气这一优点成为跆拳道专项学生乐意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原因之一。篮球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也较多,羽毛球、网球和足球专项学生虽然参与到了有偿社会实践中去,但绝大部分选择与本专项不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

2.1.5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匹配度分析

通过数据可知,选择参与和专业相关的有偿社会实践的有90人占71.4%,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有22人占17.4%,选择与专业不完全相关的有14人占11.1%。从有偿社会实践与专业的匹配度而言,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体育专业学生的首选。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认为参与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符的社会实践中,不仅让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还促进了各个方面的发展。而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社会实践的因素有一方面是所学专业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少,另一方面是社会实践的环境较差,而且报酬相对来说较低,社会实践的地方离学校太远。

2.2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信息来源分析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信息来源分别是通过朋友介绍、学校老师介绍、自己寻找、网站和海报或者广告等方式获取的。通过朋友介绍的有96人占76.2%,学校老师介绍的有82人占65%,自己寻找的有64人占51%,网站和其他方式获得信息来源的有12人占1%。其中,通过朋友介绍的方式来获取有偿社会实践信息占的比例最大,而在朋友介绍的情况下去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遇到过老板拖欠工资不发、中途被解雇的现象。也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如果获取社会实践信息不可靠时会使自身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2.3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当代大学生选择有偿社会实践的目的。据了解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有所不同,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机包括个人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者企图达到目标等。经调查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赚取经济收入有106人占84.1%,锻炼自己能力有99人占78.6%,增强社会经验有96人占76.2%,为就业做准备有53人占42.1%,广交朋友有17人占13.5%,出于爱好有16人占12.7%,学校要求有1人占0.8%。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出于赚取经济收入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人数最多且排在前两位。

2.4有偿社会实践对体育专业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体育专业学生在有偿社会实践过程中考虑过创业的占61.9%,没有考虑过的占32.5%,不清楚的占5.6%。这项数据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也有创业的意向而且占的比例较为突出。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四李X同学(篮球专项)处于创业期,他从大一就开始参加勤工助学类的技术服务型有偿社会实践,一边进行学校的专项训练一边利用闲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并且在大三上学期就有想创业的意向不停的为创业做准备在他个人认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对他在创业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大三期间迟迟未正式步入创业的原因是创业资金不足、场地不理想、缺乏管理能力、资源短缺等。这使的他在大三一学年间不停的找场地、找赞助拉投资,经过不断地努力与坚持终于在大四第一学年创办了自己的篮球培训班。而大二女生周X(羽毛球)认为参与有偿社会实践对就业不会影响也觉得所学专项创业的可能性较小,没有考虑过参与社会实践对以后就业会不会有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专业男、女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上男生比女生更积极主动且对有偿社会实践的态度更明确;不同专项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大不相同。有偿社会实践条件好且受大众欢迎的体育项目,其所学专项的学生参与有偿社会实践的人数就较多;体育专业学生的有偿社会实践的动机较为集中,主要以赚钱和锻炼自己能力为主;体育专业学生在参与有偿社会实践中考虑过创业的人数占的比例与没有考虑过创业的人数所占比例大。

3.2建议

跆拳道论文 篇5

关键词:时尚视角;休闲体育;大学生;现状;意义

一、前言

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能够促进个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但由于我国体育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等诸多外在因素阻碍了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因此,这就更需要开展相应的体育理论研究,提高我国高校的休闲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的期刊、文献、杂志。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期刊的数据库输入关键词“休闲体育、时尚视角、高校大学生”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法,针对参考文献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时尚视角下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现状

1、高校重视大学生的文化课教育,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体育休闲活动各高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学校的体育氛围不浓厚,难以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发源地,有责任和社会义务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

2、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方式趋于多样化,体育活动处于劣势由郭振芳、怀亮、潘峰、胡浩几位教授发表的论文《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阻碍因素调查分析》中分析得出结论:男生在余暇时间里更乐于玩电子游戏、看球赛、睡觉。女生则更乐于逛街购物、看电视剧等。这就导致了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受限,体育活动处于劣势。

(二)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的阻碍因素

1、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学校仅设有操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体操馆和跆拳道馆,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原因,场地的面积较小,难以负荷广大的师生人群。其次,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很多设备趋于老旧,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2、休闲体育教育未能形成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休闲体育教育片面地强调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不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较为落后。

(三)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的当代价值

1、培养学生的德育学生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中,能够通过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严格地遵守规则,在进行一些极具挑战性的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和公平观念。

2、增强学生体质、陶冶情操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经常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的看来,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在明显增强。但我国的体育体制仍存在很大缺陷,学校要加强休闲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地派老师外出学习。学校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加强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建议

1、学校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修建体育场馆。此外,体育装备设施要齐全,器材的借用与归还制度必须严谨与规范。定期地进行检查,及时地更换已损坏的体育设备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积极地引进专业化的教师人才,为休闲体育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韦永春。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01):70~73.

[2]许瀛文。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价值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127~129.

[3]牛力。河南省高校休闲体育教学现状分析[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4.

[4]邵文祥。多维度视角下高校休闲体育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4(01):288.

[5]陈金鳌,徐勤儿。国外休闲体育教育现状、趋势及对我国休闲体育教育发展的启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05):90~93.

跆拳道论文范文 篇6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上来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自19世纪80年代初兴起,此为其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教育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时期,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对未来*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第二工业大学、*金融学院、*立信会计学院,以及*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