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小学语文:《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6篇)正文

小学语文:《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4-02-01 18:12:31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美丽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向往奥运》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向往奥运》 篇1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九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举办权、嘹亮、进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

2.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并组词。

2.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3.辨析形近字

溅(    )   魅(    )   萍(    )   滨(    )   拆(    )

贱(    )   魁(    )   评(    )   缤(    )   折(    )

申(    )   嘹(    )   缭(    )   燎(    )   镣(    )

审(    )   潦(    )   撩(    )   僚(    )   瞭(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2.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3.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4.说说自己阅读中存在什么问题。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求小组长作记录。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质疑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抓住重点学习

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帮助点拨)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

(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3)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

(4)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1)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2)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1)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2)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3)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

(4)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

3.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

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

五、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2.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3.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指导感情朗读;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三个活动:课前搜集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课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当小记者,做一次采访。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趣闻和北京申办、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2.展开“我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的讨论,然后开展一次实践活动。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2

佚名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锱铢比较、沁透心脾。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响着一切。②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二)能力训练点

l.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点拨、诱导。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

(二)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搜集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当回小记者,做一次采访。

(二)教师活动设计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求小组长作记录。

(四)质疑问难,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难易程度不一,依靠学生之间解决的,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发表看法;带有共性的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进行整理归纳,待下一步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通篇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来写,要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除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外,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会。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课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回忆。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如: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③“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④“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如①“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③“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③“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④“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

3.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

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

4.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生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3.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向往奥运》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奥运”为主线,贯穿始终,由“知奥运(史)——悟奥运(情)——想奥运(景)——做奥运(人)——办奥运(报)这五大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运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实践、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法,开展问题解决活动以及交流、协作、表述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切实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综合目标。

教材分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作家肖复兴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写了这篇《向往奥运》,全文表达了作者申奥成功后的兴奋与激动,也表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治情操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感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知“奥运”史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有关奥运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自由展示所收集到的资料,资料可能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奥运历史知识类、奥运吉祥物类、奥运名将类、奥运承办地资料类等)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多种多样,种类也各不相同,请你们将自己的资料分门别类,根据类别,自由组合成小组,再在小组内加以展示,并适当交流一下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感受。

(学生对资料类别作以判断,自由组合成小组,并可根据兴趣进行精彩命名。如奥动历史知识小组,奥运吉祥物王国,奥运点将台,世界奥运各地漫游等。在小组内学生积极展示、交流。)

师:每一组请一位同学代表上台交流,其它同学可适当补充。

(从学生的谈话中,教师适时总结收集资料的方法和作用)

策略:学生按照课题目的,准确地运用信息手段,自主地收集、判断、表现、处理信息,并能根据情况传达信息,培养综合学习中学生的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并-§ 通过结果的展示,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熟练化。

二、学习课文,悟“奥运”情

1、教师过渡:奥运会源远流长,每举行一届奥运会,世界人民都把它当作一次盛会。能够承办一次奥运会也是国家的光荣,人民的骄傲。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民用自己最深的期待终于圆了这整个世纪的奥运梦。(播放课件)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可能会从人们的欢欣鼓舞、激动、欢乐的心情这方面去回答)而作者肖复兴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作的呢?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或是想弄清作者的心情,或是想看文章是怎么写的?或是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是怎样的感受等等)

策略:播放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动、自豪之情由学生的心田悄然而生。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之下,学生心中升腾起亲近文本的欲望,此时,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综合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可向学生请教,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画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并用心体会。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各抒已见。)

策略: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强调读书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对课文有个初步感知,既可锻炼学生感悟课文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引导、鼓励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已见,汇报交流自己对课文最深的感受,体现了综合性学习后提出的“培养学生个性”的要求)

4、再读课文,深入感悟交流

(1)教师过渡:你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吗?(相信学生初步读文后能够有所感知)他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呢?试着用自己的方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学生可能会找出的句子有: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2、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3、竟技体育是……一种理想。4、在那一刻……进步和发展。)

(2)找到伙伴,共同体会。

从句子中选出一句你最感兴趣的,用自己的方法与同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3)小组讨论,感悟稍难的句子。

(学生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体会作者的感情,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4)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班内交流,其作同学作补充。

(5)练读,品读,促进朗读技能的提高。

策略:在这里,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补充、影响,求得对学习内容的深层次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了探究学习的内容,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互动、互补、互促同提高。

三、自主策划,想“奥运”景

1、过渡

师:作者对奥运的深深向往之情真实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作为龙的子孙,我们第一次感到奥运会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再走过四年,祖国北京的天空会更蓝,城市会更美,而五星红旗辉映着奥运的五环,一定会更鲜艳。同学们你们想进入2008年吗?你们心目中的2008年是什么样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想象,来表现,好吗?

2、播放歌曲《奥林匹克风》烘托气氛,学生策划准备,可以个人策划,也可小组策划。

3、展示策划成果

(成果展示方式可灵活多样,学生或说一段话,描绘2008年的景象;或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或写一首歌,或即兴表演一个小品,或转换一个角色畅谈2008等等,学生的创造才能无穷无尽,举不胜举)

策略:使知识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思考力、判断力融于一体,尽情释放,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课堂上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自由展望,做“奥运”人

1、师:同学们心目中的2008年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好,2008年的我们风华正茂,2008年的我们年轻力壮,2008年的“我”在干什么呢?

2、学生自由想象,表达。

(这种设想不拘泥于现实,学生会有多种想法,他们可能会想:我在给来中国参加奥运盛会的人们做导游小姐(先生);我在为外宾作翻译;我在北京的奥运赛场上驰骋;我与北京的学生一起为我国奥运健将呐喊助威;我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北京的街头开展“志愿者”行动;我在北京的“环保调控室”里致力于环保工作;我作为一名记者,正在对奥运名将作专访……)

3、将“我”的奥运所为说给最好的倾诉对象听。

策略:正如飞筝飞得再高,手中的线也不会离开地面,思绪 飘得再远,火热的心也不会离开生活,在实践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综合表达,组织策划等能力得到体现,而这些又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走向生活,学会生存。

五、课外延伸,办“奥运”报

与好伙伴一起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筹办2008奥运会的资料,合办一期手抄报。

策略:作业的设计既体现自主意识,又培养合作意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综合学习的连续性,通过作品的集结出现,学生会主动探究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知识趋于综合。

《向往奥运》教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锱铢比较、沁透心脾。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响着一切。②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二)能力训练点

l.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诱导。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

(二)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受的。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搜集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当回小记者,做一次采访。

(二)教师活动设计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是否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会一下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要求小组长作记录。

(四)质疑问难,归纳学习目标

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可能难易程度不一,依靠学生之间解决的,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发表看法;带有共性的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进行整理归纳,待下一步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通篇围绕“向往奥运”这一主题来写,要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除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外,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会。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课文2、5、6自然段都是作者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回忆。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如:

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

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③“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

④“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如①“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③“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③“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④“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四)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交流:你爱好体育吗?喜欢哪些奥运明星?

3.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

组内轮换当小记者,找一两组上台表演。

4.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抄写文中生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下来。

3.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

其他教案-《向往奥运》教案 篇5

在备课时,我认真查阅资料,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有关资料,更是不敢懈怠。自以为对本课相关的内容了如指掌,没想到,一个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却狠狠地抽了我一鞭子。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渎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本想到孩子们会提出“奥运的五环”代表什么意思或其他一些句子的含义,没想到孙铭浩站起来读到:“……还有布勃卡、德弗斯、刘易斯、埃文斯、索托马约尔、奥蒂、吉普凯特、莫塞利……”,然后,他声音响亮地问到:“老师,这些运动员都是哪国的?他们参与的项目各是什么?”天哪!这孩子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本课提到的外国运动员中,我只知道瓦尔德内尔是乒乓球队员,而其他的我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这可让我怎么回答呀!当时真的羞愧极了,记得很清楚我是这么说的:“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咱们可以上网查阅,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你心中的疑问。”那时,我已看出了这个同学很失望,我也非常惭愧。

向往奥运 篇6

佚名

教学目标

1 学会九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国申奥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感受,从而领悟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诱发“向往奥运”

1 出示奥运会标,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资料。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奥运会和北京申奥的情况。

2 回忆,并互相交流申奥成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发情感。

3 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

1 自读自悟,把握情感基调

(1)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句子,并在课本上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组织交流。

a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b 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特别是谈谈从那些语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一些阅读感受的交流,汇集在一起,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者的情感基调有个整体的把握。)

2 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提出研读专题。“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小组合作研读。

A 默读课文,找出作者表达这种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B 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甚至联系自己收集的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进行感悟

C 反复朗诵品味

(3)集体交流感受

(重点交流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感悟得比较肤浅,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相机指导有关语句的朗读,反复揣摩,以读悟情。

三、含情诵读,抒发“向往奥运”

1 自主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2 互相交流朗读。先同桌互读互评,然后班上朗读评议。

3 在交流中,相机指导朗读一、二、四、六、七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兴奋、神往、渴望、自豪的感情。

四、拓展实践,引发“向往奥运”

1 读写“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等词语。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 课文后的两项课外拓展活动,由学生根据兴趣自行选择,自找伙伴合作完成,并酌情交流。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