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教案优秀9篇正文

小班音乐教案优秀9篇

时间:2023-10-12 02:14:05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名称:在农场里

目标:1、能看着图形节奏卡大胆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2、愿意和大家一齐游戏,体会音乐活动的乐趣。

准备:动物节奏图形卡、动物脚印贴纸、FLASH动画、录音机、磁带。

重点:大胆表演

难点:按音乐节奏唱歌和跳舞

过程:一、出示小动物图形卡,激发幼儿模仿兴趣。

1、出示小猪:“小猪怎样叫”

2、老师放FLASH,幼儿欣赏。

3、模仿小猪叫的'声音表演动作。

二、幼儿自由选取其他喜欢的动物,进行表演。

1、自由选取,表演叫声。

2、请个别表演。

3、群众学习。

4、出示动物图卡,按图卡模仿动物的叫声。

三、踩动物脚步节奏

1、选取喜欢的动物胸饰。

2、找到动物脚印,随音乐节奏踩脚印。

3、教师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4、教师简单小结。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做相应动作。

2.启发幼儿在前奏声中,创编各种亲热动作。

3.鼓励幼儿结伴舞蹈,体验与同伴相亲相爱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组织幼儿玩听信号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熟悉曲调,学会唱歌.

2.启发幼儿边唱边按歌\\词做敬礼,握手,拥抱的动作.

3.学习邀请舞《找朋友》

(1)两位教师扮演同桌幼儿,其中一名当邀请者另一名被邀请者.强调在第四小节末找到朋友,面对面站好.

(2)请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

(3)组织幼儿集体练习,提醒幼儿在第四小节结束时,两人应面对面站好,并检查,是否全班幼儿都在第四节结束时,找到朋友.

(4)听前奏曲,创编两人一起的亲热动作.提问: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可做那些亲热动作.

(5)集体听前奏曲,做亲热动作,教师及时发现肯定有创新的动作.

(6)在音乐伴奏下,完整的跳邀请舞.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其他活动中主动找朋友一起玩.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本达到的教学目的。这首歌词本身很好理解,孩子一听就知道唱什么,懂什么意思,如:敬个领、握握手等歌词。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经验的,所以孩子乐意去说、去唱。但是动作方面,小班的孩子只会简单的拍手、走步、握手。在这里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要求,而是找好朋友拥抱一下,孩子们也很给你兴趣。

通过这节活动我吸取了一些经验,但在活动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儿学唱歌的这个环节,老师说的太多了应放在身体上的节奏更多一些,这样对有儿童来说可能会更容易些。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能还不够,导致在找朋友的时候动作有点僵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让幼儿能够体验到上幼儿园的快乐。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解儿歌的内容,初步学念儿歌。

2、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欣赏过儿歌。

材料准备:娃娃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包《娃娃不见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如果你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观察感受。

1、情境表演:娃娃不见了。

2、交流讨论:娃娃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三、欣赏儿歌《娃娃不见了》。

1、教师朗诵第一编后提问:

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布娃娃?

你听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布娃娃丢了)(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2、听赏第二遍后提问:

布娃娃丢了后怎么办呢?(解释——到处找)

最后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四、学习儿歌。

1、跟随教师念儿歌。

2、分组、集体念儿歌。

五、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娃娃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六、延伸活动。

1、说说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图片上的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2、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找出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为娃娃的身体涂色。

附儿歌:

我有一个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头发,

我到公园去玩耍,丢了我的布娃娃,

我哭我哭我大声地哭,呜呜哇,呜呜哇;

我找我找我到处找,找到我的布娃娃;

我笑我笑我大声地笑,哈哈哈,哈哈哈。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鱼》 篇4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体验游戏的快乐。

2、听辨音乐,并能用动作表现小鱼不同的动作。

3、游戏时,注意不要与同伴碰撞。

准备

1、组织幼儿观察小鱼游和小鱼吃食的动作,引导幼儿用双臂来表现小鱼游。

2、熟悉歌曲。准备一个鱼网和若干个小鱼头饰。

过程

1、熟悉歌曲《小鱼网》(一)。

师头带小鱼头饰走进活动场地,同时边唱歌《网小鱼》边做动作。“我是一条小鱼,河里小鱼游……”,“宝贝们,你们想和我一起玩小鱼的游戏吗?”(幼儿回答)。

师: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小鱼了,你们知道小鱼是怎样游的吗?

(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小鱼游)

引用幼儿动作来表现《网小鱼》,继续熟悉歌曲。

2、熟悉《网小鱼》中的曲一、曲二。

提问:小鱼都喜欢在哪里游泳?(幼儿回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回答)

那我们一起去小河里游泳,好不好?[播放音乐(一)(二)段]。

3、熟悉《网小鱼》曲(三)

师:小鱼游啊游啊,肚子饿了怎么办?

(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小鱼吃东西)

那我们一起去吃东西,好不好?(熟悉曲三音乐)

4、熟悉《网小鱼》曲(四)

你们听,抓鱼的人来了,他拿着一个大大的网来抓鱼了[听曲(四),感受曲四的急促和紧张]。

抓鱼的人要来抓鱼了,我们不能让他把我们抓住,我们要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赶紧游回家,或找个地方藏起来)

5、完整游戏(听音乐)

抓鱼的人走了,我们都出来玩吧。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活泼、舒缓、诙谐的特点。

2.通过游戏的方式,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3.能愉快而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

活动准备:

1.老狼手偶一个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

1.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2.幼儿倾听,熟悉故事角色

二、了解游戏规则,欣赏音乐小朋友,你们敢不敢跟着老狼到森林里走一走?

1.请配班老师先跟着老狼到黑森林里走一走。

教师套上老狼手偶扮老狼,配班老师在老狼回头的时候做捂嘴动作。

2.提问:x老师是如何走过黑森林的?

教师强调老狼回头时,只要不动,不发出声音,就不会被老狼发现。

3.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试一次。

三、 幼儿随音乐游戏,熟悉音乐

1.听音乐,幼儿跟随老狼穿过黑森林。老狼回头时,幼儿做捂嘴动作。

2.再次听音乐,幼儿扮老虎吓老狼。老狼回头时,幼儿学老虎叫声。

师:小朋友们都很害怕老狼,那你们知道老狼怕谁吗?

四、听音乐玩《捉迷藏》游戏。

师:和老狼一起来玩个捉迷藏游戏。

听音乐,和老狼打招呼:“哈罗”

今天玩得真开心,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吧。(离场)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感。

2、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一个呼啦圈

2、电子钢琴

三、活动程序

1、提问: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小鱼在水里是怎样游的?

2、学唱音乐一《小鱼歌》,边唱边做动作。

3、在会做小鱼游泳动作的基础上,引出音乐二的游戏。

a、先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b、介绍游戏的名称。

c、教幼儿倾听游戏中音乐二上的音乐,让幼儿注意听,这音乐象小鱼在做什么?什么地方像小鱼在游水,什么地方像小鱼在吃鱼虫,什么地方好象一个大鱼网来捕捉小鱼了。

d、请幼儿当小鱼,一位老师扮演捕鱼者。先唱小鱼歌然后随着音乐二做动作捕鱼者可用呼啦圈当鱼网。另一位老师可随时用语言提示。如:听到小鱼吃食的音乐时,可以问幼儿:现在小鱼在做什么啦?最后鱼网来捕捉小鱼时,可提醒幼儿赶快跑回自己的位子上,不让鱼网捕住。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能用自然的体态动作表现音乐的音响情绪。

三、积极参与节奏活动,体验与同伴用动作、表情创造表现的快乐。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

才能到达小猫的家。(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花开和蝴蝶飞舞的动作表现音乐。

2、 能根据教师出示标记的颜色进行结伴。

3、 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人手2条纱巾。

2、红色、黄色标记牌各两个。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苹果》

能用好听的声音,边唱边做动作。

2、探索花开的动作。

提问:你们看过花吗?花是什么样子的?花一开始就是开的吗?

3、教师将纱巾成团用两手握住,然后慢慢打开,引导幼儿观看“花”的开放。

提问:花是怎么开的?花儿什么时候全部打开?

4、幼儿随音乐做“花”开放动作。

(1)幼儿用手模仿做花儿慢慢打开动作。

(2)幼儿与老师一起做花开动作。

5、探索小蝴蝶飞舞动作。

(1)听音乐做蝴蝶飞舞。

(2)蝴蝶结伴飞舞。

6、完整听音乐表演。

7、 师生共同收纱巾结束活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变变变》的名称,熟悉乐曲的旋律。

2、能跟随音乐做出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变变变》;

2、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小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做动作模仿,了解乐曲名称。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猴子?你能用动作学一学吗?

2、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3、教师以故事《猴子变变变》引出乐曲名称。

二、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教师引导幼儿律动表演。

1、教师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欣赏乐曲,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2、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1)提问:小猴遇到小花猫时,变了几下小猫的动作?

(2)带着问题再次听音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示变变变。

(3)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还可以变成什么动作?再次跟随音乐做猴子变变变的动作。

(4)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不但要做动作而且要发出小动物的声音。

(5)教师请一名幼儿跟随音乐做变变变的示范,其他幼儿观看。

(6)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变变变的动作。

(1)猴子玩累了要休息,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2)请幼儿自由创编自己想变的动作并做以展示。

(3)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完成创编动作。

(4)请一名幼儿领舞,其余幼儿一起学做。

三、幼儿一起表演乐曲。

1、幼儿听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2、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起进行音乐游戏表演。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