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正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8-27 14:51:02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心愿,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认识注释,并能够借助注释帮助了解《儿童和平条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诗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注释,知道注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谈话导入

近年来,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我们随着画面到那里去看看。(出示课件)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法?

二、揭示课题,认识注释

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题和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课题右上方有符号)

3、教师引导:这是什么意思呢?那位同学在预习中弄明白了?打开课本55页,看“金钥匙”,自己读读看这是什么意思。

4、读读《儿童和平条约》的注释,看看它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我国石家庄市的刘玲同学代表我们中国儿童在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举行的《儿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上签了字。这个和平条约到底说了什么呢?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2、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评价,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3、各组代表发言、同学评价。

(总结:这首诗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4、学生集体读全文。

四、自学生字,交流释疑

1、和同桌交流一下,预习中你发现的这些生字的注意要点,提出问题,两人探讨。

2、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进行生字读音和书写的再强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稳重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再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

通过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够使学生明确读课问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锻炼了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

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

五、作业:

写一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一双新鞋》。

2.看到文题,你想到了什么?

a.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新鞋?

b.这是谁的新鞋?

c.这双新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学生还可以展开联想,从其他角度谈自己的想法。)

过渡:是啊,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新鞋,围绕它又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我为了赶时髦,向父亲要钱买一双新鞋。然而当我看到父亲脚上那双破旧不堪的旧鞋,想到父亲工作的辛劳,最终放弃原来的想法,为父亲买了一双新鞋。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关爱,展现了父子间深挚的情感。)

三、互动探究

1.浏览课文,想一想文题中的一双新鞋指什么?

学生回答:a.我想得到的路夫便鞋

b.我为父亲买的老款式鞋

2.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引导下读出各自的理解。教师指出,课题兼有二者,由二者的关联深化理解课题)

3.过渡:我是那么渴望得到一双路夫便鞋,一路上都想象着自己穿上路夫便鞋走路的模样。可是为什么最终决定为父亲买一双鞋?

4.学生简单回答。

5.对于我的改变想法,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再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去体会。

6.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各组倾听、指导。

提示:通过读书,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

7.学生汇报。

重点体会下面几句话:

a.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父亲露在外面的脚,他的鞋又旧又脏,左脚的鞋底已经断裂了。

b.我,我还是想买一双路夫便鞋。我小声回答,竭力不去看他的鞋。

c.穿上它,我就可以神气地走在校园里,成为时髦的男生了,想着这些,我心中一阵激动。

d.我不由想到爸爸那双旧鞋,想到许多寒冷的夜晚,他双脚冰凉地穿过城镇去给人家修车。他为了全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从无怨言。一时间,我心乱如麻,眼前那双路夫便鞋也在顷刻间变得暗淡无光了。

e.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我穿着新鞋在校园里神采飞扬、引人注目的样子,一幅是父亲那双破旧不堪的鞋。

8.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指导。想象当时人物心理,读出不同情况下人物不同的感情。如羡慕、犹豫、内疚、矛盾等等。

四、总结全文

1.你觉得父亲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人?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爸爸的爱以及爸爸对我的'爱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正在字读的基础上交流、反馈

3.情感、价值观

感悟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2.难点: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与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导:课文围绕一双鞋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2.出示生字词语与卡片

3.教师进行强调。

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1.教师指名反馈:读了全文,课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被什么感动?:被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父亲的爱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想想父亲对儿子的子和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什么?

4.指名反馈:父亲为满足儿子的愿望,把准备买零食的钱给儿子买鞋,儿子为爸爸的脚不再爱冻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为爸爸买一双最需要的鞋

5.讨论:爸爸很需要新鞋,为什么没有去买?

6.教师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俩都把对方放在第一位

四、总结全文

人间最美的情感是爱,母爱的无私,父爱的伟大。我们应该爱护、关心、体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望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重点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教学难点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查资料了解冬不拉这种乐器及相关传说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完后标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ín íng) 骏马(ùn zùn)

依恋 (luàn liàn) 匕首 (bǐ bì)

(2)把正确字填在( )里

一( )莫( ) 自( )( )勇 如( )如( )

( )( )不 安 ( )死 如( ) ( )眉 不 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三、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四、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五、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了解生字,正确读“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微笑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录音带《歌声与微笑》。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听歌说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录音,提要求:

(1)本文为什么以《微笑》为主题?

(2)课文中几次提到微笑?

再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相似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谈对文中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的身份证“的理解?

文章前五个自然段,都是提到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以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学生自由朗读,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的身份证“?你是怎样理解?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学生联系实际谈经历。

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