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正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4-04-03 01:18:11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关注生活体验,学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捕捉习作素材。

2.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3.学习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能把生活中的见闻说清楚,明白,注意突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教学难点: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于我们学过的第一板块的课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对我们的习作会很有帮助的。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板块学习了哪几篇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呢?(指名回答)

二、交流见闻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留心周围的生活变化了,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经历一些事情,有一些感受,才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生活中的见闻。

2.(板书:见闻)什么是见闻?谁说一说?怎样写见闻?继续板书:不拘形式的说写“见闻”是指看到或听到的事。将大家的见闻归类,明确习作的范围:休闲家庭、爱心校园、快乐街区、亲近自然、关注媒体。

3.无论是说还是写,都要注意这两点小要求,其实,在写其他作文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这两点,(板书:1内容真实2感受独特)

4.确定了写作要求,我们从哪几方面来进行写作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这几幅图,先说看到了什么,再说由这几幅图想到了什么。

三、例文解析

1.同学们,看书中给我们提供的另外几幅图片,说说图上内容。汇报。现在老师以第二幅图片为例,来赏析一篇例文。

《校园见闻》

走进校园,校园里的'景物跟以前一样,我我真想大声的喊一句:“啊!校园你跟以前一样美丽!”

我在校园里慢慢地走着,我的心里出现了一种幸福感,看!值日生已经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快步走向了教室,听见了教室里响起的琅琅地读书声,偶尔还传来一阵说话声。我走进教室,放下书包,拿起书本,加入了他们读书的行列,这一切可真熟悉呀!上课了,这时,我看见俩人正在说着话呢,他们在干什么?原来是某位丢三落四的同学在向一位同学借修正带呀,看到这样的情形,我心里想:我以后在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检查一下,看该带的东西带了没有,以防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的用,向其它同学借。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们班的小书迷高兴坏了,马上从书包拿出心爱的书看起来,瞧!刘丹就是其中一位,无论同学们怎么叫,她都不搭理。

啊!这真是一群有趣的同学呀!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2.指名读文。

3.谁来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比较好,好在哪里?4.师小结。

四、动笔写作

1.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把你自己的见闻写出来。2.指名读习作。

五、师小结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倾盆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守)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学生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学生能够基本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倾盆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肯定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开辩论“小女孩究竟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马上要展开辩论了,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单的批注。

2.同样意见的人自愿结组讨论。

3.辩论开始。在学生辩论时,教师适时点播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马线的红灯前,一动也不动地等待着,此刻周围既没有交通警察,也没有汽车行驶。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伞,任凭大雨把衣服打湿打透,直到红灯灭,绿灯这亮起来,才慢慢地沿着斑马线穿过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没有……也没有……来说女孩傻,也可能抓住这句话说小女孩是个文明的人。

(2)在辩论中师:没有警察说明没人看管,没有车辆通过,说明没有危险,在没人看客又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仍等到绿灯亮才走,说明她就是一个高度自觉的人。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小女孩仅仅是新加坡千百万个城市市民中的一个,你认为其他的人也会像她这样吗?请你读书找出根据。

5.生读书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两句话:

“既然红灯亮着,怎么可以跑过路口去呢?”

(1)这句话什么意思,把它变成句号说一说。

(2)课文中为什么用“?”呢?你觉得哪个标点好。(“?”加强了语气)

(3)指导朗读这句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让我们这样做。”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做”“怎样做?”

B朗读这句话。

7.听了吴小姐的话,亲眼看了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又亲自体会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样这个城市,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这里的文明。

五.作业

(一)自读课本相关课文读。

(二)朗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学习中感受到,应该自觉的去做,这样才能是一个文明的人。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能通过关键句子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从而理解“马”的形象和内涵。

通过比较、思考、讨论,能理解“自由”的内涵,初步形成尊重天性、崇尚自由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早上咱们做了预习,从头到尾读过一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读过两次的同学请举手,从头到尾把段落序号标号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的做法很棒!很对!因为,今天这篇课文可不一般哦,它是被人们公认的写马写得的一篇文章;今天这位作者,被称之为与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马的世界,去领悟天才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二、感受自由

1、文中写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分别是什么马?请用尽可能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

明确:驯养之马(家马)天然之马(野马)

2、作者更喜欢那种马?哪一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请找出文中的语句作为依据。

明确: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这是一种之美?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分析。

生:自由之美、奔放之美、团结之美、协调之美……

师:这些美都是天然之马所固有的,所以,这是一种天性之美,自由之美。

集体朗读——(注意语气——赞美,语调——轻快)

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

三、受尽束缚

1、这就是天然之马的美,美得自由,美得奔放、美得自豪、美得高贵。难怪作者说:人类所曾做到的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豪迈而剽悍的野马被人类给征服了,它变成了什么马呢?请结合课文前两段内容,从用途上说一说。

野马——战马、(赛马)、役马、宠马

2、征服后,它又是一种怎样的马?请对这两段的关键词进行圈点勾画,来说说——“一种可的马”?

生:役马——可怜、

师重点引导细读,并作出改动

原文——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改文——嘴巴被衔铁勒得歪在一边,腹侧留下好多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好多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打穿了。

(讨论后,要求带着重要朗读)

生:宠马——可悲(可笑)(可耻)

师引导——丧失自我,成了主人手中的万物。

生:战马——可敬(可怜)(可叹)

师:对主人而言固然可敬,但对自身而言显得可怜。

3、适时介入资料——臧克家《老马》全班学生朗读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这就是人工驯养的马,这就是一辈子在人工驯养下的老马,他的身体受到了——?(束缚、摧残)他的精神显得——?(麻木、不自由),好可怜的马!

四、回归自然

1、同学们,此时,老师突然想到,我们有必要赶紧放开这些被人驯养的家马,放掉手中的缰绳,松开他们身上的束缚,卸下他们背上的鞍辔,放开它们,让它们重回自然中。我想,这或许可以让它们在自然界寻找到久违的自由和天性……

2、学生讨论,能,不能,要求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教师适时做好评价。

五、思考原因

1、介入《肖申克的救赎》影视片段,思考:老布自由了吗?既然自由了他又为何自杀?难道是疯了?

2、学生思考发言,共同探讨“自由”的内涵,形成“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的共识。

3、介入“狱友”的话:“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起先你狠它,后来你习惯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长期的束缚,使其丧失了精神的上的天性和自由。家马如此,老布也如此;动物如此,人也如此。

六、结课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马》这篇作品的真正好处,作者其实在通过马来写——人,其实,马只是一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匹马,我们都有野马的天性,但我们或许都正受到某种束缚,怎样才能不丧失自我的天性和自由呢?布封没有讲,但他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解答:(学生齐读)

布封的时代是一个神学时代,人们的思想被挟制在不自由的空间里……

在“离经叛道”的声音中出版《自然史》……

在风格趋同的文坛中发出“风格即是个人”的声音……

让我们与布封一样,与野马一般——尊重天性、崇尚自由!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五月的青岛

花 五彩缤纷

海 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

人 充满朝气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