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8篇】正文

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8篇】

时间:2023-10-08 21:00:40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三备《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0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冒险尝草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甘愿冒险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初读教材可以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写的,可以将课文分为四部分,1走进古寺,2寺中谈苦,3月下记录,4区分药草。但是总感觉这样教会比较的散,整体的感觉不强,似乎没有什么亮点,相信所有的内容肯定有些内在的联系,每篇课文在无形中都有条线,只要抓住它,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串联起来,于是我反复的阅读教材,想找个突破口,但是似乎一直没有什么头绪,后来我尝试着抓住“苦”展开教学,从住,吃,行三方面来谈。这是个新尝试,我心中也没有底,不知道可不可行。今天上下来,感觉这条线似乎抓的不够,没有一抓到底,课明显被我分成了两段,后面一部分主要是围绕“工作严谨认真”,所以整课下来感觉流畅性不够,现在想想,其实从他的工作中也可以体会出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是整体把握上面欠缺的地方。

今天在阅读教学上其实也是很欠缺的,因为课文很长,对于教学这种课文,我明显感觉自己有点赶,生怕自己到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在感悟古寺的破败的时候,学生的朗读也没有很到位,如果运用多媒体标出重点的词语,再好好的指导一下,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几处的朗读指导也太匆匆了,以后一定会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另外今天在引导学生感悟个别词语的时候也不是很到位,例如从“笑着说”这个神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讲了很多,但是都没有讲到位,又从“挺”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也不是很理解,可能是我备课的时候把他们估计的太高了,在备学生这块没有做好,毕竟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李时珍编写《本草》时候的环境是不同的,他们不能理解李时珍吃的苦,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本去感受的确是教学本课的一个难点。

感觉今天的课还不成熟,可能是准备的时间比较的仓促。不足的地方以后会慢慢的改进的!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8080/blog/teacher/user1/valenny/archives//726.html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质疑课题

1,猜谜:他是明朝人;他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他曾编写了一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他是谁 (指名回答 板书:李时珍)

2,交流资料: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让大家去找找有关李时珍的资料,相信大家对李时珍还有更多的了解,现在谁来谈谈。(指名回答)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李时珍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历经千辛万苦,化了毕生的精力编写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惊世之作,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夜宿古寺)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4,读课题,质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读着这个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教师板书:为什么 做了什么 )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读好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在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我们平时不常见到的字词,我们要特别注意。(出示词语)

庞宪 行囊 轮廓 垒成 呃逆 胭脂 生嚼涎滑 笔墨砚台 断垣残壁

自由读 (大家自己根据拼音试着读一读,注意把音读准了 )

指名读(谁来试一试)

攻克了这些难读的字词,现在大家有信心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 一起把书打开到87页。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比较难读的句子,段落,可以做个记号,试着多读几遍。

2,学生初读课文 ,教师巡视。

3,交流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1至4小节

1,课文读好了 老师相信这两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了 那么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 请大家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2,交流答案:

(1)出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换一个词吗

错过了客店,难道就没有其他地方可住了吗

(2)出示: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你觉得当时李时珍师徒的心情怎样 (焦急)你能把这种焦急读出来吗 (指名读 齐读)

3,教师引读第三小节:理解"隐隐约约""轮廓",体会天色的确已晚。

指导朗读:读出师徒的惊喜。

4,学习第四小节:

(1)就在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前面出现了一座房屋的轮廓,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什么意思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的破败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画词语。

(3)交流关键词语 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 长满了青苔 厚厚的蜘蛛网

(4)齐读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破败:断垣残壁 很久没人住:长满了青苔 厚厚的蜘蛛网 危险)

(5)谁能通过朗读把古寺的这种破败,荒凉 ,危险读出来呢 (指名朗读)

(6)这样古寺你愿意,住吗 而李时珍却对弟子庞宪说。师引读"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你觉得李时珍在对徒弟说这句话时,语气怎样呢 (干脆 坚决)你从哪儿发现的 (就 !)

谁来读好这句话。

(7)这样破败荒凉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古寺,李时珍却毫不犹豫地住了下来,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 板书:不怕吃苦)再次齐读这句话。

5,李时珍这样不怕吃苦是为了什么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出示文字)

读完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查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路上他们会受哪些苦呢 (句式训练)

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有时 ,他们就 ;有时 ,他们就 ……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读出他们为了察访药材,一路所经历的艰苦。

四,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刚才的学习, 前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住进古寺后,李时珍师徒又做了些什么呢 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来解决。课后请大家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

课后作业:小练笔

一路上,他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有时饿了,他们就采点野果充饥;有时 ,他们就 ;有时 ,他们就 ……

教学目标:

1,扫除生字词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1至4小节,明白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通过古寺的破败感悟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实案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XX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4

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生:破败。

师:谁来具体说说破败在哪?

生:到处是灰尘。

师:从“到处是灰尘”,你知道了什么?

生:古寺很脏,已经很久没有住了。

师:是啊,这真是一座肮脏的古寺!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朗读句子。

师:这古寺还破败在哪?

生:“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师:具体说说看你的理解。

生:这座古寺的墙壁都快倒塌了,有的墙上还有窟窿,这是破败啊!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断垣残壁。

师:读好这个词。

生再读“断垣残壁”。

师:就在这断垣残壁上竟然还长满了——

生:青苔。

师:青苔一般都长哪啊?

生:河边,阴暗的地方。

师:是啊,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

生读句子。

师:还有吗?古寺还破败在哪?

生:“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蜘蛛网是一点点吗?

生:不是。

师:那是——

生:厚厚的。

师:谁来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

教后反思: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体会这是一座荒凉、阴暗潮湿、破败的古寺,感受条件的艰苦。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差,生活苦的?学生交流,在这里,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一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再次,语文课堂朗读指导也是重点之一。课上凭借有限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来说习得方法是关键,朗读也是如此。这样的朗读才能有效。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通过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我国古代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的心血编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曾称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李时珍。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经历。请大家拿起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李时夜宿古寺》(宿,是生字,它是宝盖头,代表一个家,这个家里可以住上一百个人,这个字就成了上下结构。在这里它读SU,它还有另外两个读音(出示三种读音)。意思是住宿,过夜的意思。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1、李时珍夜晚住在古寺中,那么他住在那干什么呢?出示要求。

2、、学习生字词。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很认真,文中有些词,大家能读正确吗?

指名读正音,齐读。

四(1)班的同学真了不起,字音读的非常准确。那这一组,谁能来读?指名1人读,

①出示第一组词: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修订《本草纲目》

△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 刚才我们知道,宿就是住宿,那行呢?晓和夜呢?这个词是告诉我们,李时珍师徒俩天刚亮就(出行),到了夜里才(住宿)。

△ 对,同学们真聪明,(那这个词有谁读懂了?) “饮”就是喝水,渴就是口渴了,“渴饮”就是口渴了才喝水,那么“饥餐”呢? 生:饿了才吃饭。

△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齐读)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行得苦)

△再读读这两个词,体会体会李时珍师徒俩的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修订《本草纲目》)出示读。

△ 刚才我们用拆字法,逐个字组词再串联起来,理解了“晓行夜宿”,你也能用这个方法来说说“察访”的意思吗?察是察看、考察,访;寻访、访问。连起来就是考察寻访的意思。课文中指李时珍通过观察访问对药材进行调查。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一天晚上,因为一心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古寺呢?谁来读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灰尘 破庙 断垣残壁

△读完,你仿佛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从这几个词,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住的很差。(住得苦)

△出图,看,这就是断垣残壁的破庙,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 (断垣残壁),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哪一自然段描写了寺庙的破败,(第四自然段)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请同学们看书上的这幅图,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此时,他们在干什么呢?(亲自尝草药)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9-12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种草药?(指名说)

△出示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草药的名字。

△那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呢?怎么去辨别他们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A这些词刚才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这几个词都读的很准确,B这几个词刚才有同学没有读好: 胭脂草 捣烂 呃逆 涎滑 端详 扯下)(理解“呃逆”)

△这些草药大多都是苦涩难咽的,甚至是有毒会导致中毒身亡的,但李时珍却亲自品尝,可见品尝之苦啊!板书:品尝苦。

△想认识一下这些草药吗?(出示图,看一下)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可以再深入地区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花了27年的时间,日日夜夜地奔波着。

三、再读课文

1、下面我们继续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的那个夜晚,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件事的。

2、指名交流。

3、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给课文分分段。

指名说。

4、学到这,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5谁能把这几句话读短,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

6、指名1个人来说。是不是觉得难度?想知道我是怎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吗?

指着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7、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其实很多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们看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借助题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写字教学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写3个字。

写“煮”砖”“尘。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怎么样把他们写好?

2. 指名说。

3. 说到那个字,老师写哪个字?学生描红,描一个,写两个。

五、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走进《李时珍夜宿古寺》,学习了生字词,学会用拆字法来理解词语,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李时珍师徒俩承受了那么多的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行得苦 住得苦 尝得苦 记的苦 吃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堂实录 篇7

今天学习了课文,在教学时抓住了一个“苦”字提领课文第一、二部分,觉得效果不错。特记下其中片段:

师:同学们,李时珍带着徒弟四处走访,你们觉得他们苦吗?

生:苦啊(不苦!)

师: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主要读第一到第八节,你觉得有必要,也可以读读全文,抓住关键的地方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仔细读书,不时与同桌交流着)

生:我觉得他们生活得很苦,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的古寺很破败,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佛像上有厚厚的蜘蛛网。

师:你知道“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是“垣”是“墙”的意思,“断垣残壁”应该是“墙壁倒塌”的意思。

师:是啊,倒塌的墙壁,厚厚的灰尘,那么简陋,那么荒凉,所以作者说这是一座(齐答)“破败”的古寺。

生:我要给补充,说不定古寺的屋顶上还有个破洞,古寺里还经常有老鼠蟑螂出没,怎么会不苦呢?

生:我觉得他们不苦,李时珍笑着问他的徒弟“觉得苦吗”,能笑着说明他不觉得苦。

生:另外李时珍说“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认为这值得,就不苦了。

师:可见,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生:为了老百姓,做什么也愿意,苦也不怕!

生:这只能说明他不怕吃苦,事实上的确是很苦的。“先生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挺”就说明生活苦,很难熬,另外“长年累月”的奔波难道不苦吗?

师:知道“长年累月”的意思吗?“累”的意思呢?(回答略)

生:我还想说:“住在庙里,哪能和住在家里比呢?”住在家里吃好的,穿好的,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可现在只能啃干粮、喝泉水、住破庙,连桌子也是砖头垒起来的。

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又“走了好几个月”,现在连住店也错过了,我想他们不仅仅今天是这样,而是一直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真是很辛苦。

生:但是李时珍并不认为这样苦。

师:大家说德都很不错,尤其能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老谈自己的体会,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带着他的徒弟出去察访药材几个月的生活,的确很苦,然而李时珍却并不觉得苦,那是因为——

生:他不怕吃苦,他要为老百姓修订《本草纲目》

……

思考:本来在组织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时候,就发现学生的想法很多,并且很有自己的道理,所以我告诉学生,只要能说明理由,并且让大家信服,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方法都可以。

所以在教学第一、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抓住一个“苦”让学生去读书。有了这样一个提领性问题,学生的读书就有意义了,并且读得深了,一部分学生通过字词句来说明“李时珍察访药材的生活是很苦的”,课文中有大量相关语句的描写,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就有机穿插有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如“断垣残壁”、“长年累月”、“饥餐渴印”等等;一部分学生抓住李时珍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李时珍不觉得苦”,由家里生活和古寺生活的对比,由苦和“不觉得苦”的对比,由因“万民得福”而觉得值得的体会,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李时珍的以苦为乐、愿意为民造福。

让孩子能深入读语文书,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契机,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去读书、去思考,去获得成功。

备《李时珍夜宿古寺》 篇8

为了迎接校内公开课,我今天借班试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了促进自己成长得更快,还兴冲冲地去王宁主任那里借来了小摄像机和支架摆放在教室后面,刘芸老师则又当听课老师,又当摄影师。

课上完了,感觉不错,挺顺畅,但是一评课,我才发现自己问题太多,以至于不敢回头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不管怎样,前进的道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认真总结、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该做的。

听完刘老师与余老师的评课,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对词语教学的把握不准

(一)对词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

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的。比如说在讲解“晓行夜宿”时,很多孩子已经说出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的意思,也知道“晓”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导孩子通过与“春眠不觉晓”相联系,理解“晓”是“天刚亮”的意思。实际上字典中也明确说明“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了。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认知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但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生字生词具体教到什么程度,还要靠老师的摸索与总结。我不断对自己说:“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二)对词语教学的方式不够熟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与讲解的方式。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我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这样的方法不仅耽误了我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课后余美丽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时说到,如果要稳扎稳打透彻讲解生词,最好的方式是随文讲解,因为课标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词深入讲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那么课前一定要有“预习导航”来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字词读音与意思,老师在上课伊始快速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三言两语点拨重要字词即可。由于一些实际情况,我一直没有将“预习导航”提上日程,这样耽误了些许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学顺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顺序是以“苦”为核心,引领孩子分别找出“行”“住”“食”“记”之“苦”,而“记”的部分因为比较多、比较杂,所以我把“苦记”部分割裂开来,明确指出“自由朗读1~7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苦在哪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在此同时由于孩子找的比较乱,我并没有用ppt展示相关文字内容,也是考虑到作为新老师,课堂上可能稍显慌乱,ppt展示的经验不足,怕出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没有准备有关ppt文字。事后我考虑了一下,ppt出示孩子们找到的文字,并把重点字词用红色标记出来,也许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反复品赏朗读也更有益。

那孩子们找到的关键内容比较乱怎么办呢?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是使用超链接,实际上我也经常在ppt中使用超链接,但是超链接很容易出错,所以我选择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逃避、退缩,也许这样的态度是个严重的错误。而且,孩子们找得乱,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老师应该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化解混乱。比如说,有个孩子找到了“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他认为这是“苦行”的表现,这时,我引导同学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体现呢?这样,将“苦”总结为三类,有条不紊。

而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将课文上得尤其的乱,后来总结原因,也许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并没有预设好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好适当的引导。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堂经验和必要的反思与记录也很重要。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勤能补拙。

三、课堂废话太多

从小就讨厌啰嗦的'老师,没想到自己就是个啰嗦的老师。我是怎么成长为“啰嗦的老师”的呢?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学的课堂上,讲台地下坐着的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调皮鬼们,哈着大大的嘴巴,天真无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解释再解释,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就成了一个总也说不完,总也不放心的老师,也就是“啰嗦”的老师。

即使是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语言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课本里的很多情境他们并不能理解,词语用在哪里他们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办?怎么办?我不停地企图去解释。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师。

没有这节公开课,也许我会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余老师告诉我,认清事实多么重要,四年级的孩子只能理解这么多,不理解的讲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无需赘述。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没有提出过多过深的要求。感谢这节课,感谢两位听课老师!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