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虎门销烟》【优秀3篇】正文

《虎门销烟》【优秀3篇】

时间:2023-10-01 19:22:58

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那么你知道虎门销烟的经过有哪些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虎门销烟》【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虎门销烟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认识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资料,还有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愿意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痛苦,谁敢在当时挺身而出,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伟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注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认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注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小组内互相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仔细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朋友,如果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虎门销烟》 篇2

训练点一:

认识场面描写。课文的第二节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有景物有人物,在学习这一节时,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场面”,再通过朗读感受场面描写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一节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联欢场面等。

训练点二:

学习第三节,让学生懂得“言之有序”,恰当用好“先、再、然后、接着、又、最后”等词。并提高要求,准确使用动词。文中的动词有“灌、撒、抛、倒”等。可以请学生说说,再举例子,最后请学生自我选题练写片断。如:

开始做房子相框了,我先把模型上的各部件沿着黑边剪下来,按照山线和谷线折好,这一部非常容易,我很快就做好了。我看到房顶上和房体上有两条黑线,就拿起小刀细心地划开,接着,我把房体上的白色部分涂上胶水,把烟囱从刚才用小刀划开的口子处穿过来,再把它们粘起来,我使劲用手捏住,等它们粘在一起才把手松开。

训练点三:

课后第4题目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深意。可以这样让学生随意写,也可以让学生先描写动作、外貌,再用排比句来写,最后赞美林则徐。如:

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只见林则徐巍然端坐,在火红的晚霞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他身着朝服,头戴官帽,一双浓眉微微皱起,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远方,他紧抿双唇,手捋胡须,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我仿佛看到被老百姓挤得水泄不通的海滩;仿佛看到健步登上礼台的林则徐;仿佛看到可恶的鸦片被投入到销烟池内。我仿佛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的礼炮,仿佛听到鸦片被销毁时的“咕嘟咕嘟“声,仿佛听到激动人心的欢呼声……啊,林则徐,你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你虎门销烟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虎门销烟》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关键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虎门销烟》。(幻灯片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们已经知道虎门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了吗?(广东省东莞市);“销”是什么意思?(销毁);这里的“烟”你知道指什么吗?(鸦片);你了解鸦片吗?(幻灯片23456)。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感受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情景吧。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幻灯片7)

读完生字词后学生齐读课文,如果有读错字音的老师及时纠正。

二、精读感悟

1过渡:说到虎门销烟这件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天的虎门寨与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指名说,理解“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说明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

为什么会这样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和隆重。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

(说明仪式很隆重。)

(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销烟的场面,在表示销烟顺序的词语下面加“· ”,在表示销烟动作的词语下面加“波浪线--”。

(2)指名汇报(先—再—然后)(撒—抛—倒)

出示课件(幻灯片8)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销烟经过吗?(试述用上先-再-然后)

(4)你能用先-再-然后再说一句话吗?

师:看着鸦片在销烟池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现在,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有什么表现?

指导朗读。(学生模仿老百姓)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范读,找出有关数字多读两遍。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什么?

( 说明销毁的鸦片数量多。)

过渡:此时,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鸦片的危害,非禁不可、非销不可,林则徐销得好、销得对,可谓大顺民心、大快人心。

6、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一举两得:打击了外国的侵略,表明了中国的不可欺侮。

7、小结:

虎门销烟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禁烟的决心,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将永远载入中国的史册,它是中华雄狮觉醒的标志!让我们铭记这一幕,牢记这一天 ----- 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齐读第一自然段)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把这一幕雕刻在了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出示幻灯片12)

三、练习(幻灯片13)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