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优秀6篇】正文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09-09 21:46:37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写一件事情,写作方法。

2、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3、调动多感官,叙述清楚,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把事情说清楚。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指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2)

(板书: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二、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板书:找规律)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出示课件3)

◇我觉得不要把一件事情用一个长长的段落写完,这样,让阅读者感觉思维疲劳,读不下去,要把一件大事分割成小的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段来写。(出示课件4)

3、出示《风筝》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作文选材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事情,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4、出示《麻雀》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5、读了四个小朋友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第一个小朋友和第二个小朋友交代了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第三个小朋友总结了要合理安排记述顺序;第四个小朋友讲了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

三、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看图进行场面描述,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等)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就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向前冲。我们班的小刚同学大显身手,勇往直前;其他几个跑道的运动员则紧追不舍。拉拉队员们则拼命地喊“加油、加油”。只见小刚就像一架加足马力的战车,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快,没等其它跑道的'运动员追上来,就一阵旋风般最先到达了终点。

【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做家务的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她先用牙签把虾仁背上的一根黑色的筋一个一个挑出来,接着把虾仁在清水里洗干净后,放在菜箩里将水沥干,装进碗里;然后她把黄酒、生粉、盐、鸡精和蛋清放入碗里与虾仁一起搅拌均匀,放在一边等待下锅。(出示课件6)

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炒虾仁。她先点着火,然后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冒烟时,只听见“哧啦”一声,妈妈将虾仁倒进锅里翻炒,等虾仁从原先伸展开的样子变成头尾相连的圆圈,从透明的颜色变成深红色,像一个小红球时,就说明虾仁熟了,“炒虾仁”的气味香气扑鼻,闻的我只咽口水,心想:好香啊!真想马上尝一口。这时,妈妈说:“可以出锅装盘了。”妈妈的这一句话,停止了我的想法,只看见妈妈在锅里撒了一点葱花后,就把又红又嫩的虾仁装盘让我端到餐厅去。(出示课件7)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成果。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找规律 说一说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了解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用一段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明白。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明白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但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会有欠缺。

教学准备:

“交流平台”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为让交流有实效,可指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用简单的提纲先写下来,交流时再围绕提纲发挥。“初试身手”要不限字数,鼓励学生把图片内容说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把事情写清楚。

2.初步了解写一件事,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

3.能用几句话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对着提纲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一件事进行讲述,享受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将如何写一件事的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师:本单元学习内容汇总的课件。

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学习的`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发现。

2.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

3.学生围绕“如何写一件事”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写一件事的要点。

(1)交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

(2)写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束。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4)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

4.教师小结记事几个要素。

二、初试身手

(一)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1.分组交流图片内容,并尝试把图片内容讲清楚。

2.教师指导学生说内容。

(1)先说图片上画的内容,再发挥想象把内容说清楚明白。

(2)想象要在图片的内容上展开,要合理。

3.学生上台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二)观察家人烧菜、擦玻璃或做事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1.刚才同学们学习展开学习把图片内容说清楚,现在我们来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动作写下来。

2.回想家人做某个家务时顺序,用上恰当的表示细作的词语把这个过程写出来。

3.学生动手写,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4.教师小结用一段话写做某家务过程注意事项。

(1)用上表先后顺序的连词。

(2)用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写清做家务的过程。

(4)写完后认真修改,看是否写清楚明白了。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导入()分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内容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mǔ mù)吟诵(yín rén)瑟瑟(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吟()似()

暮()拎()拟()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日暮、吟诵、拎水、似乎、拟人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呢?为了实现志向,你是怎样努力的?

生说说自己的。志向,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努力的。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豆子也不例外,这不,文中的五粒豆也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全班交流作者的资料。

课件出示: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设计这个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来检验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生试学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和会写字,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易混字和易写错的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豌 按 僵 预 揭 啪 苔 囚 框 溢

会写字:豌 按 舒 适 恐 僵 硬 枪 耐 探 愉 曾

教师指导:“僵”读“jiānɡ”,“囚”读“qiú”,这两个字注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写错。“愉”右边第三笔短横不要写漏。

2.学习一篇课文,理解词语是很重要的。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是通过什么方式理解的。

生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我们要理解词语的意思,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等。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师生共学

1.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师及时作出评价。

2.角色体验。

先默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童话中五粒豌豆的语言及内心活动。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3.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深入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豌豆分别有什么性格特点?它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生读课文,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师总结。

课件出示:

第一粒豌豆: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被鸽子吃掉了

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落到了水沟里

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也被鸽子吃掉了

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带来生命的曙光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

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自评自改,使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难点

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写出家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同学们也已经完成了习作。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习作要求,根据习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习作。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方式去修改。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自读自改,完成习作。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否真挚。

三、再次交流,布置作业

1.指名读修改后的习作,引导学生交流改后的感受。

2.布置作业。

回家后,将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