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4-05-23 14:10:58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怎么样才能更好教好这篇文章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可爱的小编惊云给大家收集的5篇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忆江南》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 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 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范读激情,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 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 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 指名读。

② 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 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 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 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 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 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忆江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 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忆江南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使学生感悟着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对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进行想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春天又一次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一首诗、一首歌来描绘。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写了一首《忆江南》(板书)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出示课件)

教师简介词

师:今天,老师就请这位诗人带大家去那个处处小桥、流水、人家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将带我们在他的千古名作《忆江南》中,去细细地品位江南的美,还等什么呢?赶快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赏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轻声的读读这首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理解诗句后赏读诗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词的大意,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试试看,请同学接着老师的话读词前两句

谈对江南的美,并回忆关于江南的诗句。再次引导读词前两句。

过度:同学们,这首词中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找出那最美的风景读给大家听

板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学生谈对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的理解并带着这份情感来读这两句。

(2)、出示课件,观江南美景

再次感受江南的美,并引导学生读出美。

(3)、江南的美景真是无法用语言能描绘的,我觉的唯有歌声才 能将它的美充分抒发出来,让我们一起去聆听着美妙的歌声。再次感悟江南的迷人。

3、关注标点“?”

师:在古代,所有的词都没有标点,这标点是后人为了读停顿方便,加上去的。既然是后人加上去的,老师不禁要问,如果让你给最后一句词加标点,除了加问号,还可以加什么?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读出来。)

4、深入探究,体味深情。

师: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江水都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为什么白居易却觉的如此的美丽?

出示课件:了解白居易的经历。

他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带这这份情感再读全词。

五:阅读拓展,延伸情感。

师:这么好的江南,仅用一首词怎么能说得尽,道得完呢,所以白居易又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出示:忆江南三首词。整体感悟。

小结:白居易的江南情深刻于心,江南的好也将永留我们心田,如果你也对江南有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那么带着这份情感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这三首词。

《忆江南》教后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的探究,既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机会,也使学生对江南的美景的认识和感知更加丰富,特别是对江花、江水的引导使学生感悟着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但在授课中,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对江花、江水的谈的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丰富,品位语言的魅力还不够,因此,今后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也多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为今后扫除阅读障碍,奠定基础。

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板书:忆江南)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⑷ 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⑸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人教第十册《忆江南》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教学初衷: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首古诗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

1、借助资料或注释,了解词的意思,初步了解诗词常识。

2、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3、读千古名句,想象画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读出词的韵味,运用多种方法背诵《忆江南》。

2、体会词的意境,想象词所描写的画面教具:投影图片、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 】

课前诗代表起诗(录音)播放古乐导入  :

师: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以前我们学了很多古诗,谁来说说古诗有什么特点(学生)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从古诗积淀练习入手,创设古文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白居易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词大写红色忆江南唐白居易)

一、初读词、了解词、作者

1、看板书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师补充)

经过了预习,同学们查找了资料,谁来回答一下。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50多岁时先后在苏杭出任刺使,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到洛阳还常回味,这首词是他在67岁时追忆江南生活而作)

生:我想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生:我想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作品(《琵琶行》《长恨歌》)

师:《忆江南》是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这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从学生质疑导入  ,解决学生最想知道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性。同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搜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进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感谢这些同学查找的资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长了见识,日积月累,相信你的文化底蕴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篇白居易的佳作忆江南呢?俗语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着词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副美丽的图画,好吗?

2、播放男女版本的配乐词朗诵,听男版想象江南风光:

(课件一)听女版与文中插图对照,看是否和你想象一致。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通过听音频范读文件在脑中形成映象,注重学生自主感悟不迷信书中文字插图敢于比较〗

3、(课件二)同学们想读了吗?

4、师领读,学生跟读。

〖忆江南是小学四年级刚刚接触词,如直接放手学生试读难免会有失偏颇,教师的领读应该是必要的。〗

5、同学们读得不错,还想读的更好吗?(想)怎么办呢?理解词义可以使我们更有感情韵味的读好这首词。

二、赏析《忆江南》

1、借助注释小组讨论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推敲词句、小组同学要作到有议有评:

指名汇报词语的意思。指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指出“谙”“蓝”的古今异义)(指出比喻“红胜火”“绿如蓝”)(指出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仗工整,描写生动)(“好”与“忆”的对应)(板贴注释内容)

〖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小组合作有目的有分工〗

2、小结:

忆江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白居易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能读出来吗?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词,看谁读的最好:

(找伙伴,找老师共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找听课老师读,摇头晃脑读、表演读。小组分配读)指定评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中感悟,读中促讲,读中发展学生能力都需要教师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浓厚。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有可能深入〗

4、老师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欢这首词,还配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

(播放吉他版《忆江南》)、(课件三)

〖古代的诗歌往往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现代人也愿意化用古诗填词作曲,这又为我们学习古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渠道。学生们陶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将诗了然于胸〗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还想吟一吟,好吗?我选择给自己配上古筝伴奏读。给我评评好吗?想欣赏一下江南美景吗?

〖给老师评读将使学生的品读积极性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浓厚〗

三、观赏江南美景的录象

(课件四)师:此时此刻,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设立开放性话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做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画,歌,做词)(布置为课后作业 )

〖作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其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古诗作为一种古代的文学形式,优美、简洁、凝炼,容含度高,跳跃性强,和今天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区别‘再学完古诗后,让学生在原诗的基础上仿写,作到升华理解〗关于忆江南老师还有些知识补充,你们要听吗?

三、知识的延伸

1、说明忆江南实为上下两篇(课件)

2、介绍两篇《忆江南》(课件)

3、最后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查找有关资料,和同学们在课间交流一下。(课件)

德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白居易、李白一样的大词人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