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姥姥的剪纸 教案【优秀3篇】正文

姥姥的剪纸 教案【优秀3篇】

时间:2023-12-22 00:13:18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姥姥的剪纸 教案【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1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我是宿迁的老师。介绍宿迁。宿迁有哪些名人。

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师:将这句话送给你,送给老师们。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姥姥的剪纸。

读课题,读深情一点。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的剪纸给我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师:说感受

生: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喜爱自己的家乡。

生:知道了我非常喜欢姥姥的剪纸,这是我与姥姥的情感通道,加深了我与姥姥之间的爱。

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

生: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

生:姥姥的剪纸无可挑剔。

师:能不能一个字说白了说透了,在书上找一找。

生:一个“神”字。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

生默读课文。

交流。

生:从啧啧赞叹看出别人都对姥姥的剪纸啧啧赞叹,说明姥姥手艺高超。生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我也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也读一读。

生:从“剪个……”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活灵活现。

师:这样写就化静为动了,请读一读。

生:“便要什么有什么”看出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惟妙惟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姥姥的剪纸。

配乐欣赏剪纸作品。

师: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更有情了。

生个别读。

生:从普普通通中看出把平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作品。

生:我从第四段看出,无可挑剔,没有办法从细节指责,从中看出姥姥的剪纸的神。

师: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

生:身临其境

生:全身心投入了。

生重新读词,读文。

指正:沙沙声,强调:悦耳

生再读。

师:最后一句读得特别好。

生:我从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水平高。姥姥的剪纸是惟妙惟肖,深入人心。

生:从无可挑剔看出她的作品是十分完美的。

生:“摸着剪窗花”说明水平高。

师:此时我是什么感觉?

生:敬佩,

师:哪个词看出

生:服了,呵,

读一读。

师:还可以怎样读这句话?

生读,再读,

生:读出内心的喜悦。

师:读出你的喜悦。

生读。

生:读出了我的喜悦。

生:我十分惊讶。读文。

师: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你都快把奶奶的眼珠子看冒了,说得这么容易,功夫可不简单哪。

奶奶的手像……引读。

再读“无论何时……”

师: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

生:是“拴”字。

师:同学们找得真准。

拴过东西吗,怎么拴?

生:牢牢地系住。

师:这里指用什么拴?

生:用姥姥的剪纸拴的。

师:细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

生默读。

生: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

生:草地上啃青草……

生:蹦跳的……

师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生个别读,我仿佛看到调皮可爱的小兔子骑在勤快的老牛身上。

生:我仿佛看到小兔子蹦的跳到老牛身上

师:表现了小兔的调皮。

生:小兔舒服地叭在老牛身上。

师:真舒服。

师: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姥姥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像老牛与小兔。

生:姥姥的生肖是牛,我是小兔,所以仿佛看到我与姥姥在玩耍。

生:我仿佛看到姥姥与我在快乐地生活,我可以趴在姥姥的背上休息。

师: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

生读(两个)

师:就这样细细地读,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

生:牛与小兔在草地上,牛温柔地看了小兔一眼,长叫一声,叫声里有对兔的爱。

生:我会看到老牛把好的青草留给兔子吃。

生:怜爱

生:亲密无间

生:对小兔的关心。

生:小兔很快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师:什么样的老牛?

生:拉车的……

生:勤劳

生:敦厚

生:温顺

生:关心小兔的老牛

师: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指名完整地读这一段。

师:你仿佛把我带到了美好的童年,但是,我总要长大,中学,大学,我总要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

生读。

师: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思念。

生:仍然十分爱我,想念我。

生:期待。

生:希望。

师: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个别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

师: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生:孩子,早去早回

师:嗯,这是纯朴的愿望

生:不要忘了姥姥啊

师:会永远想着你的

生: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生:以后在外工作,别忘了常回家看看

生:要注意身体啊

生:别忘了姥姥的剪纸啊

生:长大了,要更懂事

生:注意身体,别着凉了,多穿衣服。

师:那我会说什么呢?

生:会记住你的话的

生:不会忘了自己有家乡

生:会永远记住奶奶的剪纸,想着你的。

生:我有空会来看你的

生: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与温顺敦厚的老牛会一直在一起

生:无论走多远,会记得你的

师: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忘不了……

生:忘不了姥姥的爱

生:忘不了姥姥的慈祥的笑容

生:忘不了姥姥剪纸时悦耳之极的声音

生:忘不了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师: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

生个别读,

师: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我们的心,我们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静静的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感受。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神的是姥姥的剪纸,背后是浓浓的情。课后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冰心奶奶的《荷叶与红莲》

下课。

板书:

姥姥的剪纸

神   拴

有声有色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作者的这些遣词造句也很有地方特色,很有“嚼”劲啊!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起姥姥的人物形象,并通过用心品读语言文字,在鉴赏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对文中具有浓浓的北方风情的词句表达效果,有所感悟,并对习作语言表达有全新认识。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对姥姥的形象有初步认识;品读、揣摩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鉴赏作者充满情味的语言表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搜集交流,揭题质疑。

1、师: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国,东西南北,都拥有具有地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就是其中一朵奇葩!(板:剪纸)

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

组织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或剪纸,师作随机点评,或鼓励生养成将资料进行筛选、记忆的习惯。

2、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姥姥的剪纸)

3、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师点评小结:课题是“姥姥的剪纸”,感觉课文也许不只是在写剪纸,更是在写姥姥。出示学习目标一:默读课文,思考姥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人物形象)

二、初步感知姥姥形象。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后大堂交流,师随机板书:

技艺高超、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剪纸传情

△若学生读不到第三点,则引导生读§6:

同学们对姥姥的认识,了解越来越丰富、深入了,请你自由训练读第6自然段,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

交流后引导:姥姥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弥漫着剪纸的喜气。剪纸已成为姥姥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重要的生活内容。对此,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板书:热爱生活。

三、品读语言文字,揣摩语言表达。

1、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姥姥,让作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及那剪纸声,心中便荡漾起一种温暖的情感来。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出示学习目标二)品读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是如何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

2、师:姥姥的这些特点,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怎样将姥姥的这一特点写生动形象的?(板:语言表达)生自由朗读品味,读书批注,四人小小组学习、交流,大堂汇报交流:

(1)技艺高超

a引导第一段中“左邻右舍”、“都贴着”、“心灵手巧”等词句谈如何表达具体?

师点评:开篇就将一个充满喜气的小屯子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感受到姥姥剪纸记忆高超深入人心。(板书:开篇总起)

b“一把……无所不做。”(出手句段)这是作者正面描述: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可在姥姥手中一切都活了。如此逼真、栩栩如生。这么一比较,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c“我从小就听人……能打鸣。”(句段)这是从侧面描述,也是屯子里人形象的夸张。足见姥姥的剪纸已深入人心!

(板:正面描述、侧面表现)

d作者那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仿佛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心境呢?(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表现出对姥姥的敬意、怀念,我们心中也升腾起一种赞美之情)。

引导朗读好§1、2

e§4~5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板:生动事例)我故意刁难姥姥,可姥姥仍剪得形象至极。此时的作者,真是心服口服,我们的心中有何感慨?交流后,引导读好§4、5两段文字。

f§7~13剪纸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也表现出其技艺高超。(此时,稍作感悟,主要归为第四方面时再作深入学习)

(2)勤劳善良

师:同学们用心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作者满怀着对姥姥的情感,生动细致地表现着姥姥的特点。你还对姥姥的哪个特点感兴趣?品一品作者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a、“慈祥的姥姥……薅草……”

写出了姥姥人缘极好,做事干脆利落、爽朗善良、着重于动作语言描写(板)

b、走进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眼前看到一幅生动的画面。能读好这段文字吗?

3)热爱生活

a、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朗读,说说理解,再思考:作者怎么具体表现出“总剪,熟能生巧”的?

b、交流中出示句段㈠:“数九隆冬剪……摸黑剪”

联系生活谈体会:姥姥的剪得多、时间长、长年累月练习使姥姥的技艺娴熟……之后朗读句段。

c、出示句段㈡:“姥姥的手就是……手指。”品评这一比喻如何表现出姥姥的这一特点的?

d、你能体会出剪纸在姥姥的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吗?交流:剪纸,已成为姥姥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了!

e、联系这两句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再说说文中出示句段的理解。

f、其实,作者在描写同一个事例时,充满情感的语言展示了姥姥很多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字是最有魅力、富有内涵的,引导读好§4~6。

(4)剪纸传情

a、读§7~12,作者是如何表现姥姥借着剪纸在表达着对我们的关爱与期盼的?

读后交流:

①“我”看不懂剪纸的内容,不解地发问,热情地交谈,表现出姥姥对我的亲昵、关心。

②想象,也许姥姥还给我剪了哪些关于小兔子和老牛的故事?

③姥姥只是剪着玩耍的兔子、干活儿的老牛吗?

交流:其实,姥姥是在借着剪纸表达对“我”的喜爱、呵护,传递着对我浓浓的亲情。

师引导:表面上看,这些语言文字都在写姥姥对我的喜爱,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悟到了什么?(“我”对姥姥勤劳善良的赞美、对姥姥依恋之情。)

师:这样内涵丰富的语言,我们该怎样读好它?先自由练读§7~12,再指名读

b、指读§13

①“我”与姥姥浓浓的亲情伴着我的成长经历。当我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眼前、梦境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我的心境会变得如何?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感受的?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言文字谈。

②满怀着依恋、不舍、思念,读§13。

四、捕捉字眼,感悟语言风格、民风民情。

1、读着这篇课文,总有一种浓浓的地方风情风味扑面而来。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看看本文哪些字眼、语句很有当地的特色,你是怎样理解的?

2、引导学生捕捉住“小屯”“派啥用场”“乐颠颠”“纳鞋底”“按冒”“准头”等词语,“剪猫像猫……”“洗衣服……”“姥姥的手就是眼睛……”等语句谈意思以及表达效果。

五、学习反馈,提升认识。

1、学到这儿,你明白用“姥姥的剪纸“为题,有何含义?

交流:剪纸不只是指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更是姥姥与“我“情感的桥梁,是寄托着情感的载体,也表现了姥姥其人。

2、学习这篇课文各方面有何收获?尤其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何改善?

3、巩固练习:

a、抄写生字词,背诵最后两段。

b、补充习题。

c、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附板书:

姥姥的剪纸

人物形象 语言表达

技艺高超 开篇总起

勤劳善良 正面描述、侧面描写

热爱生活 动作语言

剪纸传情 生动事例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篇3

[案例]

师:这是我们对姥姥的一个初步印象,让我们再读课文,姥姥的形象就会更加清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现姥姥心灵手巧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你的体会。

生读。

全班交流。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姥姥喜结善缘,剪出来的窗纸贴满了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

生2:左邻右舍的窗户上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奶奶人缘好,有求必应,同时也告诉我们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子,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师:哪些词体现了奶奶的心灵手巧?

生:“普普通通”、“翻来折去”、“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评价一下,他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

生:“无所不能”读得好,“普普通通”还不够。

师:你能再把他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还有什么句子?

生:我从小就听人啧啧称赞:“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出示各种剪纸)

师:你看,这就是姥姥的剪纸。你也找到这样的句子了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姥姥剪什么像什么,真神了。

生2:我知道别人一直对姥姥啧啧称赞。

生3:姥姥竟然能把纸剪活了,真神,我真佩服她!

师:说得真好。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姥姥能把普普通通的彩纸剪纸栩栩如生的东西,这多神啊!你能把这句读好吗?

生读。

……

[反思]

语文课程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个《姥姥的剪纸》片段教学重点讲解姥姥“心灵手巧”,我觉得这一部分上得很精彩,使整节课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着姥姥“心灵手巧”,自己找句子,自己体会,并把体会写在相应的句子旁边。这样,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姥姥剪纸技艺之高超跃然于纸上。在分析句子的时候,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但这个体会并不是漫无目标的,老师在学生问答的时候,总提醒“心灵手巧”这个词语,让学生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能更详细地品悟课文语言、学习语言,懂得抓字眼、抓中心词来学习,有效地训练语感。

古人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训练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作者起伏的情感。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到姥姥剪纸技艺之高超,对姥姥的敬佩之情也随之而生。也能更好地体会到姥姥对孙子浓浓的关爱与期待,以及作者对姥姥拳拳的思念与爱戴之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机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片段中,教者也做足了“读”的功夫,有初读感悟、品读体会、美读激情。在指导朗读时体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评价,自己改正,使学生少了依赖,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靠自己把课文读好、读细,读得充分,读得有感情,把对姥姥的爱融于层层升华的朗读中。整节课书声朗朗,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