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2七子之歌【优秀8篇】正文

2七子之歌【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13:50:58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2七子之歌【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子之歌 篇1

《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永丰中心小学付方秀

我总是记得陈老师说的话:要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的读书训练课,情感熏陶课,语言文字感悟课。

在教学《七子之歌》时,我努力探究,深入实践。发现陈老师的话确实是语文教学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过,在执行以上口诀的过程中,还需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优化课堂结构。

《七子之歌》的教学流程,分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体感知,体会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读诗意,借重点句的朗读品析来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题理解,通过这三首诗的比较来领会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迁移,让学生感受七子回归的气氛及祖国人民的心情,从而改写诗歌。

二,注意设计朗读形式。

在朗读诗歌时,我精心设计了朗读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门》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个人读,师示范读,听录音读,师生齐读。第二首《香港》运用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齐读等朗读形式。而第三首《台湾》如果再如前两首一样"响鼓重锤",就显得教学形式太统一,没有变化之趣。而且在教学时间上也是分配不过来。所以,我改变了朗读的形式。我先示范读,让学生听,再谈一谈自己听出了什么,是从哪个句子听出来的,然后便借机品读关键的句子。接着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来促进对诗歌的理解。

三,注意运用教学手段。

丰富的朗读形式,务必配合花样的教学手段。

对于闻一多先生的这三首近乎完美的诗,我是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朗读的。第一首是配乐诗录音,第二首是录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关于两位英雄人物的概况和名言).这三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想象能力,从而很好是理解了诗歌的内涵。

语文课更应注重情感教育——《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通过预习,孩子们都知道 “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在哪里?孩子们脑子里没什么印象,于是,借助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用红色字标出这七个地方,让孩子们对这七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被掳去的七个孩子,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教到这里时,我让孩子们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离开过母亲的经历,还记得离开最久的那次吗?这样就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诗歌,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当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过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澳门同胞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庄严的气氛,人民的欢声笑语的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得学生在后来的朗读中比较入情入境。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各个环节的过渡虽然顺畅,但总觉得不够自然。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我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虽然在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这方面,但是,在课堂上表现的仍然不够充分,使得学生在读文时,理解不够深入,感情没有上来。另外,在学生质疑时,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但是在释疑的过程中,我始终不敢放手,没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

今天上课结束后,我并没有以前那种卸下心理负担的轻松感,反而有很多沉重的思考。我认为一节好课应该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于这节课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可是这节课我却没有做到,在我看来,这是一节让我遗憾的课,当然,我也受益良多,同事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在一次次的反思实践中,自己会慢慢地走向成熟。

教学反思1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子之歌 篇2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 知识与能力:

1.生字:认识认字表中13个生字,会写写字表中8个生字。

2.词句:能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3.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4.写作:学习作者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改写诗歌片断。

5.口语交际: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手段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模仿闻一多先生的写作手法,改写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重点学习理解《澳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解题导入:

1.孩子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门》)

2.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七子之歌》)

3.通过课前预习,孩子们还了解了哪些知识?(这首歌是写澳门的)(板书:澳门)(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闻一多生平的相关资料。)

4.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1999年12月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诗人所写的《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这位诗人就是我国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板书:闻一多)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之歌》,请孩子们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4.课题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个地方?(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课检演示:七子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为什么把这七个地方叫作七子?(作者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这七个地方看作是七个祖国的儿子,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一共有七首,课文中选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在黑板上写出巡视中发现学生读不准、容易读错的字词,如:襁褓、掳去、狞恶、啖着、凤阙、氤氲等)

3.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这些字词成了我们读通读懂课文的拦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来挑战?(指名读词,全班订正)

4.把这些字词放回到课文中,孩子们能读好吗?(全班齐读课文)

5.小结过渡:孩子们生字词语掌握得很好,课文读得很流利,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课文,真正读懂课文。首先让我们走进澳门吧!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请一位同学读《澳门》,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请用笔在书上做好勾画批注。

2.学生交流感想:

(1)(我从“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和“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这两句话知道了了澳门离开祖国母亲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而且我知道 “梦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觉做梦都不忘记”,从这里我体会到澳门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

你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来理解,这是理解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其他孩子赶快把他说的重点部分勾画下来并作上批注。(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

孩子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我们一起来有感情读读这两句话。(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我从“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这句话中体会到澳门虽然被殖民者抢去了,但它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灵魂,它的那颗中国心始终不变。)

是啊!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爱国情啊!你能把这种感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生读)全班孩子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3)(我从课文第一句话“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门被殖民者夺去之后,还被改了一个名字叫“妈港”,但它始终牢记自己的真名是“澳门”,它时时盼望着祖国母亲叫自己的真名“澳门”,所以诗歌最后写道:“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儿子对母亲的呼唤。)

你体会得真好,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我要回来”,那种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生读)谁还想来试试?(齐读。)

四、入情入境,点燃激情

1.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他们就把澳门称为“妈港”,英文为“macao”。但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甚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这名字代表着屈辱)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2.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每一个澳门人,不!每一个中国人永远牢记的日子——澳门这个离开妈妈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课件演示:澳门回归的盛况及澳门的著名风景)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美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升起,高高飘扬的时候,当澳门特别行政区长官和侯华宣誓就职的时候,澳门欢腾了!濠江沸腾了!庆典的礼炮,又一次为祖国的盛事鸣响;美丽的梨花,再一次为民族的团圆怒放。大街小巷处处充满浓烈的喜庆气氛,到处是欢庆的人群。人们尽情抒发满腔的喜悦,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重了,澳门依然人声鼎沸,一片欢歌笑语。

五、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也在这欢乐的现场,亲眼见证澳门的回归,他会是怎样的心情?(生自由发言)

2.请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学习文艺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把澳门回归是地感受写下来吧!(指导学生改写课文)

3.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闻一多先生,他梦寐以求的“七子”回归,已逐一实现。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祖国强大的结果;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这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它带给我们的震撼!(放歌曲,学生齐唱)

2.背诵诗歌。

3.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几首来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重点学习《香港》和《台湾》。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闻一多

澳门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香港               地位险要

中国台湾               珍珠一串    爱国之情

教学设计说明:

《七子之歌》组诗是闻一多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时目睹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而创作的爱国诗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等祖国宝贵的领土比作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中国台湾等地饱受凌辱和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他们(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愫。诗中那一声声饱含血泪的呜咽、呼唤,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因此在设计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注重课前预习中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现在的学生远离战争年代,根本没有受过大苦大难,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与希中搜集资料,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会感悟是个所御寒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创设情景,注重学生思想感情的启迪与熏陶。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的音乐,重温澳门回归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情景,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观看澳门、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模仿闻一多先生的写作手法,改写诗歌;课后布置学生搜集《七子之歌》的其他几首来读读等,都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好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子之歌 篇3

学习诗歌——澳门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梦寐不忘、襁褓”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交流资料(闻一多的生平事迹,“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情感铺垫

师问: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了。(话锋一转)可同学们知道吗?在清朝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被许多帝国主义割分。你们课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们中国哪些屈辱的历史呢?

[学生交流、展示资料。让学生明白我国清政府腐败无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我国人民受尽凌辱。]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板书课题)

问:祖国母亲失去了哪七个儿子呢?(指名回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让先走进澳门。

板书:澳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多媒体出示画面,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老师希望你们看准字形,读准字音。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特别不好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

“襁褓”教学: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这说明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它通常用来干什么?

4、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全班齐读:襁褓掳去梦寐不忘

5、指名读诗歌

四、释疑解疑,感情朗读(体会澳门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乡、念亲的情愫。)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歌,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旁边做批注。

师: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师生交流:

1、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板书:妈港。教师书写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已”字。

‘妈港’名字的来历。指导朗读。

2、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把原句读一读。

感情朗读这一句。

3、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师: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

师:“梦寐不忘”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连睡觉都不会忘记,祖国失去这个儿子,他多么想母亲,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里。

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

师: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离乡漂泊异域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个无家可归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乡被列强侵占而遭受躁躏,那时将有何感受?那时最最渴望得到的将是什么?

4、体会感情

复述板书。

全班齐读《澳门》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伴随着音乐声,试着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我们种种的感受来。你可以自己练习朗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读。

指导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5、改写诗歌

一声声的呼唤,一次次的期盼,终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游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播放澳门录像。(可有相应的解说)

假如闻一多先生看到澳门回归了,会有怎样的心情?(喜悦、激动)

4、仿写课文。

请你当当小诗人,澳门这个离开了太久的“儿子”终于回来了,他想说什么呢?你们当当儿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再次哼着歌曲结课。

五、学写生字

出示:魂

指导书写。

学生练字。

子之歌 篇4

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诗人在满怀丧权辱国的悲愤中呼唤母亲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的感情。

二、通过背景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回归”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七子之歌》。

2、初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谁对母亲唱着歌?唱的什么歌?

二、品读诗歌,掌握学法。

1、朗读《澳门》,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板书:梦寐不忘)

预设:

(1)学生谈到“太久了”,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中的“襁褓”“妈港”等词语,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前阅读的“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的资料,谈体会,感受每一个中国人的悲痛之情。

(2)学生谈到“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侵略者掳去了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我对祖国的什么?(热爱)正如作者所写的:你依然保管着我的灵魂。句中的“依然”一词,和文中哪个词相对应?(梦寐不忘)

2、看板书,总结学习《澳门》的读书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同桌之间互相帮助,自主朗读《香港》、《台湾》这两首诗。

三、面对现实,蕴藏激情。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中国台湾正隔着中国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我们相信中国台湾之回归一定会实现,让我们在分享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中静静地等待着吧!(cai课件出示《乡愁》)全体轻声朗读。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梦寐不忘     声声呼唤  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

(悲愤)  战歌高唱

子之歌 篇5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第1节课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

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   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

3、   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   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1、   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1)旋律线的进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节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变化。(4)演唱状态。

4、   如歌的朗诵歌词。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带。

三、听赏《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师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

2、听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标题,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2节课

一、欣赏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画同步: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

2、简介作品:交响曲《1997 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的吟唱;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百年沧桑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

二、复听作品

1、将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

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X X X X X0 , 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

三、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出示课件歌单,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东方之珠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结构。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

A:由高到底,连续四组“递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强歌曲的动力,形成歌曲的新鲜感。

倾诉、直白

思念中国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师演唱

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生活在中国台湾,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中国台湾老人,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中国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是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子之歌 篇6

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 、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 、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 、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 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 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 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 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中国台湾)

十、 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中国台湾正隔着中国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中国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中国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 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注:老万,最好花一节课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讲一下,备得不好,仅做参考吧。

子之歌 篇7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 、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  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 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中国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中国台湾正隔着中国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中国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中国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子之歌 篇8

授课时数:1课时

备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女儿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出示实物投影地图:指出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澳门》和《香港》。

(板书:澳门香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香港灵魂凤阙吞咽哭泣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掳去黄豹狞恶啖着

这些是本课难读的词,想来挑战吗?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4、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澳门》这首诗。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请一位同学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梦寐不忘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我要回来”你能用读让大家都体会到儿女飘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种强烈感情吗?谁还想来试试?(齐读。)同学们,你们想去了解澳门吗?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澳门,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门犯下的罪行令人愤慨,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愤怒,那种想念祖国、渴望回归的情感在闻一多的笔下跃然纸上,同学们你们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吗?(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男女生分读。)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在列强的凌辱下,他离开母亲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亲的怀抱,感受母爱的温暖。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xx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0世纪20年代,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在留美期间,闻一多目睹了美国种族歧视,深为中国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怀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自己这种强烈的回归情感,他写下了这首《七子之歌》,表达了澳门、香港等地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的迫切愿望。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两首诗的生字词写两遍。2、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

澳门、香港、中国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顺、大连

血脉相连不可分割思念母亲盼望回归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