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二教案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8篇】正文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优秀8篇】

时间:2023-04-11 08:29:0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1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背景:

1、俄国农奴制的建立

15、16世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过程中,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农奴制开始形成。

17世纪中期正式建立。

2、农奴制下的社会关系

(1)封建地主拥有土地和农奴。

(2)农奴是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可随便处理,生活悲惨。

(3)自由农民耕种公地,向国家纳税、不准离开土地。

3、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

(1)19世纪中期,农奴反抗斗争不断,农奴制危机加剧。

(2)俄国工业步履维艰

特点:发展缓慢、落后。

表现:①仍然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②蒸汽动力很少。③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远远落后于英法。

原因: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

(3)反对农奴制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

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产生背景:都受西方社会进步影响

不同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

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武装起义。

知识分子激进派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对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俄国发动战争目的:①扩大地在中海和西亚的势力②转移国内矛盾

俄国失败原因:英、法势力强大、先进;俄国政府腐败、社会落后

对俄国国内影响:加剧了农奴制危机,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二、改革:

1、改革的酝酿

(1)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局势动荡

国外:国际地位下降

(2)特点:缓慢而谨慎

(3)表现:通过舆论减轻阻力;先秘密后公开;成立委员会

(4)原因:阻力大;借鉴以前改革失败教训

(5)结果:通过了改革法案

2、内容: “二一九法令”

①政治上: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②经济上:土地仍旧归地主所有,农民可获得块份地;农民需缴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

③组织管理: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④时限安排:规定前两年是改革过渡期

三、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

1、进步性:

表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影响: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

表现: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实际上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原因:①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②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四、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表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成为俄国农业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产量大幅增加

特点:落后于西欧;对外国资本严重依赖;发展不平衡

2、推动政治缓慢变革

目的: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

主要措施:政治体制方面改革:设立选举产生的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但有财产限制

司法制度方面改革:废除等级审理制,实行公开审理制,但农村照旧

军事、教育方面:略

反映的问题:农奴制改革实际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推动了俄国由 封建 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3、推动矛盾向深层次发展——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原因: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表现: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农民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民粹派——基本主张: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活动:到农村发动农民革命被镇压

暗杀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2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七单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俄国

a.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     b.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c.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d.农村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农奴

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

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

a、新思潮涌动                                  b、农奴起义不断

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5、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6.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7.为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亚历山大二世首先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农民事务委员会

c.命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员会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8.“二一九法令”内容不包括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地主不能把农奴当成私有财产

c.农奴获得解放需交赎金        d.付清赎金后,农民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9.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10、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 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13.19世纪晚期,俄国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俄国

a.农村封建残余势力仍很强          b.农业资本主义成份迅速增长

c.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d.农村出现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14.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①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③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④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16.“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民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18.下列有关俄国民粹派说法正确的是

a.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构成

b.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认为无产阶级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

d.号召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9.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这是因为两场改革都

a.由资产阶级领导进行        b.废除了贵族特权

c.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d.废除了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关系

20.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实行的政体是    (    )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共和制

c.封建君主专制                              d.奴隶主阶级专政

21.对于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俄国社会的发展状况表述错误的是    (    )

a.新沙皇终止了许多改革措施

b.新沙皇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

c.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被终止

d.改革没有成功改造沙皇专制,革命在所难免

22.下列关于俄国农奴获得份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奴可以按当时的地价交付赎金获得一块份地

b.农奴获得份地,出交付赎金外,还要承担义务

c.份地的多少由地主和农奴协商

d.农民得到的份地大致相当于改革前所耕种的土地数量

23.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民仍受个别地主支配

24.沙皇政府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突出表现为    (    )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b.选举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c.在村社之上建立乡级行政机构

d.地方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僚由沙皇任命

25.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    )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   b.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26.1857年1月3日,俄国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后于1858年改组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    (    )

a.农民建立的自治机关

b.沙皇成立的改革领导机构

c.农民建立的改革机构

d.激进青年建立的革命机构

27.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28“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指    (    )

a.封建主与资产阶级的妥协    b.封建主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妥协

c.封建主与广大农奴的妥协    d.资产阶级和广大农奴的妥协

29.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了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    )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

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30.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

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

c.借鉴西欧先进国家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

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3

基础巩固

1.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

a.改革不彻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

3.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    (         )

a.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

c.加强军事实力                       d。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4. 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         )

a.向西欧派遣留学生                  b.创办近代化大学

c.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d.创办学会宣传西学

5.下列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 (         )

a.主张反对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b.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削

c.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

d.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发动农民革命

6.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

强化提高

7.亚历山大二世曾经赢得“解放者”的美誉,也曾经得到过农奴的欢呼,但是他最终被暗杀身亡。这主要是因为他 (          )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8.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

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    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

9.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1861年改革,你认为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0.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

a.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

b.1861年后,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c.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了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体上超过美国和西欧国家

课外延伸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xx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xx年的5.2万公里。

材料二  农奴制度废除后,沙皇政府又在其他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1864年,在省、县都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1870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但是)自治机构受到行政当局的严格监督……政治案件往往由行政部门处理,被捕的革命者不经审判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些事实表明,改革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xx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刺杀。

请回答: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影响的认识。

1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性?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 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 600     7 954

1879年   187   42 000     51 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民粹派在农村宣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 a  解析:  本题所有选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但b、c、d三项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而a项为最基本特点。

2.c  解析:属同一事件原因的因素也要分清其因果关系。c项“农奴制未废除”,造成a项“改革不彻底”和b项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项显然是次要原因。

3.d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后。新的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不可避免地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的调整是顺应经济基础变化的。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4.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教材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有: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教育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可知选c。

5.a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民粹派否任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但没有主张反对工人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推翻沙皇专制。

6. c  解析: 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

强化提高

7.d 解析:  改革以后,广大农民遭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代表农民利益的民粹派于1881年将亚历山大二世暗杀。

8.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9.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改革以后,俄国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因此,d项表述“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10.d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考查的内容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经济发展的情况。改革后的俄国经济虽然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课外延伸

11.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一分为二去评价其影响。

答案: 积极影响: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俄国的扩展;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有利于俄国政治民主化。

消极影响: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俄国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农民遭受到一次空前的掠夺,受到更沉重的压迫。

12.【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本图片主要夏映的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不彻底性及政治变革的缓慢进程。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注意“文明的火炬”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本图片实际是把沙皇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文明指代沙皇的反对者。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结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贵族宣读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材料二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缓慢的政治变革。

(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受到压制,形象地说明了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的特点:

(3)1861年改革是由农奴主阶级进行的,所以很不彻底。它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革后,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由于农奴制残余,经济发展仍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劳动人民遭受看要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高考猜想

13.【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意义及实质。第(1)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2)题注意关键词“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说明不仅没有减轻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第(3)题注意材料三中机器制造业、生铁、钢、石油等工业产量增加的信息。原因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实质是农奴主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要从改革的内容和实际问题去考虑。

答案:(1)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2)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3)俄国工业迅速发展,煤、钢、石油产量迅速增加。

根本原因:农奴制改革。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它是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14.【解析】本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俄国的工业落后,与西方工业文明差距巨大;材料二从“二一九法令”可以知道是农奴制改革。其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农民获得的权利、政治改革的内容,教材中表述明确,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促进俄国近代化进行的。第(4)问要审读问题的舍义,包含了答题提示,结合改革内容,答案一目了然。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4)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4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一节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1.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 2.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对农奴制和沙皇统治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革命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封建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对外争夺侵略利益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比较俄国与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差距,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整体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农奴”“农奴制”“革命的民主思想”“克里米亚战争”

【自学评价】 1.19世纪初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国家,但_____________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冲破_____________是首要任务。 2.在俄国农奴制度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_____________,他们提出了废除_____________,争取_______和________的政治要求,他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 3.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一些俄国贵族军官主张废除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 4.受到十二月党人起义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号召人民起来以暴力推翻_____________。 ★WWW.BAIHUAWEN.com★5.1853年,俄国发动了侵略土耳其的战争,后来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战争。这场战争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_____________地位,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实行_________才是俄国惟一的出路。 6.面对严重的国内外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当时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并且也进一步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_____________”的改革道路。 【知识结构】 一、举步维艰的资本主义经济 1、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

①农业方面:a.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地主已开始雇佣                代替农奴劳动。

b.农奴内部产生分化,少数        成为新兴农村资产阶级,剥削贫农。

②工业方面: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           ,

代替手工劳动,工业企业和自由劳动力数增加。 2、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原因)

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大量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国内市场的扩大。 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 【小结】 经济上:              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二、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1、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      和自由的政治要求,发动1000多次起义。 2、工人:在              、               、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 【小结】 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三、敲响农奴制的丧钟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b.直接原因:              去世。 ②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度,建立          。 ③时间:        年 ④作用: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的第     次武装起义,唤醒了年轻一代革命民主主义者。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代表:       、                (他们活动见教材)

②思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③影响:要求废除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民主思想和汹涌澎湃的工农运动遥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正视国内统治面临的危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四、克里米亚战争

1、背景:

⑴原因:①俄国为转移      及土耳其有重要经济和战略地位。 ②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                    的利益。

⑵借口:“圣地”           的管辖权问题。 2、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           》。 3、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           》。 失败原因:俄国腐朽落后的       制度。

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4、对俄影响:①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②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③直接推动俄国1861年改革。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五、沙皇的抉择

1、背景-----矛盾激化:农奴制存废已成为俄国社会矛盾的焦点。

2、出发点: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3、组织措施:成立“                ”,负责改革工作,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

4、特点及原因:缓慢而谨慎。原因:触动农奴主的利益,改革阻力大。 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

【课堂演练】 促使沙皇做出改革农奴制的抉择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方面:                     受到严重威胁,农奴制的废存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2)经济方面:                           ,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尖锐,                 日益高涨,革命民主主义者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                          。 4)军事和外交:                     战败,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争失败也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                 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课堂小结】

俄国沙皇改革农奴制的背景:

经济:

政治:

思想:

军事:

沙皇的抉择: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一次谈话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课后反思】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

课程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农民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为什么说改革是不彻底的;探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1861年2月19日宣言》”“俄国近代化进程”

【自学评价】 1.1861年3月3日,沙皇__________________签署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开始改革。 2.政治上:宣布废除____________,给农民____________,农民获得了自由权和____________等公民权利。 3.经济上:规定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____________和一块____________,但必须交纳____________和得到地主的同意,份地的____________要由地主规定。 4.组织上:为了管理农民还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组织——“_________”,把农民纳入了____________的控制之下。 5.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它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有了______________,使俄国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特征的帝国主义。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地方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后来在城市建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此外,还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改革等等。 7.19世纪末,俄国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些重要的石油产地和新兴的工业部门,形成了一些新的____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知识结构】 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1、经济上:              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        和              的新思潮 4、军事上:                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 5、统治阶级:             酝酿改革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 1、改革的概况: 1)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________________。 2)改革文献:《1861年2月19日宣言》、《________________》。 3)改革目的: 2、1861年“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除________________,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________________由地主决定;份地须________________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3)组织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农民管理。村社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农民由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转变为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 3、改革评价: (1)性质:是一场               的              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2)进步性: ①作用:使                获得自由,提高了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      的发展和有利于              的扩展。 ②地位: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 (3)局限性: ①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②保留大量________________,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点 ③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 【课堂演练】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两面性:农奴制改革具有          性质和不彻底性。 (2)具有两面性的原因: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               性质,对    生产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变为            (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通过赎买份地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自然经济向            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               的特点。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           的:没有结束                制度;没有彻底        ,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农奴制残余还保留着;社会中     阶级和      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所有制不变,地主土地占有制依旧存在。

(3)根本原因: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建统治者进行的改良,始终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目的:

为了使专制统治适应                      发展需要。 2、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

措施

影响

政治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设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城市杜马和自治局)。

司法 废除等级法院,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公开诉讼程序。

军事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取代过去的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设备,设立军校培养人才,提高了军队素质,增强了战斗力。 3、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特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 总体水平仍                于欧美。 (2)工业: ①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主要部门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纺织业最为发达;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巴库成为重要石油产地。 ③形成新的工业区,铁路建设发展快。 (3)农业: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p87-88) (4)原因: ①农奴制的废除。 ②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 ③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借鉴西欧技术。 ④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课后反思】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5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

【双基梳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③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直接原因)。

④思想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 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目的:

①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②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时间:1861年3月3日( 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内容:

①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②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高额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5、影响:

(1)积极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  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第七单元 俄国农 奴制改革

【课堂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xx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2分)“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仆么?(4分)

(2)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 一课”,学习的结果是 什么?(4分)

【课后提高】

1、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照表

国别 俄国 英国 比例

项目 生铁 26万吨 385万吨 1/15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别 俄国 英国 德国

项目 铁路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0000俄里

注:1俄里==1.067千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贵族在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下图为民粹派在农村宣传(图见《历史》选修1第9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分析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俄国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3)材料三中民粹派是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改革对农民的剥夺。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2、(10分)“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 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2分) 表现:政治上仍延 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4分)

(2)1860年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分)

【课后提高】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 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3)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课后提高】

(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2)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3分)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2分)

(3)“三农”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6

单元检测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2.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    )

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

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

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

4.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      )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              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

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                        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

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       )

a.继续保留农奴制                        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

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             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

6.导致下表中俄国经济状况的根源是    (   )

国别

项目

俄国

英国

德国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铁路总长(1861年) 1 500俄里 15 000俄里   10 000俄里

a.农奴制盛行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俄国科技落后    d.垄断组织尚未产生

7.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

a.农民的骚动    b.新思潮的涌动  c.十二月党人起义    d.克里米亚战争

8.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英法需要土耳其扩大商品市场         d.土耳其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9..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10.亚历山大二世改革酝酿的特点是 (       )

a.先秘密后公开              b.借助舆论减轻压力

c.缓慢而谨慎                d.由贵族地主提出改革方案

11.下列不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12.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废除了农奴制度                     b.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

c.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d.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13.下列历史事件有利于俄国的思想近代化的是  (     )

a.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人          b.废除农奴制

c.强化村社制度                      d.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14.下列历史人物,主张通过改革解决俄国社会危机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③

15.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的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b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16.“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    )

a.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c.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1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18.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                  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

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

19.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 表现的是 (        )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被称为“解放者”的 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        )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二。 非选择题(共两道大题,每道大题20分,共40分。)

21. 读下列材料: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8分)

(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8分)

(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xx年至18xx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xx年至182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xx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xx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xx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

材料二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材料三  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 51937

(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五 1861年改革后出现了两种土地所有制,即获得解放的农民以赎买的方式获得的小块土地和贵族地主继续保留大量的私有土地。农村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很大优势。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xx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农民公用的水塘、牧场及森林也都归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减少,农民在经济上更加不能自立,他们不得不向地主租地。这样,获得“解放”的农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封建工役制盛行,佃农除了以一半收成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要用自己的(或借来的)马匹和农具无偿地为地主服劳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农民走向破产,沦为无产者。农村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紧密结合,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2) 结合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5分)

(3) 结合材料四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何进步性?(5分)

(4) 材料五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什么特点?(5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农奴制的理解及农奴制下农民状况的认识。其中d项在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都要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即使国有公民也不例外。

2.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3.d 解析: 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4.b 解析:仔细观察图画,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进行思考。

5. d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

6. a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19世纪中叶和1861年”,由于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7.b 解析: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专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束缚,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8.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正是由于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才引起英法参战克里米亚战争。

9.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改革的直接诱因。

10.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及知识迁移能力。a、b、d三项都是改革酝酿的具体办法。体理了缓慢而谨慎的特点。

11.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的辨析c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支配属于进步性。法又称“解放”法令,主要是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任意处置。

12.a  解析: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3. a  解析:  抓住题干要求“思想近代化”主要是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的传入,打破了旧思想的束缚,bd两项主要有利于经济上近代化,c项不利于近代化发展,是改革不彻底的表现。

14.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①②两图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主张更具有革命精神,③是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二一九法令”,推行了农奴制改革。

15. a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中揭示的农民的变化,再根据法令内容最能让农民满意的条文,选出正确答

16.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性的辨析。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支配属于进步性。法令又称“解放’法令,主要是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再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任意处置。

17. b 解析:   农奴制改革在推动俄国社会进步方面,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18.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主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a项近代代司法制度的完善表述错误,只能是对旧司法制度的完善,建立了近代的司法制度。c项表述错误,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d项不属于186]年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19.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二一九法令”局限性与进步性的辨析。改革后农民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属于进步性,其他三项都属于该法令的局限性。

20.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的,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题时,注意依据材料,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可在正确处理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第(2)题一定要重视问题强调对“经济”的影响;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得到一块份地、赎买居住的房屋等;农民只有赎买了土地后。才能真正地成为自由人;过渡状态下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规定的义务。

(2)改革在法律上使2 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地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

22.【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局限性。第(1)题要从社会矛盾激化的反面考虑;第(2)题要从贵族地主的利益出发考虑;第(3)题要从工业的发展进而把握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特点;第(4)题要考虑其局限性。

答案:

(1)俄国社会矛盾尖锐,自下而上的革命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2)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3)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其近代化发展历程。

(4)改革具有欺骗性、不彻底性、掠夺性的特点。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7

高二历史 俄国农奴制改革说课稿

组成部分:1、教材分析与处理  2、分析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选材于岳麓版必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此课分两课时,这节课为第一课时。

从改革史类型来看,它属于继发性改革。体现了工业文明对俄国的冲击,改革的许多经验教训至今仍能警醒世人。

世界史是由国别史构成的,俄国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所以本课的学习是学好俄国史(苏联史)及学好世界史的重要补充。

(二)、教材的加工、重组与拓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分两课时,本节课讲述克里木战争,变革的呼声,解放法令,三个内容,为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节内容,我把这三目重新组合为两目,即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又分为克里木战争,农奴制危机,变革的呼声,沙皇的决择,四个子目,第二目为二一九法令,另外,又补入了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评价一目,以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为下节课俄国的司法改革、地方自治以及日俄战争,19xx年革命和斯托雷平改革作好铺垫。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克里米亚战争对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

二、分析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一)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高二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我依据课标要求和以上学情分析,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奴制危机和要求变革的呼声;阐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对俄国的影响。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材料,结合教材,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从内因、外因加上主观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俄国为什么进行农奴制改革,以及为何采取改革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由之路,改革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一座桥梁。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教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史论结合,辩证分析,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片、图片展示)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播放大国崛起之《寻道图强》片段,在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宏观把握。

2、讲授新课

为了能更好的学习理解本课重、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情感领悟能力、知识水平和自学技能,我在课前布置了分组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的任务,作到“论从史出”为此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改革背景:

引入一系列史料,设置一系列问题,这样一个个知识点就在听、说、看、演、论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并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追求悬念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况下完成问题的解决任务。

(2)改革内容:

这部分,教材上编写得较为详细,我采用设问引导的方式,通过指导阅读,让学生归纳总结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由学生归纳出每条内容的作用,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改革评价:

本目教材并没有单独论述,却是本节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从评价三要素方面去思考,即性质、意义、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历史要素、辨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小结:

采用主干知识小结方式: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明了、系统。把本节课和下节课的主干内容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4、巩固练习与课后作业

这部分问题的选取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顾及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延续性,同时问题设计又体现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篇8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3. 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的改革方案是哪一地区封建主提出的?(       )。

a.主要农业区    b.工商业比较发达地区   c.草原地区    d.全国各地区

4.“二一九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

a.国家          b.地主            c.农民         d.资产阶级

5. 以下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        )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强化提高

7.俄国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最主要体现在(    )。

a.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b.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c.农民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d.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8.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

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                    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        )

a.它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     b.使是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下列图中人物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

b.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c.签署解放农奴法令

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

课外延伸

11. 阅读俄国1861年改革的一段材料: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对农民说这种期望是没有根据的,一切劝导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任何让步……怀疑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改革的?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还是自己凭空的猜想?结合史实说明。(2)简要评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 材料三中农民抱怨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猜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14. 列举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a 解析:本题中的农奴主贵族认为即便是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结合本题四选项辨析可知:应是贵族维护农奴制。

2.c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近代化。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3 . c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教材中明确表明草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4..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改革内容,农民可以购买一块份地,但是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

5. d 解析:①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之一,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与历史史实不符,②④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6. b  解析: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强化提高

7.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表述不合史实,b项有所夸大,ac两项正确,比较而言,a符合题意的是项。

8 . b  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9.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依据在于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金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0.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图能力,首先确认此图为亚历山大二世,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的沙皇是尼古拉一世,由此确认d项符合题目要求。

课外延伸

11.【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在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结合史实认识俄国农民对农奴制改革的意见。二要一分为二地评价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1)农民对改革表示怀疑。农民的怀疑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在改革前,亚历山大二世保证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做到了。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高价赎买地主土地,实际上是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

(2)进步性:改革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由于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转折点。农奴的人身解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条件下对农民的“合法掠夺”;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改革仍遇到很大阻力,亚历山大二世后来遇刺身亡;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农民对改革的不满。

1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回答注意材料一中关键词“沙皇……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及“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等;第(2)题注意抓住材料二中“赎买了土地”及“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等关键信息。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主张废除。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农民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

高考猜想

13. 【解析】第(1)问注意阅读材料,结合改革前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内容,得出矛盾表现,要求较高。第(2)问注意提炼材料的相关信息。第(3)(4)问要结合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3)不符合实际。因为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14.【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解答此题,首先要辨识这四幅图片属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综合分析他们所实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答案:(1)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穆罕默德•阿里: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