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8篇正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8篇

时间:2024-02-11 04:26:13

万以内的加减法的教案要怎么写呢?怎么写才能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呢?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优秀8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1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43    更新时间:2005-3-2    文章录入:麦田守望者 ]

五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本第45页-46页例1、例2,“做一做“习题,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34+8     32-14      3+7         61-6

42-20    15+30      69+4       88-80

2、 填空。

18=(  )+8    46=40+(  )

62=(  )+2    71+70+(  )

二、 新授

1、出示课本上准备题。32+40+6       47-10-8

要学生看版式说得数,由此引入新课:两位数的加减法,以前学过笔算,出可以用口算。

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法。

2、教学例1。

出示第(1)题:64+25

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把25看成哪两个数的和?该怎么办?教师逐步板书:

64+20=84

64   +    25 = 89           想:

84+5  =89

84

出示第(2)题:28+37=

启发学生说说怎么想?指名回答后板书:

28+37= 65      28+30= 58        58+7=65

引导学生小结:谁能说说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提问: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

3、 教学例2。

出示第(1)58-26

提问:怎么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呢?把26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口算时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8-20=38

58  -  26 = 32        想:

38-6  =32

出示第(2)题:72-49=

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指名回答后板书:

72-49=23       想:72-40=32      32-9=23

4、 小结:指导学生看课本例1、例2,并在例1、例2的方框中填上数。

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 巩固练习

课本第46页“做一做”习题。

第1题。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

第2题。全体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怎样列式和怎样口算,全体订正。

四、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4题。全体同学直接把结果写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再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课本第48-49页例3、例4、例5及“做一做”习题,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要求

学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为教学万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为教学万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出示练习卡片。)

40+30        62-40       25+30        32-8

7 +15        86-80       56-38        37+25

2、 口答。

8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300是由(  )个百组成。

(  )个十和(  )个一组成64。

3、 出示课本48页复习题。

(1) 80和130里面各有几个十?

(2) 700和1000里面各有几个百?

(3) 13个十是多少?25个百呢?

分别指名口算,并由此导入  新课。

二、 新授

教师板书课题: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 教学例3。

(1) 出示第1小题:400+300=700

提问:这是几个百和同几个百相加?

引导学生想:4个百和3个百相加是7个百,也就是700。

(2) 出示第2小题:700-300=

提问:怎样想?7个百减32上百得4个百,也就是400。

(3)出示第3、4小题:2000+6000=8000    9000-4000=5000

右让学生先试做。指名说得数以及怎么样想的。

2、 教学例4。先让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200+30可以这们想:20个十加上3个十是23个十,也就是230。

也可以直接这样想:2个百加上3个十是230。

230-30可以这们想:23个十减3个十是20个十,也就是200。

也可以直接这样想:二百三十减三十是二百整。

230-200可以这样想:23个十减去20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也可以直接想:二百三十减去二百是三十。

3、 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习题。

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写得数。指名说说每题结果,部分习题要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 教学例5。

出示例5前两题:80+50和平共处30-50

先让学生口算出结果,再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80+50可以这样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130。130-50可以这样想:13个十减5 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再出示900+600和1500-600

让学生试做,再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5、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把例3-例5的得数填完全。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习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小结: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先把整十、整百、整千都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相加、减。

三、 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1-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要学生讲讲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1)(课本第52-53页例6、例7、例8,完成“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要求:

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不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减几十或几百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不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减几十或几百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出示课本第52页复习题,分别指名回答。

(1) 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32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

(2)20+40+300=        300+400+20=

60-20+300=        300-200+60=

由此导入  新课。

二、 新授

揭示课题,板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1)。

1、 教学例6:指名学生上台摆出教具,先摆出320,再摆出40。

提问:320加上面0怎么算?要把哪两部分合起来?

可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2个长条和4个长条合并起来,也就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2 个十加4个十等于6个十,即60,300加上60得360。

教师边说边板书:

320     + 40 =360            想:20加上40得到0,

300  20                             300加上60得360。

2、 教学例7。出示:360-40=

引导学生想一想:360减去40怎样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

把分解成300与60的和。

360 - 40 =320

300 (20)

60减去40得20,300与20得320。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步骤。

3、 完成课本第52页“做一做”习题。

全班练习在课本上写了出得数后,指名口答并说说口算的步骤,并按三组题进行比较。

4、 教学例8:320+400=720

可先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算,320可分解成哪两个数的和?让学生试说口算步骤。

小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计算时先算几百加、减几百,再与几十加起来。

三、 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53页“做一做”习题。

学生将每题的计算结果直接写在课本上,订正时抽出部分题由学生讲讲口处步骤。

四、 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1-2题。

第1题将结果写在课本上。

第2题计算后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怎样口算,再订正。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2)。(课本第55页例9、例10,“做一做”习题和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要求:

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

1、 口算。

40+80      60+90     70+30    110-20      130-80

2、 出示课本第50页复习题。

20+90      160-70    30+80

二、 新授

今天学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 教学例9:320+90

提问:这道题怎么加?90先与谁相加?为什么?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板书;

320    +    90=410        想:20加上90得110,

300加上110得410

300 20

小结: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也是先算几十加上几十,十位满十就向百位进一,再把和加上整百数。

2.完成例9下面做一做的习题。

先做左第1栏,全班练习后引导学生将两题进行比较相同点不同点。

3.教学例10:360-70

启发学生想:把360分成300和60行不行?为什么?

提问;应该把360分成怎样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教师板书:

360 -  70 =290  想:先算160减去70得

200加上90,得290

200  160

小结:口算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当几十减几十不够减时,要把被减数分成几百和一百几十数,先算一百几十数减几十,再把差加整百数。

4.完成例10下面“做一做“习题中的第1题。

先做第1题中的第1栏,250-40和250-60

全班练习,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几百几十减几十的口算。

不同点;上面一题是不退位减法,先算几十减几十,再加整百数,第二题是退位减法,要先算一百几十,再加整百数。

全班练习第1题中的第2.3栏,完成后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的第2.3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2

一、教材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1 2 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3 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 7 1+ 9 0 3( )7 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 456+533

2、367+626 426+382 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 271+31 271+903

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 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2 9 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21 91 8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41 41 5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 457+293 881+139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景。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变绿了,小树也发芽了。同学们想去春游。光明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坐船去。

(出示主题图)现在,老师遇到一个难题:有4个班怎样坐船合适呢?"限坐68人"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

如果两个班同学坐一条船,怎样安排呢?

小组讨论,拿出方案,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3+31       39+32         39+31

39+23        32+31        32+23

二、自主探究。

1、方案很多,哪个合适呢?计算出结果,并算一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23+31的方法:

①3+1=4,20+30=50,50+4 =54。

②23+30=53 ,53+1=54。

③20+31=51,51+3=54。

计算39+32,应该怎样计算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与第1题相似。

方法很多,自由选择,算得又对又快就行。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他几种方案。

39+23        32+31        32+23     39+31

讨论:那些方案合适?为什么?

3、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  两位数

如果将这6道题分类,你怎么分?

有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

4、1班和2班同乘一条船,还能再上几人?怎样列式?

68-54=

3班上了一些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32-14

怎样计算?独立完成,交流不同的算法:

68-54=

①60-50=10,8-4=4,10+4=14。

②列竖式计算,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③64-54=10,10+4=14。

4、全课小结。

三、应用拓展。

1、计算。

53+36=    37+54=      34+26=

75-65=      82-64=     56-35=

2、完成做一做。

3、完成练习第1-3题

4、开放题。买东西。

儿童商店

熊猫23元       篮球18元      台灯53元

地球仪25元     小汽车36元    闹钟19元

选择你喜欢的两件商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如果有50元可以买哪几样商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学校有篮球42个,排球35个,网球28个。

1、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几个?

42+35可以这样想:42+30=72   72+5=○

40+30=70    2+5=7    70+7=○

2、篮球比网球多几个?

42-28该怎样计算 ?     4 2

- 2 8

1 4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二、想一想,算一算。

24+50+2=○                32+40+7=○

24+52=○                    32+47=○

85-60-3=○             74-50-7=○

85-63=○                      74-57=○

三、直接写得数。

35+54=□        42+57=□       23+69=□

68-47=□       75-39=□      91-69=□

四、完成练习十九地3、4、5题。

五、开放题。

小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到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那两个?

35              13            15               29

27            24            7                1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2、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计算题。

97-43=        52+16=        34+56=

25+36=       44-19=        82-37=

以97-43和25+36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在○填上>、<或=。

37+42○90            83-57○55

81-67○24           63+19○83

20○77-58           95○49+47

三、出示主题图。

色拉油24元      火腿肠15元

烤鸭18元        蛋糕16元

1、买一只烤鸭和一壶色拉油一共用多少元?

2、有40元可以买什么?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四、填数。

62=                         25=

48=                        37=

35+       54=          86-     68=

27=                           54=

六、开放题。

怎样调换,两边的重量才会相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6--97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学的迁移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1、口算比赛。

34+23=     48+35=       65-24=

72-36 =      98-45=       42+56=

2、笔算比赛。

35+63=         79-56=

28+57=         93-66=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提问: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2、计算:180+34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18+34=52,所以180+340=520。

算法2:100+300=400,80+40=120,400+120=520。

算法3:180+40=220,220+300=530。

算法4:笔算,列竖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来了,还会列竖式笔算出来。怎么笔算的哪?试着想一想,写出来:

板书:  百 十 个

1   8    0

+ 3   4    0

5   2    0

质疑:谁能提出问题?

为什么百位上不写4,要写5?

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3、看主题图提出减法问题: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几个?

计算340-180=

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1:34-18=16,所以340-180=160。

算法2:340-100=240,240-80=160。

算法3:340-200=140,140+20=160。

算法4:笔算,

板书:  百 十 个

3   4  0

_1    8  0

1   6   0

质疑: 为什么百位上是2-1

4、练习。完成做一做第1题。

5、总结:今天学的题目与以前学的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进行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应用拓展。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植树问题。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80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解答。

3、完成练习二十第1、3题

4、开放题。

少年宫○                                                                    小明家○

小明从家到少年宫有几条路可以走?怎么走最近,为什么?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知道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吗?矿泉水瓶是用塑料作成上午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级一班一个月来回收矿泉水瓶子的情况。出示主题图。

收集矿泉水瓶子的情况

第一周 180个

第二周 340个

第三周 192个

第四周 219个

二、自主探究。

1、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学情预测:

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四周比第三周多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

哪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现在就来解决它。

2、解决问题,培养估算能力。

第三周、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怎样列式?

板书:192+219=

不计算,估一估得数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再交流,汇报各自的估算方法。

①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

②192接近200,219接近200,200+200=400

③192接近190,219接近200,190+200=390

教师要肯定每一种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

估算方法:

在估算时,可以把书3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提问:如果没收集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有可以送一次?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①500-410=90

②500-400=100

③500-390=110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一个月能收集这么多矿泉水瓶,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讨

论,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三、应用拓展。

1、估一估,连一连。

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2、估算。

583+417=         719+179

631-409=        529-247=

3、解决问题。

①北京到大连,飞机票620元,火车票147元,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②一本书又37页,看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③电风扇245元,电饭锅187元,妈妈有400元,够吗?

4、开放题

调查你的家庭收入:爸爸月收入(  )元,妈妈月收入(  )元。

每月的家庭开支情况。节余情况。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1页内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年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 】

一、估算。

583+428=               619+168

731-4008=        529-25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算一算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

VCD机        吸尘器           电视机

原价:623元     原价:623元     原价:623元

现价:489元     现价:489元     现价:489元

三、把这些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

500-220          271+620           340+580           960-340

四、算一算,填一填。

360                                    490

710     + 280=                  800  - 270  =

220                                    320

五、想一想,算一算。

○+130=320

□-80=240

○+□=(  )     □-○=(  )

六、完成练习二十第9-12题。

七、开放题。

小小图书馆今日借书情况

种类故事书  连环画        科技书

原有247             202             125

借走129              104              118

1、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几本?

2、故事书、连环画和科技书大约各剩下多少本?

3、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3、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4、让学生进一步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万以内数的读写。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难点 :

1、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2、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过程 】

一、口算练习。同桌轮流出题练习。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23+69=   62-18="为例说一说口算过程。

二、计算下面各题。

650+340=     730+480=        390+250=

840-650+340="为例说一说计算方法。笔算是要注意什么。

板书:①相同的数位对齐。

④从个位算起。

⑤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要向前一位借一。

三、解决问题。

1、一年级有197人,二年级有201人。小剧场有400个座位,估计一下,两个年级一起看木偶戏能不能坐下?

2、张老师买一张写字台用了182元,买一个书柜用了216元。一张写字台比一个书柜便宜多少元?

买 一张写字台和一个书柜大约需要多少元?

3、饲养场养鸡420只,养鸭390只。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四、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五、开放题。

估算一下,500元够买哪两样商品?

手表197元    台灯244元       电饭锅285元

手机398元    电风扇321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 6 4 2 8 7

+ 7 2 + 8 8 + 4 9

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二、新课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接着框出或用颜色显示下面的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数一共有多少种?

列出算式: 376+284

2.教师: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教师: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

让学生看教材或在屏幕上出现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可使用画外音)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

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五第1、2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 8 2=5 7 9=3 7 5=6 7 4=

1 4 9=3 5 5=4 8 6=8 9 2=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 4 7=8 9 2=7 5 5=

15 3 5=9 7 1=23 9 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 159+66=653+2185+924=247 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连加

6 8 2=5 7 9=3+7 5=6 7+8=

1 4 9=3 5 4=4 8 6=8 9 6=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9 6=5 5=3 9=2 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6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91、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独立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突出多样性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的算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清新的早晨,沉睡了一夜的小岛醒了,清清的水,绿绿的树,小岛多美呀!听!是谁在唱?(小鸟)你想去这座鸟岛看看吗,(想)巧极了,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正要去呐,我们看看去,好吗? 二。教师引导主题图数学信息 1.码头上的人真多呀,你看到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了吗?   2.二年级有几个班?(四个)你怎么知道的?(看班牌)   3.每个班有多少人?(23,31,32,39)   4.所有的同学坐一条船坐的下吗?(坐不下)为什么?(因为一条船最多能坐68人)   5.你怎么知道的?(船上写着限乘68人)   6.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68人以下可以,68人以上不行。)   7.四个班大约有多少人? (大约120人,因为120比68大的多,所以四个班同坐一条船坐不下)   8.不能一起乘坐一条船,他们会乘坐几条船,小朋友们能猜一猜吗?(2条?  3条?…)   9.他们究竟要乘几条船呢?小朋友们,你想知道苗苗小学的老师是怎样让小朋友们乘船的吗?(想)   那就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不进位加法   1.二(2)班的小朋友先上了船,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上船,站在岸上的老师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2.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算式:   23+31=(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预见)   23+31= (1)1+3=4      20+30=50    50+4=54   (2)23+30=53    53+1=54    ……   (二)进位加法   1.小朋友们,小精灵想知道:二(3)班和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谁来告诉他?   引出算式:32+39=(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39=(1)2+9=11    30+30=60   60+11=71 (课件出示)   (2)32+30=62   62+9=71             (课件出示)    因为71人超过了68人,所以不能同乘一条船。 四。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不退位减法   1.一条船最多可以上68人,二(1)、二(2)班一共上了( ?)人,这条船还可以上人吗?*(可以)   2.还能上几人?   引出算式:68-54=    (课件出示)   3.你是怎么算的?   68-54= (1)8-4=4   60-50=10  10=4=14  (课件出示)          (2)68-50=18   18-4=14         (课件出示)   (二)退位减法   1.小精灵还想知道:二(3)班上了14人后,还能上多少人?         引出算式:32-14   (课件出示)   2.你是怎么算的?   32-14=    (1)心里列竖式    (2)32-14=         32-10=22           22-4=18        ……   3.口算练习   在不知不觉中,小朋友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点出本课时知识课题)的知识了,还找到了不少好算法。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一个摘星星活动:给你一分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口算,当音乐响起时开始口算,音乐停止时,停下手中的笔。(课件出示做一做6道口算题,随之响起一分钟的轻柔音乐)   (关注所有的孩子,尤其要关注没有摘得6颗星的孩子,真诚的评价鼓励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选择乘船的优化方案 小朋友们,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继续关注苗苗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   1.二(3)班(14)人上了船,还剩(18)人,剩下的人和   二(4)班的同学还要坐几条船?(1条船)   2.为什么?   引出算式:18+39=57      剩下的人只要坐一条船。   3.原来,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这样乘船的:一共需要两条船。   第一条船坐68个小朋友,第二条船坐57个小朋友。你猜对了吗?   4.第一条船还能上老师吗?(不能)老师们只能上(第二)条船了。你觉得这样乘船合理吗?(引起小朋友的争论)   5.小朋友们,现在离开船的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不如我们来和苗苗小学的老师换换角色。如果让你来当小老师,你能想出更合理一些的办法吗?(学生讨论)   (学生们可能会从安全、师生感情、同学友谊、乘船限乘条件等因素出发,考虑出比苗苗小学老师们更加合理的方案)   预见方案:(1)、(4)两班合乘一条。           (2)、(3)两班合乘一条。   让学生说一说。 六。结束 小朋友们的办法真不错,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让我们和苗苗小学的小朋友们一起去鸟岛吧!(课件出示鸟岛美丽的风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8

详细介绍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连加”】

1.板演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6 8 2=5 7 9=3 7 5=6 7 4=

1 4 9=3 5 5=4 8 6=8 9 2=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连加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连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连加,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教计算方法

师说:谁能把它写成竖式的形式?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写。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总结:以前我们学过两个数相加满10,向前一位进1,现在个位三个数相加满20,就要向十位进2.那么笔算加法的法则第三条应该怎么改一改呢?教师用红笔在法则第三条上改:

板书:(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2.反馈练习。【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教师板书702+2984+368=

(2)引导学生交流,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①三个数相加,能简算的要简算。

②三个数相加,和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考虑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提示。

(3)师生共同计算。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个位时,先把个位上的2和8加起来得10,再加上4得14.

教师同时用彩色粉笔把2和8用括线连起来,在得数的个位上写4,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

计算十位没有简便算法,学生直接口述。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百位时,先把百位上的7和3加起来得10,9和进上来的1加起来也得10.

教师用彩色粉笔按回答顺序画括线。两个10合起来是20,在得数的百位上写0,向千位上进2.教师板书:

千位上结果是4(竖式板书完整)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连加法,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启发学生表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同时板书).

3.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是连加。做连加的题,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时,先把能凑成10的数加起来,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连加”】

1.先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再口算

6 4 7=8 9 2=7 5 5=

15 3 5=9 7 1=23 9 7=

2.做一做

3.练一练

这四道题可进行比赛,让学生想办法,用凑十法把题算得又对又快。

4.笔算下面各题

48 159+66=653+2185+924=247 968+8293=

教师巡视,如发现学生数位对错,忘加进位的数,横式上忘写得数等错误,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连加

6 8 2=5 7 9=3+7 5=6 7+8=

1 4 9=3 5 4=4 8 6=8 9 6=

8 7=7 6=5 8=4 6=

9 5=7 5=3 8=4 7=

9 6=5 5=3 9=2 8=

例688+97+105=290(千克)

702+2984+368=405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