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正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11-17 13:22:08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小儿垂钓》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儿垂钓》 篇1

教学目的:

情感目标: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能力目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2.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稚( )遥( )

钩( )准(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中班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 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 "莓 、苔"

五、拓展赏趣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xxx写的诗吗?)

《所 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 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 篇3

教案示例

3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边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是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

2.预习《我和企鹅》一课,试读全文,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十、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unjs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莓、苔”

五、拓展赏趣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写的诗吗?)

《所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由于节奏明快,韵感十足,意境幽远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少年儿童的诗,请你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一些

《村居》:写了什么 季节呢 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三,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 猜猜诗所写内容。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 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 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 怎样问 从哪个字看出来 "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 手的动作怎样的 有不同看法吗 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全班齐诵。

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五,作业

在补充练习上完成《小儿垂钓》的改写。

小儿垂钓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字教学,使孩子们学会运用部件组合法来识记生字,并且掌握形声字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感悟古诗大意,学会本课的7个一类生字,理解其字义,会认7个二类字。

教具准备:小孩图、路人图、草图、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感悟和理解古诗大意,熟读并背诵古诗。

2. 学会7个一类生字和7个二类生字;指导书写一类生字。

3.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首描写小孩在河边钓鱼时的情景的古诗,谁还记得它的题目?《小儿垂钓》你能试着背诵这首诗吗?

二。 练读古诗、背诵古诗。

1、多种方式朗读古诗:学生领读古诗。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指名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让学生在诗中画出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同桌之间读一读。

三。 对照书中插画,感悟古诗大意。

1.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涂上画了些什么?

2.通过读诗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诗句说一说。

3.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将给大家听。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垂、侧

古诗《小儿垂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会写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垂钓吗?常常跟谁去钓鱼的?

2、带着你们兴奋的心情跟老师到池塘边去看看一个小朋友。他也喜欢钓鱼,我们去认识认识他吧!

3、出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理解课题:"小儿"就是"小孩儿","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

6、作者简介。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播放朗读。

2、生自由朗读古诗,强调朗读的节奏。

3、圈出生字。出示生字,齐读生字。一组开火车读生字。

4、“蓬”是什么结构?带有草字头还有哪些字?(芳、草)

5、“垂”是独体字。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同学们真聪明。我们的祖先更聪明。

6、字理识字:“垂”。(土上长着一颗树,树上挂着两个果。)我们的祖先这样记下这个字,也这样写着着。后来又写成,最后又写成现在的楷书。

7、指导书写“垂”字。出示“垂”字笔顺分解图。

8、“侧”古今对照。

9、“应”是多音字。(应该、答应)

三、理解诗句,感悟诗意。

1、理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蓬头:头发散乱,没有梳理。

垂纶:纶指垂钓用的丝纺线。垂纶就是指垂钓的意思。

莓苔:长在湿润之处的低等植物。一般长在太阳光不容易照到之处。映身:掩饰着身板。

2、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

3、这句写出小孩儿的天真可爱。

4、理解“路人借问遥挥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向人探询看望,指有礼貌地问。

遥:远远的。应:应答。

5、说说诗句的意思。

6、这句写出了小孩钓鱼专心认真。

四、背诵古诗,拓展训练。

1、背诵练习。

2、用你喜欢的方式再现诗景。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遥招手

怕鱼惊

不应人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