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大班语言教案(优秀7篇)正文

大班语言教案(优秀7篇)

时间:2023-08-14 20:18:24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大班语言教案(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2.观察图片,排列图片,创编故事。

3.编出合理的、不同情节的故事。

活动重点

观察图片,排列图片,创编故事。

活动难点

能结合生活经验,根据图片细节,编出合理的、不同情节的故事。

活动准备

大图片一套,小图片每人一套,排图板每人一块。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活动。

这几天天气冷不冷?天气寒冷,小朋友很容易生病,你生过病吗?你生病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应该怎么办?爸爸妈妈心情怎么样?他们会怎样照顾你?爸爸妈妈悉心照顾你,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出示图片,观察画面,感知和理解单页画面的内容。

⑴ 出示图片(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

① 提问:有只小狮子也生病了,你们看小狮子病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的?狮子爸爸在干什么?他会怎么说?他会想什么?狮子妈妈呢?她会想什么?说什么?这时是什么时间?

② 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

③ 教师示范讲述图片一。

⑵ 出示图片(二)——图片(五),幼儿分组观察讲述。

指导语:老师还有四幅故事图片,请四个小朋友一组来看一看、讲一讲,你们拿到的图片上是什么时间?在哪里?都是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们会说什么?想什么?

① 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一幅图片,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图片。教师逐一参

与小组讨论,并给予指导。

② 每组选派一名幼儿讲述图片内容,不完整的地方可请其他幼儿补充。

3.幼儿操作拼摆小图片,创编合理的、不同情节的故事。

指导语:这五幅图片是讲的关于小狮子生病的故事,这五幅图片的顺序不一样,讲出来的故事也不一样。现在请小朋友按照你喜欢的、认为合理的排列顺序,把图片摆放在排图板上,再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在排列图片的时候,要按照1—5的序号排好;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要讲清什么时间,在哪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给故事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拼摆排列小图片,有序地摆放在排图板上,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能结合生活经验,根据图片细节,创编出合理的、不同情节的故事。

4.个别幼儿展示排图顺序,创编讲述故事。

提问:你是怎么排的?谁和他排的顺序一样?还有谁和他排的不一样?

教师调整大图片顺序,请2—3名幼儿讲述创编的故事,提醒幼儿讲述的故事情节要合理,要和别人讲的不一样,还要说出故事的名字。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生病的时候》。

指导语:老师也排列了一种图片的顺序,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听听我的故事吧。

6.请幼儿回教室把图片顺序重新排列,编出和刚才不同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进行讲述。

3、通过回忆过大年的喜庆情景和参与为过大年而做的准备活动,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挂图《欢欢喜喜过大年》

2、过大年情景录像(穿新衣、带新帽、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3、几顶帽子,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活动步骤:

1、播放《喜洋洋》乐曲,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出示挂图,教师提示:大年快到了,图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

3、播放录像《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观看录像;

(2)提问引导:

a、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b、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c、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4、制作帽子,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出示帽子。

(2)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3)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张折帽子并进行自己设计简单的装饰。

5、放音乐《喜洋洋》,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帽子进行自由的舞蹈。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首先是教室环境,不少孩子都带来了有关新年的物品来布置教室。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诗歌资料,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体验妈妈对自我的爱,并明白了长大衣后该怎样回报妈妈。

3、根据诗歌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创编。

活动准备:

1、画一幅妈妈照顾自我的画,布置“亲情树”。

2、面具。

3、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4、钢琴曲磁带、画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找妈妈

1、师:“小朋友,母亲节快到了,让我们欢迎妈妈的到来!”

在音乐声中,妈妈们头戴面具出场。

2、师:“妈妈为什么头戴面具呢原先,妈妈要和你们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找妈妈”。

3、交待游戏规则:头戴面具,身穿同样服饰的妈妈站成一排,幼儿找到自我的妈妈回到自我的位置。

二、妈妈讲故事。

一位妈妈讲述从怀孕到出生,以及孩子生病时如何照顾孩子的故事。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诗歌《妈妈的心》

1、师:“有一位诗人根据天下所有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创作了一首诗歌,名字叫《妈妈的心》。让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下”。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诗歌,提问诗歌资料:诗歌的名字叫什么诗歌主要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妈妈的心很大呢从那儿看出来的(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我饿了、我冷了妈妈是怎样做的

3、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理解并记住诗歌资料,结合图示进行朗诵。

(2)配乐朗诵,感受诗句与音乐之间优美抒情的旋律。

4、启发幼儿谈谈 m.jingyou.net “妈妈的心很大很大”表此刻哪里妈妈的心为什么会那么大并让幼儿理解最终一句:“我的心也要想妈妈一样大才装得下妈妈“的含义。

5、平时妈妈还为你做了什么怎样照顾你的

幼儿可结合课前画的画讲述。

6、幼儿结合自我的画创编诗歌讲给妈妈听。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dtnl四个声母,会正确书写。会正确拼读音节。认识5个生字。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拼音。

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 6个单韵母及y w b p m f 6个声母。

(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

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和6只声母苹果。)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小朋友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盆(出示两只有编号的空果盆图),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3)、开小火车读1号果盆里的单韵母苹果。

(4)、2号果盆里是声母苹果,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声母。

2、揭示新课

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2个声母d t 。

(二)借助插图,学习新知

1、 教学声母d

(1)出示课文 d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出示实物鼓和鼓锤,请小朋友上来敲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这个“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 d 。(板书 d )

(4)教师示范发 d 音,学生看老师舌尖位置。

(5)学生自己模仿读。多种形式正确认读声母 d 。

(6)你看看,d 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

(此设计不局限于“唯一”“统一”,引导学生编出多种顺口溜,注重鼓励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

(7) d 的家住在哪里?引导学生看书上四线格 d 的位置,当堂指导正确书写

2、 教学声母 t

(1)出示课文 t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

(2)(板书 t ),这个跟这条跳起的鱼儿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

(3)教师示范读 t (注意区别 t 和 d 的发音)。

(4)学生模仿读 t ,多种形式读准声母 t 。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 t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

(6) t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

3、 拼拼音节

(1)教师在1号果盆里取出e 贴在d 的旁边d—e—de 。请小朋友试着拼拼。教师提示拼读音节时要注意: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教师又取出 a i u,贴在 d 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读,然后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拼读 t 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4、 课中操(师生一起拍拍手,加动作,念拼音儿歌。儿歌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合作拼读,自主识字

1、同桌或小组合作,看课文插图,编小故事,拼读图旁的音节。

2、反馈。

(1)指名看图讲小故事。

(2)随机出示:马、兔、大米、土地。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怎么学会的?

(以上设计充分发挥教材把意境优美的情景图与学习本课生字有效整合的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识字,渗透识字方法,而且也是学生早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初学语文的成就感。)

3、拓展训练

游戏:摘苹果

(出示苹果树,树上结了生字苹果:弟、读、塔、提、不、他、图等。)

苹果树上又结了许多又红又大的生字苹果,小朋友自己拼拼音节认认字,然后上来把你认识的生字苹果摘下来。比一比谁摘的苹果最最多。

小结。

小朋友的本领真大,这节课,不但学会了2个声母,还自己拼拼音节认识了5个生字呢!学习拼音用处真大呀!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

小百科:《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1、活动背景

“我为什么会长肚脐?”相信很多孩子都会问家长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可是,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例如:不爱刷牙,喜欢用手扣自己的肚脐……了解相关的知识,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结合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通过有趣的故事,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科学地知道肚脐的重要作用,了解妈妈对自己浓浓的爱,并知道一些保护肚脐的好方法。

2、素材分析

活动中运用的绘本《肚脐,你好吗?》是“可爱的身体”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优秀的幼儿读物。故事的内容温馨、有趣、可爱。它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儿童的问题。读《肚脐,你好吗?》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一天天慢慢长大的全过程,更能以此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在活动中,我尝试以整合的思路来设计学习活动的内容,将孩子的需要化作活动的整体过程;有对脐带是如何传送营养,帮助宝宝发育长成的知识点拨;有妈妈爱宝宝,留给每个孩子爱的印记的情感渗透;有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情感的意识促发……

3、幼儿前期经验

近阶段我们开展了“我自己”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已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所了解,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活动目标:

1.知道肚脐形成的原因,了解保护肚脐的方法。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表达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引发幼儿的讨论

1.教师提问

(1)在每个小朋友的肚子上都有一个很奇妙的东西,猜猜看是什么?(肚脐眼)对,它的名字呀叫肚脐。

(2)那我们每个人的肚脐都长得一样吗?(出示各种各样肚脐的图片)

(3)我们的肚脐都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有的人的肚脐是圆圆的,有的人的肚脐是扁扁的,有的人的肚脐是鼓鼓的,还有的人的肚脐是瘪进去的,有趣极了。

<<<123>>>

3.过渡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肚脐,你好吗?》说的就是小小肚脐。想听吗?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从猜猜,看看,讲讲中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起平时容易被孩子们忽视的小小肚脐。除了了解肚脐的真正名称,还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每个人肚脐的形状不同,各种各样的肚脐一下子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有趣极了。很自然的引出了故事《肚脐,你好吗?》也激发起了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

二、理解绘本,了解肚脐的秘密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1)教师提问

在故事里你听到了什么?

小宝说肚脐一点用处都没有,可小青蛙却说肚脐是非常重要的。肚脐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

(2)过渡句:肚脐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接着听故事。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1)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听清楚了吗?

让我们来看一段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视频,看看妈妈和宝宝连在一起的那根脐带吧。

(2)播放视频录像。

(3)教师提问

你们看到视频里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4)教师小结:原来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一会儿动动脚,一会动动手,还会眨眼睛与吃手呢,可爱极了。

那么可爱的宝宝也正是通过这根脐带从妈妈的身体里得到养分,排出废物。有了养分,宝宝就会越长越大。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1)教师提问

脐带剪断了,剪断后的脐带是怎样变成小宝宝的肚脐的呢?让我们赶快去医院看一看吧。

(2)播放医院的视频

(3)教师提问

现在你们知道宝宝的肚脐是怎么来的了吗?

(4)教师小结

医生会把连着妈妈的脐带剪断,在涂上药水,用纱布包好,过两天脐带头就会吧嗒掉了。就变成了肚脐。

所以肚脐是宝宝从妈妈肚子里生下来的重要标志,也是妈妈留在我们身上的爱的印记。

(5)教师提问

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你怎么知道妈妈很爱很爱你呢?(引导幼儿回忆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那么爱你,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妈妈说呢?

(6)教师小结

小朋友都说了许多妈妈爱自己的故事,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对宝宝就充满了浓浓的爱,每个宝宝肚子上的肚脐就是妈妈留给小朋友的爱的印记。

【设计意图】

教学第二环节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充满爱意的视频,使孩子们从疑惑到探讨

,从探讨到视频解答来直观感受,层层拨笋式的帮助孩子理解绘本故事。感受肚脐,脐带在宝宝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激发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引出小小的肚脐是妈妈留在每个孩子身上爱的印记。

三、保护肚脐好方法

1.过渡句:肚脐是妈妈爱的印记,也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关于肚脐你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幼儿现场问题进行讨论、互动

2.我有一个问题,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肚脐呢?

3.出示好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也可以有几张伤害肚脐的行为(比如拳击,用手抠)

4、教师小结

肚脐弄湿后,如果不擦干,就会感冒。

洗完澡出来一定要用干毛巾好好擦;

睡觉的时候如果把肚脐露在外面,就会肚子疼,盖好肚脐,宝宝睡得可香啦。

希望小朋友都好好保护我们的肚脐哦。

5、提出任务:关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今天讨论的肚脐,你们还想讨论什么呢?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把落脚点放在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上,回归了孩子的生活。“肚脐是妈妈爱的印记,也是身体上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该怎样保护好妈妈留给我们爱的印记呢?”自然无痕的过渡,激发了孩子们要好好保护自己肚脐的决心。通过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提升了3个保护肚脐好方法,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体验蜗牛的惭愧心理。

2、能与同伴进行积极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3、能合理排列图片顺序,用较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图片内容,并能讲出角色的心理活动。

二、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四幅图片,师幼进行交流。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带领幼儿将图片合理排序。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法,并说出理由。

3、讲述图片内容。

第一幅:这是什么季节:图上有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幼儿连起来讲述。

第二幅:小蜗牛怎么了?他心里怎么想的?请幼儿连起来讲述。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第三幅:小乌龟怎么了?为什么出汗了?他看不见小蜗牛,会想些什么?

第四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小蜗牛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请幼儿连起来讲述,幼儿与教师进行评价。

4、分组讲述

大班语言课教案 篇7

设计意图:排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大班经过幼儿园两年的学习,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看图讲述的有益经验。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幼儿能较认真地观察图片、能用较有条理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但在逻辑思维、合理想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排图讲述,是幼儿对打乱的图序重新排列并进行连贯讲述的教学方式,由于图序的变化,幼儿需要变换观察与思考的角度,想象合理情节,有利于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连贯、完整讲述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与学习需要,我选择了排图讲述《洗澡》,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排图讲述。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体验排图讲述、自主阅读的乐趣,提高幼儿逻辑思维、合理想象和连贯、完整讲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排图讲述。

2、尝试根据他人的讲述思路和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延续讲述。

3、体验同伴间互相友爱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四幅

2、与大图一样的小图(每组幼儿一套)

3、大象、小兔头饰

4、小兔跳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师与幼儿头戴小兔头饰伴随"小兔跳"音乐进入教室。

二、引导幼儿完整观察挂图,理解画面表现的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四幅挂图,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四幅挂图的画面以及画面之间的关系:每幅画面上有什么?这四幅画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请几名幼儿分别讲述挂图中的故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讲述,体验和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提问:

1、大象在小河中干什么?小兔在干什么?

2、大象为什么要帮助小兔洗澡?小兔这时会想什么?

3、小兔在用什么帮助大象洗澡?为什么要帮助大象?大象心里会怎么想?

四、幼儿通过游戏的方法分组讲述不同的故事

1、每组幼儿一套小图片,用游戏(剪刀、石头、布)决定讲述顺序,讲述手里的小图片。

2、第一名幼儿讲述自选的图片,第二名幼儿从剩下的三张图片中选一张接着讲述,第二名幼儿从剩下的两张图片中接着讲述,第四名幼儿讲第四张图片。

3、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大挂图的顺序进行讲述。

五、请各组幼儿在集体中展示和介绍自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1、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述本组根据图片编出的不同故事。

2、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通过复述帮助各组整理讲述思路

3、教师鼓励各组变出不同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图片顺序,可以产生不同的故事。

活动延伸:

将小图片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玩图片接龙游戏。也可引导幼儿自己用图片进行排图讲述。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