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声现象【优秀5篇】正文

声现象【优秀5篇】

时间:2023-08-08 20:47:01

归纳指归拢并使有条理,也指一种推理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下面是整理的声现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声现象 篇1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XX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声现象 篇2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一、基础知识1.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2.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3.固、液、气都_________传声,真空_______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4.声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______。5.声传播的快慢用__________描述,它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7.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固体传声________,液体传声_________,气体传声___________。(选填“快”、“慢”、“最慢”)9.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10.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______听觉,即为_________。11.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方式叫____________。12.物体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来描述,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__。13.频率决定声音的________;物体振动得快,频率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物体振动得慢,频率_____,发出的音调就______。1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超声波。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次声波。17.物体振动的幅度用____________来描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叫做_________;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_________。18.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又叫音品)也就_____________。19.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环境保护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噪声。20.人们以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21.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三种。22.声波是一种_________:它能够传递__________,例如:中医听诊、“b超”、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声呐,利用它可以探知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获得鱼群的信息等; 它还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等,例如:利用_________________清洗精密机器零件、超声波碎石等。23.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______________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二、典型例题【例1】  在音乐会上,一男中音独唱,同时有女高音轻声为其伴唱,从乐音特征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高,女高音响度大、音调低c.男中音响度大、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d.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例2】  给你一把塑料米尺,利用它可做哪些声学实验,对每种实验说出实验方法过程、说明的物理问题及现象

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现象

方案一

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发声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物体振动发声

方案二

使尺伸出面不同长度,用相同力拨动

音调与振动快慢关系

伸出越长,振动快音调低

方案三

使尺伸出桌面长度一定,用不同力拨尺

响度与振幅关系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例3】为什么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例4】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原因何在? 【例5】  先对音叉轻敲,然后重敲,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实验表明的结果?

【例6】在XX年10月的三峡旅游节上,宜昌市举行了烟花专场表演会,小丽和妈妈一同来到滨江公园观看,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不断的绽放。小丽心中非常高兴,同时她注意到一个现象,从看到一个烟花的图案,到听到爆炸的声音用了将近3秒,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你能算出烟花燃放地点与小丽观看的地点相距多远?

【例7】 如果要用声纳系统探测海洋的深度,除了需要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还必须知道什么量。请根据你的需要假设一个数据算出海洋的深度。

声现象 篇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耳朵听声和骨传声

双耳效应: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大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利用超声波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

仪器等

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诊病,敲

铁轨听声音等

声现象 篇4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速最快,气体中声速最慢。

4.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

1.空气传导:外界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2.骨传导: 外界声音————————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二。双耳应、立体声

1.双耳效应:通过双耳可以感知声音是从哪个位置传过来。

2.立体声: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箱放音,我们感觉到声音好象是从某个位置传来。

§1.3《声音的特性》

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指尖声与沉声)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指大声与小声)

音色:不同物体发声特征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指不同物体发声)

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大于20000hz

次声波:小于20hz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可从两方面定义:

1.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噪声是指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

二、噪声等级单位:分贝(db)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三、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1.5《声的利用》

一、声传递信息

1.回声定位。(如:蝙蝠靠超声波探测 )

2.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探测鱼群。

3.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疾病。(如:b超)

应用实例: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测海深 超声波探测鱼群 b超

二、声波传递能量

1.超声波清洗机。

2.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应用实例:超声波清洗机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除结石

声现象 篇5

学完声现象后 ,让学生写学习体会, 初二二班的宋念晨同学的感想颇深。全文如下:

《无声的世界》

学过声的现象 我对声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樱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正因为有了声,我们人类的世界变的多么美好,我们能通过声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关心。如果没有声,我们的世界将会失去一半的光彩。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在研究声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学家根据蝙蝠采用的方法-——回声定位,发明了声纳,还发明了雷达;还能利用超声波更准确的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还通过“B超”得知病人体内的身体状况;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状况;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看着这些高科技利用声音的例子,谁会想到“一个小学生在家写作业,被邻居家的电视声扰的无心去写”,“班内乱糟糟的声音使人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一家木俱厂在用锯割木头时,常会乱到正在午休的人们”┄┄  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看,声音并不都是那么美好,而它(噪声)成了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听人说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极少得病,肯定是跟逃离了大街上人来车往的糟杂声有着密切的关系。70分贝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分贝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看了这段资料,我逐渐讨厌起现在大街上“笃笃”的汽笛声及一切干扰我学习和休息的声音 。

我曾幻想过生活在无噪声的环境中,那该多好呀!人们可以安安稳稳的睡觉,高高兴兴的学习,再也不用为噪声而烦恼了,我在无噪声哪个环境中学习该多好呀!

我真想造出一种机器,这种机器在两个人说话时,不让第三个人听到。幻想毕竟是幻想。要想我们在无噪声的环境中生活,那还要我们共同携手打造。大街上,如果每人少按一下喇叭声,大街便会安宁;教室里如果每个人少说一句话,我们的学习效率将普遍提高。控制噪声,人人有责,愿我们在今后几年中“无噪声的世界”不再是幻想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