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感想 > 汇报体会 > 工作汇报 >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优秀3篇正文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优秀3篇

时间:2023-06-29 03:59:45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学生调研报告 篇1

一、摘要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面对突变的生活环境,跨入大学的学生们即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许多不适和困惑。那么,如何更好管好自己的物质财富,用好每一分钱——这是每个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

1、调研目的 通过此次问卷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理财消费能力、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理财状况,大学生的理财现状。

(1)了解大学生的理财认知能力及当代大学生对理财的一些看法。 (2)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一些消费观念 (3)掌握当代大学生理财价值取向 (4)了解当代大学生进行理财的原因 (5)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2、调研时间 2017.5.18-5.22

3、调研对象 在校大学生

4、调研方法 通过微信“投票管理”设计问卷调研发放

5、调研内容

(一)调查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1、了解问卷填录者所在的年级 2、了解问卷填录者的性别

(二)调查被访者的每月生活费的来源方式 1、被访者每月从家中所得到的生活费是多少 2、受访者认为合理的每月生活费额 3、被访者是否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4、被访者若有其他经济来源的话以何种方式获得

(三)被访者花费情况 1、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 2、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的支出超过了预计承受的范围 3、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排序 4、现在每月花钱是否有计划 5、除了基本生活所需,每月在哪方面花费最多

(四)被访者对理财产品的基础认知 1.熟悉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2.是否进行理财,理财的原因是什么 3.进行理财的目的

三、正文

1、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主要是按照被访者的身份制定下来的,由于被访者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所以首要了解的就是各个年级同学的收入支出情况,收集他们的主要消费方向以及对理财产品的初步认知,从而更深层的探究其理财的目的,了解其理财现状。

2、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女生比例大于男生比例,女生65%,男生35%

(1)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可支配金额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可支配金额(除去日常消费)大多数在200-300,所占比重达到27%。这其中将这些钱哦用于自己保管的比重就占到了46%,进行投资和存入银行的比重更是只有15%。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仅仅通过每月的生活费剩余进行个人理财或者投资行为是有所困难的。

(2)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知道一些理财产品,但对理财方面更深层的知识了解比较局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基本都对理财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也都接触过理财产品,最熟悉的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基金,其中经常接触的占到了21%,充分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投资理财意识,一些简单的银行储蓄等,大家还是会经常接触,但是大家对投资理财的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资金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的主要因素,同时大学生进行的投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 调查结果显示,资金不足的比重占了30%,远远高于其他,这充分说明影响大学生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上面的欠缺,这主要是由于生活费的不足,导制剩余资金不足,可支配资金也就不足,于是大学生进行投资理财就比较局限。大学生投资理财的原因也很多,有24%的人是看了理财产品的广告,有21%的人是因为专业需求,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21%的人是经过朋友和同学的介绍。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对一些理财产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大学生并不是对理财产品一无所知,但是对投资理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个人投资理财行为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够充分,对理财产品也有一定的认识,针对大学生来说,每月的生活费都由父母承担,也不敢向父母要太多钱,毕竟还是理解父母的幸苦,所以对个人理财投资的资金会有所不足,并且对个人理财或者投资行为的了解也是片面和狭隘的,但对理财产品的接触还是有很多。个人理财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为工作后的理财行为提供一些借鉴,不至于工作之后成为“月光族”。

4、调查结果分析

(1)发现的问题 ①在此对问题进行描述 很大一部分人完全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大学生对于理财知识这一块还是很匮乏。

(2)解决对策 各理财产品或者第三方理财平台应该积极打造品牌效应,树立品牌营销的观念增强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以更多的方式获得客户信任,得到更多客户资源。 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培养理财意识和理财头脑,也可以引进一些理财模拟软件,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通过实践了解理财,学会管理自己的资产,改变当前大学生的理财现状。

四、总结

通过问卷网设计了本次在校大学生关于投资理财行为的调查问卷,并且在段时间内收集到了26份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出了在校大学个人理财行为的基本情况,据此分析影响因素,但是通过问卷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投资理财意识,但还是有待提高的。 另外,此次在线问卷调查,存在问卷对象过于单一、男女性别比略失衡的问题,问卷填写人主要为大一的学生,其他年级的则较少,而且在此次调查中,女性明显多余男性。 经过此次微信平台问卷设计、发放、回收,我学会了如果去快速有效的收集资料,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在遇到问题时,我也学会了冷静,冷静的寻找突破口,从而解决问题。在调查问卷的分析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多角度的看问题,分析一些现象。

大学生调研报告的范文 篇2

校园冷暴力怎么解决 半数大学生认为存在校园冷暴力

校园冷暴力怎么解决?对于校园冷暴力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往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往往比想象要严重得多。下面就来具体谈一谈。

什么是校园冷暴力

与“校园欺凌”一样,目前关于“冷暴力”亦或是“校园冷暴力”并没有标准的学术或法律定义,但多数学者这么解释道:冷暴力是指不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这种“冷暴力”往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

校园冷暴力的现实与危害,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也许,在校园时,你我都曾经被起过自己不想要的外号;也许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尴尬小事,被人嘲笑;也许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被孤立……这些不想回忆的经历,它就存在于你的记忆深处,一旦从时间的箱子里将它翻出,它的尖叫和狞笑,依然会让你不寒而栗。

心理学上说,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那么,一个每天努力健身,在朋友圈里晒肌肉与阳刚的人,可能小时候曾经因瘦小,被同学欺负;一个性格内向软弱不善言辞的人,可能是在某次公开讲话中,因为效果不佳被人嘲笑;一个以“孤傲”的形象示人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的优秀和特立独行,而被同学孤立过。

校园冷暴力这种看似无形的伤害,往往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影响一生。

56.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周围存在校园冷暴力现象

“在大学生当中,宿舍里的冷暴力现象比较普遍。比如,一个宿舍的大多数同学,对同宿舍的某一个人冷嘲热讽、挖苦或孤立。这些行为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心理辅导专家佟秀莲副教授这样说。她认为,冷暴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个人性格、生活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不同造成的。

20xx年,某高校一女生因查出“大三阳”被舍友孤立,在宿舍烧炭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近年来,由冷暴力现象引起的高校突发事件屡有发生,而宿舍冷暴力现象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记者通过网络向承德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了258份关于宿舍冷暴力的调查问卷。在发放的258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258份。其中,男生54份,女生202份。通过分析发现,83.72%的学生听说过校园冷暴力,56.2%的学生认为所在校园存在冷暴力现象,59.1%的学生认为校园冷暴力的最主要类型是宿舍冷暴力。

如何化解校园冷暴力

性格的差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处世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后天形成的。后天性格的形成会受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学不比高中、初中,除了上课、玩耍,大学生舍友相处时间相对更长。由于个体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的不同,会造成为人处世、行为方式的个体差异。天南地北的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宿舍,难免发生矛盾,如不及时化解会越积越重,甚至造成心理伤害。

其次,缺乏沟通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面对面沟通越来越少,人们愈发沉浸于网络之中。微信、微博、博客、QQ等社交软件的普及,让人们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往往忽略身边真实存在的人,相对减少了与身边人员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矛盾,很多人也不在意,因为在微信、微博里有一大批朋友。而且,现在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所在家庭的中心,这就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不太会与他人交流、难以与人融洽相处等。以一个宿舍6个人为例,6个人就会有6个中心,6个人缺乏沟通的话,6个中心就会越离越远,裂痕就越来越大。

“从个体角度来说,怎么避免自己成为宿舍人冷漠讽刺的对象,需要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调节。一是要提高主动与人交往和主动融入群体的能力,二是要多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从集体角度来讲,所谓的多数人要增强责任感与同情心,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主动理解他人的意识。当发现有的同学悲观、急性子,或者说话直,多数人要学会包容、理解,遇到问题要多讨论、多参与。慢慢地,也能缓解少数个别舍友的问题。”佟秀莲说,此外,从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大环境来讲,也应注意加强对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心理疏导和干预,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校园冷暴力现象以及因冷暴力引发的突发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篇3

调查目的: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分析原因,找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内容提要】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也是大学生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调查的数据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未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认识状况。调查显示社会责任感现状总体较好,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体现。同时,针对调查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得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初步材料,提出具体可行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建议、相应教育方案,为我们的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工作思路提供参考。最后呼唤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正文】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年轻一代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开始,因此如何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我们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通过查阅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水平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主要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但是针对个别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却很少,这难免造成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但因其各地大学生、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因其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家庭的差异,各自的社会责任感也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以下我将研究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讨论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现状

我们的调查分为责任认识、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三个维度。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识调查

(1)针对“你认为怎样才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65%的同学认为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25%的同学认为会赚钱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7%的同学认为不依赖别人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只有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大的方向比较明确,责任感应包括: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等几个层次。

(2)针对“你觉得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27%的额同学认为非常缺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65%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并且只有4%的。人认为“不缺失”。由此可见,大家对大学生现状不是很乐观,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试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较多的同学认为奉献社会、乐于助人、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体现,可见被试大学生大部分都对社会责任感有自己的认识。但是,从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92%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从其他同学的答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盲目或者不易显现,只有4%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调查

(1)对于大学生对社会的满意度,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60%的大学生认为是他们最不满意的地方,17%的认为是不民主,13%的学生对于贫穷落后的社会不满。

(2)而对于如何对待社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时,调查学生的态度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对于社会上的不足之处,不同的学生所持的态度不同,但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不同之处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的,只有33%的学生选择“立志要去改变不足之处”,其余的67%的学生都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或者不去理会,或者选择适应。

但是,针对生活中的事情,大学生的观点都比较一致,77%的同学会主动关注他人安危,“非常担心,并会打电话给他,以确保安全”反映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有的,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倒不是学生认为社会严重,导致了对社会的不满意,而这种导致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

(三)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与调查

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我们从学校、社会、家庭、恋爱、公共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很多学生都有过熬夜上网、逃课兼职的经历,但是大部分不会认为这些是可取的行为。在自己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大部分以集体利益为重。由此可见大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但是在具体情况发生的时候却采取了灵活的方式,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再一定程度上并不局限于已有的规定等等。

二、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建议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成的主旋律,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高校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进而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激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3)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4)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网络已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戴勒了巨大的冲击,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修养,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5)重视家庭、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意志和品德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始终影响终身。

(6)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因此,呼唤大学生的责任心,培养的学生的责任感,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把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全员动起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潜心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责任感,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大学生逐渐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最终培养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Copyright © 热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